第十二章 幸運兒張耳

高帝九年,一起重大謀殺案驚擾了劉邦。案件發生在趙國,謀殺對象是高帝劉邦,已知主謀是趙相貫高,重要嫌犯還有趙王張敖。更重要的是,這個張敖不是別人,他是劉邦的女婿,魯元公主的丈夫。劉邦得知詳情後極為惱怒,隨即一連串的疑問在他腦中盤旋,揮之不去:這件事情到底和女婿張敖有沒有關係?趙國君臣為什麼要謀殺我呢?

命運的轉捩點

對堅守不降的秦朝地方官員,武臣採納了蒯通的意見,用爭取、分化、瓦解的方法個個擊破。前文中我們多次提到過蒯通。他當年曾力勸韓信攻打齊國,破齊後又與項羽的說客武涉一道,建議韓信保持中立。

二是傳義軍之威

這一樁幸運的婚姻成為張耳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張耳有一個忘年交的朋友——陳餘。
蒯通對武臣說,打一仗得一城是下策,您聽我的話,可以「不攻而降城,不戰而略地,傳檄而千里定」。武臣聽得一頭霧水,心想,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蒯通接著說,目前,范陽縣令正在加緊戰備,你知道是為什麼嗎?「怯而畏死,貪而重富貴」。他明知道抵抗是無用,為什麼還要拚命死守?那是害怕您把他當成秦吏誅殺,就像您前面攻下十幾座城時,那十幾個縣令的下場。范陽縣城的年輕人也想殺了縣令,守住范陽城不讓你們進。您現在最明智的做法是準備好侯印,任命范陽縣令為侯,他便會乖乖投降,當地的年輕人也不敢再動殺心了。然後,再讓范陽縣令坐著豪車到燕、趙各地晃悠一圈,百姓們看到了都會說:看看,牘圯就是率先投降義軍的范陽縣令。那些地方的大官小吏們見到投降能得到這麼大的好處,必定會不戰而降。這就是我所說的,發一篇文告就能安定千里的良策。武臣一聽,立即派蒯通賜給范陽縣令一枚侯印,趙地各城的官吏們聽說這件事,紛紛投降,三十多座城沒費一兵一和_圖_書卒就歸了義軍。
秦末大起義是一場歷史風暴。這場風暴對亡命江湖的張耳,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張耳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第一時間投奔陳涉,參加義軍。
陳餘也是大梁人,喜歡儒術,曾多次遊歷趙國苦陘(河北無極縣)。一名姓「公乘」的有錢人看他非等閒之輩,便把女兒嫁給了他。陳餘年輕,把張耳當做父輩,兩人成了生死之交。
秦二世元年,陳涉舉旗反秦,為天下所有不被秦帝國所容之人創造了機會,劉邦、張耳都得益於此。陳涉到達陳郡時,已擁有數萬之眾,張耳、陳餘立即求見。陳涉早就聽說過張耳、陳餘的大名,這次見面交談後,對他倆都很是欣賞。
擺平了范陽縣令,蒯通又打算怎麼說服武臣呢?
武臣的政治攻勢主要針對當地豪傑與當地官員進行,卓有成效。
張耳隨武臣渡過黃河,到達河北,一路打得順風順水。武臣採用了軍事鬥爭與政治攻勢相結合的鬥爭方式,是這次攻略成功的重要原因。武裝鬥爭絕對少不了,但是,絕對不能僅僅依靠武裝鬥爭。強大的政治攻勢也是趙地反秦武裝迅速壯大的主要原因。
總而言之,秦朝必亡,大勢已定,機會難得。這番話得到了趙地豪傑們的廣泛認同,紛紛力助武臣,隊伍不斷壯大,勢如破竹,連下趙地十幾城。
不論怎樣,投奔陳涉是張耳人生的第二個幸運轉捩點。
張耳曾因為避禍而住在外黃(今河南民權)。外www.hetubook.com.com黃有一戶有錢人,生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卻嫁了一個碌碌無為的丈夫。這個「富二代」小姐很明智,她知道自己無法和平庸的丈夫生活一輩子,便離家出走,找到父親的一個朋友。恰好這個朋友非常了解張耳,便對小姐說,你要真想嫁一個有本事的人,就嫁張耳吧。小姐接受了這個建議,請父親的朋友出面解除了原來的婚姻。此時的張耳獨自在外漂泊,經濟拮据,生活窘迫,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萬萬沒想到會有千金小姐肯下嫁自己。他看得很清楚,這位小姐不僅漂亮,而且有錢,美中不足是有過短暫婚史。當然,他並不過多計較,立即應下婚事。由於這場意外的婚姻,張耳一下子步入了上層社會,成為了富人。有錢不算什麼,會花錢才是大本事。張耳的錢還真是花對了地方,不追求個人的奢侈生活,而是廣納賢才,不久便聲名鵲起,當上了魏國外黃縣的縣令,這之後更是逐漸名動江湖。
要想說清楚這事跟張敖有沒有關係,我們就得了解一下趙王張敖。要了解趙王張敖首先要從他的父親張耳被封為趙王說起。沒有張耳任趙王,張敖根本當不了趙王。當不了趙王,一切都,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謀殺高帝劉邦。
蒯通是如何說服負隅頑抗的范陽縣令的呢?

三是用利益誘惑

張耳是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年輕時曾做過「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門客,頗有能力,但他的封王m.hetubook•com•com之路除了能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幸運。這話從何說起呢?
陳郡的豪傑們向陳涉建議道:將軍披鎧甲,執利器,率領士兵,誅伐暴秦,復興楚國,這種功德可以稱王(功德宜為王)。再說,將軍若要統領天下眾將,不稱王便無法實現。希望將軍自立為楚王。
人生最難是機遇,有了好的機遇卻封不了侯建不了業,那就算不上豪傑。世人受秦禍害很久了,憑藉天下人的力量,攻無道暴君,報父兄怨仇,成就裂土封王的功業,這可是豪傑們最好的機會——千載難逢啊!
秦滅魏國,幾年之後才得知張耳、陳餘是魏國名士,於是懸重金抓捕他倆。張耳懸賞千金,陳餘懸賞五百金。無奈,張耳、陳餘改名換姓,逃到了陳郡(河南淮陽縣),當了里巷的看門人。一次,主管該里巷事務的小吏認為陳餘有過失,要鞭打他,陳餘憤憤不平想還手,張耳趕緊踩了踩他的腳以示阻止,陳餘硬是把氣憋了回去。小吏一走,張耳就把陳餘拉到桑樹底下數落他:我當初怎麼跟你說的?現在受一點點羞辱就忍不住,是想把命斷送在區區一個小吏的手裡嗎?陳餘已經冷靜下來,知道張耳說得在理。當時,秦政府下了詔書四處通緝他倆,他們以看門人的身分把詔令傳達下去,當地人都沒想到朝廷要犯竟然就近在眼前。
陳王振臂而起,首義天下,楚地稱王,方圓兩千里群起響應。家家奮起,人人戰鬥,各自報仇。縣殺縣令、縣丞,郡殺郡守、www.hetubook.com.com郡尉。現在陳王已經建立了大楚國,自立為王,派吳廣、周文率百萬大軍向西攻秦——天下反秦大勢已定。
攻略河北不僅開闢了新的反秦大戰場,並對張耳的一生影響重大。從這時候起,他和趙地結下了不解之緣。張耳在趙地建立起反秦基地,最終成為一方義軍的領袖。
秦朝實行暴政幾十年,北修長城,南戍五嶺,內外騷動,民不聊生。各地官吏收繳軍費,四方百姓財盡力窮。再加上嚴刑苛法,父子不能相安——這樣的政府能不完蛋嗎?
他對縣令說,你擔任范陽縣令十幾年,「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范陽的百姓早就恨死你了,大家之所以容忍了十幾年,是因為害怕秦法。現在天下大亂,義軍將至,秦法無法實施,你如果還死撐著,范陽的年輕人都會爭著殺了你去投奔義軍,你說這不是死路一條嗎?現在,你只有趕緊投降,才能保住一條小命。范陽縣令以前堅決不降是因為怕被殺,天下反秦之勢已成燎原之火,他也看得清清楚楚。之前找不到別的活路才打算死守,這會兒聽蒯通一說,他立刻託蒯通聯繫武臣準備投降。
陳涉向張耳、陳餘徵詢意見,他倆說:秦國無道,滅他人國家,絕他人後代,耗盡百姓財力,弄得民不聊生。將軍挺身而出,不顧個人安危,歷盡艱辛,掃除殘暴。但是,如果現在剛攻下陳郡就自立為王,這會讓天下人覺得將軍是為了個人富貴而起義。建議將軍先不要稱王,應該迅速率兵www.hetubook.com.com西進,再派人立原來六國後裔為王,多為秦國樹敵,為自己廣建盟友。敵人愈多,秦軍的兵力愈分散,我們的力量就愈強大。到時候就用不著野外作戰了,也不會有死守的縣城。誅討暴秦、占據咸陽、號令諸侯,都將十分順利。六國滅亡後再復興,都會感激將軍,這樣一來,帝王之業便可實現。現在就自立為王,恐怕會失天下人心。
針對當地豪傑,武臣等人從三個方面進行宣傳戰:

一是揚秦朝之惡

陳餘說,大王您的目標是西進入關滅秦,無暇顧及收復河北。我去過河北,了解那裡的英雄豪傑和地勢地貌,希望您能給我一支奇兵攻略趙地。陳涉覺得這的確是一個擴大義軍地盤的好主意,於是命老友武臣任將軍,邵騷任護軍,張耳、陳餘擔任左右校尉,率三千士兵,北取趙地。
參與攻略河北是張耳人生的第三個幸運點。
做為以睿智著稱的說客,蒯通一面說服范陽縣令向義軍投降,一面又說服武臣等人接受秦吏的投誠,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敵軍的抵抗,終使趙地迅速成為與齊、楚平起平坐的秦末大起義三大根據地之一。秦將章邯在楚地殺了陳涉和項梁,在齊地殺了田儋後,聚兵趙地,企圖一舉滅掉趙地的反秦武裝。各地諸侯紛紛出兵相救,巨鹿一戰使趙地成為秦帝國與天下義軍決戰的主戰場。
然而遺憾的是,這番「緩稱王」的忠言陳涉是怎麼也聽不進去,沒多久便自立為楚王。
陳涉稱王後,陳餘主動向陳王提出一條重要建議:攻略河北。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