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蓋棺未必定論
邀功請賞惹禍端

古今許多學者都認為,韓信沒有立即發兵滎陽,協助劉邦對付項羽,而是求封「假齊王」是一大政治失誤。
那麼,韓信的錯誤到底在哪裡呢?錯在他不明白,帝國專制政體的背景中,官位、待遇都是君王所賜,而不是自己申請來的。他公開向劉邦索要「報酬」,儘管理直氣壯,但做為君王,劉邦的面子上可過不去。一句話,韓信破壞了君臣之間的遊戲規則。
韓信不願出兵協助,的確是令人頭痛的事,但劉邦生氣歸生氣,是不是就此打定主意日後要滅掉韓信?這一點我們誰也不敢肯定。不過防範之心更加強烈倒是真的。項羽自刎後,劉邦立刻奪了韓信三十萬精兵的軍權,如此赤|裸裸急慌慌的防備行動,用意何在世人皆知。
這三句「何所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中最關鍵的是第二句,「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韓信滅掉齊國後,劉邦就想著,自己的好日子終於來到了,無論是韓信南下抄項羽的老窩,還是西進與自己會師滎陽,項羽都招架不住。我劉邦被追著打的一去不復返了。
第二個著名觀點是:求封假齊王惹下禍端。
所以,韓信求封「假齊王」並不為過,何況他是求封,不是自封。《漢書.陳平傳》中明確地記載了,韓信是「自立為假齊王」。退一萬步說,即便此時韓信自封齊王,劉邦又能怎樣!和項羽折騰了兩年多,勝少負多,要是再樹一個勁敵,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m•hetubook.com•com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
一是韓信求封「假齊王」錯了嗎?
韓信派使者求封:「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這話說得很清楚:首先,齊國是多變之國;其次,齊國臨近西楚國;最後,不封我為代理齊王就很難鎮撫。這三點理由講得頭頭是道,言下之意也是在提醒劉邦,功大如此者理應封王。
宋人黃庭堅在《韓信》一詩中寫道:
隆准早知似鳥喙,將軍應有五湖心。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齊自重身已輕。
韓信在漢中對https://www•hetubook.com•com策時曾明確向劉邦提出:
躡足封王能早寤,豈恨淮陰食千戶。
而第二個問題,其實很難說清楚。
築壇拜日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已深。
宋人錢昆的《題淮陰侯廟》一詩便專講了此事,詩中寫道:
那麼,韓信求封,究竟算不算惹禍呢?這又涵蓋了兩個小問題:
詩文把韓信求封假齊王與奪爵削王聯繫起來,直言求封齊王是韓信人生的一大敗筆。
先來看第一問。
這首詩說的是,劉邦在成皋日夜盼望韓信出兵,韓信卻要請封齊王,當他以此「自重」時其實「身已輕」。假如韓信在「躡足封王」時能早日hetubook•com.com醒悟,豈會到最後怨恨自己只當了個食邑千戶的淮陰侯?
二是劉邦是因為韓信求封之事才動了殺心嗎?
劉邦左等右等,望眼欲穿,就是等不到韓信的身影,似乎韓信人間蒸發了。直到韓信派來的使者帶來消息,才知道人家要封「假齊王」。劉邦當時就火了,破口大罵我在這兒吃糠嚥菜,你小子吃香喝辣的,現在還問我要官帽,沒門。多虧張良、陳平一人給了他一腳,一陣耳語才讓他冷靜下來:此時不能得罪韓信!於是劉邦派張良親自趕赴齊地,封韓信為齊王。
首句寫劉邦登壇拜韓信為大將軍恩重如山,次句寫韓信求封「假齊王」,張良、陳平踩劉邦的腳,勸劉邦先封齊王以穩住韓信,而這個時候韓信已為自己未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慮已深」,指劉邦此時已對韓信www.hetubook.com.com恨之入骨,只是自己暫時無法制約對方,不得已而封其為齊王。第三句,「隆准」,意思是高鼻梁,特指劉邦;「鳥喙」,是說嘴長得像鳥,指代越王勾踐。這句是說,韓信早就應當明白,劉邦就像當年的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最後一句便是慨嘆韓信不如范蠡,不懂得功成身退,遨遊五湖,遠害全身。
漢中對策談的不是戰役,而是戰略;不是局部,而是全局。「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是劉邦戰勝項羽的法寶之一。韓信本人既是這一戰略的提出者、制定者,也是受益者。他希望能透過立功而封王,這個想法在漢中對策中體現得很明確,並得到劉邦的高度認同。
這首詠歎韓信的詩非常有名,尤其是「躡足封侯慮已深」一句,最能體現作者的觀點:韓信求封「假齊王」,惹出了禍端。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