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秦趙之爭

在趙國的發展史上,趙惠文王是第二個起關鍵性作用的國君,他是其父趙武靈王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所擁立的。那麼,趙惠文王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國君呢?趙惠文王治理下的趙國還能延續趙武靈王的上升勢頭嗎?他和秦國的爭鬥對秦始皇統一六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秦昭王欺詐奪寶 藺相如完璧歸趙

秦昭襄王在章臺接見藺相如。藺相如獻上和氏璧,秦昭襄王大喜,把寶玉傳給嬪妃和左右侍從欣賞,左右都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昭襄王並沒有用城邑與趙國交換和氏璧的意思,便上前說明,這塊璧上有個小瑕疵,我指給大王看。秦昭襄王便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手持和氏璧退了幾步,身體靠在柱子上,怒髮衝冠地對秦昭襄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送信給趙王,於是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憑著它的強大,想空手套白狼,說是要給我們的城邑,我們恐怕得不到。商議的結果是不和秦國交換。而我認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欺騙,何況是秦國這樣的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璧惹得強秦不高興,也不應該。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恭呈國書。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普通的臺觀接見我,禮節傲慢。我看大王並沒有給趙王十五城邑的誠意,所以我才收回和氏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此後,秦國攻趙國,奪了石城。第二年,秦再攻趙,殺死趙軍兩萬人,但是,趙國的元氣並未受到損傷。秦、趙兩國的實力基本上仍然旗鼓相當。
和氏璧是一塊寶www.hetubook•com.com玉的名稱,相傳春秋時期的楚國,有個叫卞和的人,在楚國山中撿到一塊玉璞(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獻給了楚厲王。厲王讓鑑寶專家來鑑定,鑑定的結果說是一塊普通石頭。厲王大怒,認為卞和在欺騙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左腳。不久,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這塊玉璞獻給武王。武王也讓鑑寶專家來鑑定,結果還說是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腳。武王死後,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淚哭乾了,最後還哭出了血。文王聽說後,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掉腳的人很多,都沒有你這樣痛哭,為什麼你哭得這樣傷心呢?卞和回答,我不是為我的腳被砍掉而痛哭,我哭的是有人竟把寶玉說成是石頭,給忠貞的人扣上欺騙的罪名。於是文王派人剖開這塊玉璞,發現果然是一塊稀世寶玉,便把這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由於這塊寶玉珍奇,來歷又如此不平凡,因此,被公認為世間至寶,價值連城。這就是秦昭襄王不惜以十五座城池為誘餌來騙取和氏璧的重要原因。
藺相如回國後,趙惠文王認為藺相如身為使臣,不www.hetubook.com.com使趙國受秦欺辱,保全了稀世珍寶和氏璧,於是封藺相如為上大夫。
趙武靈王之死中斷了趙國的崛起之路,但是,憑藉著「胡服騎射」改革的成果,趙惠文王時期的趙國仍然是東方的強國之一。而且,趙惠文王在位期間趙國湧現出廉頗、藺相如、趙奢等名臣良將。趙惠文王憑藉著父親的遺產,依託名臣的輔佐,稱雄諸國。
秦國後來沒有把城邑送給趙國,趙國也沒有把和氏璧送給秦國。
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著秦廷的柱子,正準備要往柱子上撞。秦昭襄王怕他真把和氏璧給撞碎了,連忙道歉,請他萬萬不要這樣做,並召來主管官員打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給趙國。藺相如估計秦王不過是用這種欺詐手段擺擺樣子罷了,趙國根本拿不到十五座城邑,於是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物,趙王畏懼貴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之前,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應該齋戒五天,安排九賓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玉。秦王琢磨著這寶玉不能強奪,於是就答應齋戒五天,請藺相如住在廣成賓館。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但肯定會違約,便派隨從懷中藏好和氏璧,提前走hetubook.com.com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
趙惠文王和大將軍廉頗及諸大臣商量,如果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能到手,趙國會白白受騙;如果不給,秦軍一定會動武。於是,想派一個使者出使秦國,但一時又沒有合適的人選。宦者令(管理宦官的長官)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擔當這一重任。趙王問:你怎麼知道他可以勝任呢?繆賢回答道:我曾經因為犯罪打算逃到燕國,藺相如立即阻攔我,並問我,您是怎麼了解燕王的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大王與燕王見過一面,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跟我交個朋友,因此我想到他那裡去。藺相如對我說,趙強燕弱,您又受趙王寵愛,所以燕王想和您交友。現在您是從強大的趙國逃到弱小的燕國。燕國怕趙國,燕王肯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押送回國。您不如自行請罪,也許能僥倖得到大王的赦免。我聽了他的意見,大王您也赦免了我。所以我認為藺相如有勇有謀,派他出使秦國非常合適。
秦王齋戒五天後,在殿堂上安排了九賓大典,恭請藺相如。藺相如一進殿,就對秦王說:秦國自穆公以來的二十幾位君主中,沒有一位君主信守過盟約。我實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騙而對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起趙王,所以早已派人帶著和氏璧經小路回到趙國了。秦強趙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趙國,趙國立馬就把寶玉送過來。憑著秦國的強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應被誅殺,我情願被烹,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細考慮一下。
秦王和群臣一聽藺相如這一番話,面面相覷。有人要把藺相如拉下去斬首,秦王便說,殺了藺相如,還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破壞了秦、趙兩國的關係,不如好好款待他,放他回趙國,趙王難道敢因為一塊和氏璧而欺騙秦國嗎?秦王最終還是在殿堂上接見了藺相如,隨後放他歸趙。
趙惠文王在和氏璧一事的處理上,仰仗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沒有使趙國喪失尊嚴。秦國在和氏璧一事上沒占到便宜,秦昭襄王會甘心嗎?
趙惠文王在位之際,得到楚國國寶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此事,立即派人送給趙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舉世聞名的和氏璧。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所面對的第二個目標是趙國。然而趙國這塊骨頭並不好啃,因為在秦王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時期,趙國國君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國力迅速提升,而且趙國還曾經有m•hetubook•com•com滅掉秦國的雄心與行動,這對秦國統一六國造成了巨大障礙。但是趙武靈王在壯盛之年,由於錯誤地傳位給小兒子趙惠文王,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趙武靈王死後,趙國令人遺憾地停止了崛起的步伐,於是秦王嬴政的曾祖父秦昭襄王利用這個機會,在外交和軍事上向趙國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其中歷史上著名的「完璧歸趙」,就發生在這個時期。那麼和氏璧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和氏璧又是如何成為秦趙之間的爭鬥焦點呢?除了和氏璧之爭,秦趙兩國之間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對抗呢?秦昭襄王為秦始皇最終消滅趙國究竟奠定了怎樣的基礎呢?
於是趙王立即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用十五座城邑請求交換和氏璧,能不能給他?相如答:秦強趙弱,不能不答應。趙王又問:秦王得了寶璧,不給我城邑怎麼辦?相如答道:秦國請求以城換璧,趙國如不答應,趙國理虧;如果趙國給了秦國寶玉而秦國不給趙國城邑,秦國理虧。所以,寧可答應,讓秦國承擔理虧的惡名。趙王再問:誰可以常使臣?相如答:大王如果無人可派,我願意奉璧出使。城邑歸趙了,就把和氏璧送給秦;城邑不能歸趙,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帶回趙國。於是趙王就派遣藺相如攜和氏璧出使秦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