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顒琰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舉行乾隆禪位、嘉慶登極大典。乾隆皇帝歸政之後,以太上皇名義訓政。當時有兩個年號:宮內皇曆仍用「乾隆」年號,各省改用「嘉慶」年號。嘉慶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和圖書帝,登極時三十六歲,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一歲。
乾隆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第一個皇太子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乾隆認為「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器宇不凡」。乾隆即位後,www.hetubook.com•com親書密旨,立永璉為皇太子,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但永璉九歲時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璉病故後,又立皇九子永琮,但他二歲時又因痘症早殤。第三位皇太子是皇十五子顒琰hetubook.com.com,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嘉慶的名字本來叫永琰,為什麼改「永」作「顒」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清朝皇帝的名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的名字,沒有避諱的規定,只是在《實錄》、《玉牒》等特定文獻出https://m.hetubook.com.com現的御名上貼黃(就是將名字用黃籤蓋上)。清帝名字避諱,從康熙帝開始。大致的情況是:康熙名字玄燁的「玄」字,避諱時缺末筆;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諱時缺末筆,同時命他的兄弟將「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曆(當時寫作「弘歷和-圖-書」)的「弘」字,避諱時缺末筆。「歷」字,則改作「曆」字。到嘉慶永琰時,乾隆考慮君主名諱,「永」字為常用字,避諱不便,命將永琰的「永」字,改為不常見的「顒」字。永琰繼位之後,就改稱為「顒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將排輩份的字,改為特別的字,是從嘉慶開始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