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玻璃薔薇

示威少女群又轉了回來,她們的聲音和朝岡父子的姿勢形成鮮明對照,顯得十分滑稽。的確,如果朝岡一家只是冬木的鄰居,這個場面確實滑稽,但是——冬木認識朝岡的妻子,而且在越南冒著生命危險採訪期間,甚至在野戰醫院不知能否重獲自由的時候,一直不斷地出現在眼前的那個影子,正是朝岡的妻子美那子。
冬木沿著運河堤防匍匐前進時,左肩中了一彈,人便掉落至運河中。河水非常湍急,雖然冬木奮力游出水面,但鞋子卻陷進泥漿裡,他終於失去知覺。
後來越共用舢舨將冬木運過河,再用擔架把他送進叢林內。五月二十五日早晨。冬木來到叢林中一個規模不大不小的基地。
梅雨的陰晦一過,天空立刻出現蔚藍的清澄。從雲彩間露出的陽光不像夏天那樣炎熱,乾冷的風吹得人十分清爽。
就一般人而言,他們的交情僅此而已。朝岡的家就在冬木住家附近,是一座小巧別緻的獨門獨戶的住宅。由於住得近,彼此常在路上相遇。去年住宅區居民因停車問題開會討論,朝岡正好坐在冬木旁邊。住宅區周圍空地很少,朝岡家沒有車庫,常為停車問題而煩惱。那天朝岡與冬木談了很久。
——現在,他要從日比谷旅館回家了。他的家在駒澤奧林匹克公園附近比較安靜的小規模住宅區。當車子就要開進澀谷的鬧市時,他突然改變了主意,下車步行了。久違的澀谷街頭散發著熟悉的味道。他深深吸一口氣,充滿了懷念之意,但也有著一份懷疑。
冬木獨自一人搭乘巴士來到南越政府軍的駐地,政府軍用車子把冬木送到西貢美軍司令部。在這之後,時間彷彿突然變得很快,比過去了的近一個月的日子快了好幾倍。
抵達東京飛機場已是深夜時分,部長及一些同事,還有妻子與女兒都來機場迎接。冬https://m.hetubook.com.com木在日比谷的旅館住了一天半,他要把在越南的生還經過詳細地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報告。
朝岡的眼皮垂下。
冬木徹底領悟了自己確實深愛著美那子,當他知道自己能夠平安地返回日本時,他心中所做的決定仍是務必排除困難與美那子結婚。
阿勉的牙齒咬住下唇。注視著冬木的胸口。他那清澄透明的雙眸中沒有眼淚,但是他挺著瘦弱的肩膀默默無言的姿勢,比流淚還要令人難過。
「好久不見了。」朝岡低聲地回答。
部長和同事都非常關心冬木的健康狀態,而他對自己一點兒也不疲倦感到不可思議,而且面對工作,他精神抖擻,這也可能是從近一個月的囚犯生活中完全解放出來,回到了自我的世界所產生的特有的興奮吧。
冬木一直在努力抑制自己心裡湧起的不安與焦躁感。他很明白,眼前只有一切順其自然,多想也沒有用。但是偶爾浮現於眼前的一個幻影卻時常擾亂他的平靜。現在他才明白這個影像在他心中所佔的比例了。每次一浮起這個影像,冬木就巴不得能夠趕快平安無事地返回日本。
真像是一場夢——
這個男人叫朝岡隆人,據冬木瞭解。他在光陽銀行總行擔任科長的職務。
但是——最後突然浮上心頭的一個影子,卻深深地刺入冬木的心裡。處在這樣的環境下,思考可以不顧社會的制約。而就在這種自由思考的情況下,他領悟到了現實的自己與東京相隔的竟是那麼遠,於是一股尖銳的傷感劃過心頭。
朝岡的表情像哭又像笑,臉歪了一下,過了半晌才沉重地說:
冬木看到朝岡時不由吃了一驚,因為他第一眼看到朝岡時,就覺得他全身似乎籠罩著一股沮喪的氣氛。他那細長敏銳的眼睛對示威少女充滿了無言的憎https://m.hetubook.com.com惡,臉上的五官雖然依舊端正,卻透著陰暗與疲憊之色。
他年約三十七八歲,瘦削的上身穿著一件灰色西裝。襯衫的領子雪白,看起來乾淨清爽,無可挑剔。
雙目充血並有著虛脫和焦躁的神情,顯得異樣的混濁。冬木不禁脫口而出。
由於走近了,看得就更仔細了,朝岡臉上那陰鬱的神情也更為明顯,簡直可以說是憔悴。平常白皙的臉,今天看起來是青黑色,臉頰也凹下一大塊。
「婦女爭取解放,鬥爭勝利!」
等冬木甦醒時,發現自己躺在墊著毛毯的木板床上。他打量四周,看到這是一間農村茅舍,太陽光正透過木板縫晾射進來。一位穿著上衣、下身圍著沙籠的衛生兵正在處理自己的傷口。原來自己是被越共給救了。冬木感到全身發燒,傷口也痛得不得了。
朝岡的眼眶兒更紅了,冬木覺得他好像要流眼淚了,便趕快把臉移開,看著阿勉。
「這嗎——由於附近也沒有親人,一時之間也找不到一個可靠的人來幫忙。阿勉在上完幼兒園之後就要上學了,有時候還得跟我在外面跑——這孩子也很可憐耶——」
美那子離家出走了嗎?冬木差一點兒這樣叫出來,不禁倒抽一口冷氣。
不過,憑良心說,這兒除了生活比較單調外,確實非常安全,糧食豐富,營養也很好,對方偶爾來檢查一下身體,全無虐待的行為。
到達西貢後,冬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生還的消息打電報告訴日本日報東京本社,第二天他便搭乘經由香港的飛機直接飛回日本。
朝岡急忙想制止兒子說話,卻已太晚了。
「你好!」冬木跟他們打招呼。
「嗨!」冬木露出曖昧的微笑,但立刻又停住了。
利用直升機採訪前線的工作完畢後,冬木便駕駛汽車與USP通信社的哈特曼記者、龍田攝影師和圖書一塊兒回金歐角基地。五月十九日傍晚。他們開了二十公里時,突然響起一陣槍聲,汽車輪胎被打中,方向盤握不緊,整個車身要向運河翻去,冬木只好棄車逃走,槍彈仍然如雨般地打過來。
只是在這兒禁止和外界接觸。冬木當然早就告訴對方他是日本的新聞記者。但是對方並不相信他,或許他們對他的身分有所懷疑。更說不定他們懷疑他是一名間諜呢。對方究竟打算如何,冬木完全無法猜測。
「實在不好意思,這種事不應該公開出來——內人於十天前留下一封信離家出走了,至今行蹤不明。」
那個女人應該從報紙上得知冬木已經生還回國了吧,不過她不會知道他就要出現在她面前!冬木慢慢地向前走著,他一步一步走向她的家,他打算當著她的面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她。
綠燈亮起,示威少女簇擁著過了馬路,冬木也移動腳步向對面走去。就在這時候,在距離兩、三米遠的地方,走動的人群中的一張臉孔吸引了冬木的視線,使他停下腳步。
朝岡手拉著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冬木知道這個男孩叫阿勉,在冬木住家附近的一所幼兒園入托。阿勉的高雅氣質與其說是酷似朝岡,還不如說是得自母親的遺傳比較正確。那長長的睫毛下的一對黑白分明的雙眸,深邃而透明——
在北越的野戰醫院裡,當冬木被告知即將獲釋的那一瞬間,他的心頭除了熱血沸騰之外,也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以至於在東京飛機場面對著妻子與女兒時,冬木的心裡出現了一道陰影。
六月十三日下午,冬木悟郎站在澀谷車站前。望著川流不息的人潮,黑邊眼鏡後面的小眼睛裡溢滿了說不出的感慨。
「那你們每天怎樣過日子呢?」
「出了什麼事啊?對不起,我也許不該問。」
朝岡看著冬木,欲言又止。他那無力的視線落在阿勉的咖啡和-圖-書色的帽子上面,阿勉卻說話了。
示威的少女們,個個表情嚴肅認真。女性解放運動在美國轟轟烈烈地鬧了一陣子,日本女性也很快地跟進。反戰風潮興起時,日本人也沒有放過,去年國際反戰日。也常有小規模的示威運動。冬木乍從越南回來,看到這樣的光景,難免會不知不覺地產生不快|感。
但是,在與妻女分手、自己再度單獨處於旅館房間裡時,那個決定又一次湧上心頭,靜靜地但卻實在地盤據在他的心裡。他相信如果再與妻子相見時,這個決定也不會動搖了。
「我媽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
「什麼?」
這個男人有一張白皙、端正、看起來稍帶神經質的臉孔,七三分的頭髮更襯托出臉部輪廓的突出。
就在三天前。冬木還在越南北部一處不知名的叢林中的野戰醫院裡。那兒種滿紅茶的泥濘一望無際。其間佈滿了灌溉用的小運河——
這是最近流行的一股婦女解放風潮。
他在基地野戰醫院中又繼續生活了十七天,傷口已順利癒合。由於治療及時並且處理得當,冬木的體力、精神顯得很好。
「你好!」阿勉以稚嫩的童音大聲打招呼,並且點頭。朝岡這才發現冬木,收回了他那還有些茫然的眼神。
冬木慢慢地平靜下來,開始想到很多問題,包括好友攝影師與美國記者的安危,也想到東京的妻女。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就睏了。
站在十字路口周圍的人們對這些少女先是投以好奇的眼光,但立刻又失去興趣,移開視線各走各的路。
阿勉被父親拉著,似乎發覺有人在注視他們,他的頭開始四面擺動,找尋視線的來源。冬木默默地加快腳步,穿過馬路。在這個時刻與朝岡父子相遇,真是一個具有非常諷刺意味的偶然,不過冬木還是很鎮定。
雖然已置身於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城市之中,冬木仍然在回憶著槍擊事件發和*圖*書生後大約一個月裡的各種體驗。
「我實在想不起她有什麼理由要離家出定,難道就不回來了嗎——」
六月九日下午,最早見過的那位軍人突然來到野戰醫院,告訴冬木他的身分已經確定,明天就可以釋放了。冬木的喜悅湧上全身,同時,心裡的那個影像竟也鮮活起來。就在這一瞬間,他在心裡做出了一個決定。
阿勉的視線終於停在冬木身上,他的雙眸中立刻浮現出天真而高興的神采,冬木也無法再逃避了。
翌日早晨,冬木離開野戰醫院,隨著一位士兵步行至距離西貢四十公里處的一個地點。在這裡冬木獲得了完全的自由。
「婦女爭取解放,鬥爭勝利!」
冬木抬頭看了看百貨公司牆壁上的電子錶,已是一點二十三分。這是個很好的時間,那個女人現在應該單獨一個人在家裡吧——冬木生還的消息傳到報社之後,報社自然最先通知他的家人。而那個女人卻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得到消息,就是冬木本人在國外無法寫信給她。回國之後,他又忙於工作與接電話,實在抽不出時間打個電話給她。
冬木望著朝岡。
經過十字路口時,突然傳來一陣陣高低不齊的女人的喊叫聲,好像是在示威吧。冬木和周圍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停下來往聲音來源之處看去。
「婦女爭取解放,鬥爭勝利!」
原來是一群年輕女子,在一邊走著一邊喊著口號。她們是一群沒燙頭髮的女學生,大多數穿著牛仔褲與襯衫,襯衫的胸口敞開,每個人手裡高舉著示威牌,上面寫滿了「反對禁止墮胎」、「結婚不是奴隸」等的字樣。
不久,來了一位級別較高的軍人,他認為此處危險,為了治療,應將冬木送到後方,不過當冬木問這裡是什麼地方時,對方率直地回答「無可奉告」。
冬木一時間說不出話來,勉勉強強看著阿勉,半天才說:
「婦女爭取解放,鬥爭勝利!」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