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抵歐陸

各國的青年旅館自成系統,其經營各有適應國情的規定:舖位、餐食的價格,開門的時間等等,都不盡相同。在同一國內,也因地點、設備等而有異。比如在德國因為冬天要燒暖氣,收費就比夏天高。但在挪威的北部,夏季遊人如織,爭看子夜不落的太陽,因此收費比冬天高。一般青年旅館的寢室都是擠滿雙層舖。(在我看來,一個人再大的個兒,睡覺時也佔不了幾立方尺空間,所謂「容膝之外,皆空室也」。所以床舖擠不擠並不是大問題。)但其他的設備就很不同了;有的全日有熱水、有的有交誼廳、有的有設備完善的廚房、有的只在寢室外的走廊上擺幾個煤氣爐供旅客自炊。在德國波昂,我曾和一群英國中學生在寬敞的交誼廳裡唱歌做遊戲。而在挪威的一個小鎮上,晚飯和*圖*書後和七八個來自法國、德國、挪威的男女青年閑談,卻只能擠在寢室裡。
晚飯後,對街傳來銅管樂合奏之聲,和音甚佳,但是樂調簡單而綿綿不絕。好在我上牀不久,他們奏了一支「馬賽曲」就收兵了。
顧名思義,「青年旅館」是專讓青年人住的,同時,還要有會員證才行。(有例外:比如帶領學生旅行的老師。也有的國家不限青年,但年紀大的收費也高。)合於年齡限制的青年,只要付一筆會費,就可以領到一張會員證和一本手冊,其中詳細說明青年旅館的規章和各地青年旅館的地址、營業時間、季節、價錢、設備和特殊規定。我是到紐約的美國青年旅館總部交上八塊錢會費,取到了「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會員證,有效期間為一年,有效https://www.hetubook.com.com地是「除本國以外」。據職員解釋,「本國」者,指中華民國,而不是我申請時所在的美國。其實中華民國不是國際青年旅館組織的會員國,而美國的青年旅館很不發達,以大於歐洲的地盤,只有東西兩岸寥寥幾家而已。所以,我的會員證能不能在這兩個國家通用,非我所慮。
住宿的青年人有義務幫忙打掃和洗碗盤。而旅館白天多不開門。早餐一過就把人攆出去,下午四五點才開門見客。由於這樣節省人力物力,所以,住和吃都可以適合青年學生的口袋。晚餐加一宿加早餐,不過兩塊美金上下。
「青年旅館」源於德國,其設立的目的在供應徒步或騎自行車旅行的青年學生廉價的住宿處,同時給青年人交誼的機會。第一個青年旅館成立於一和*圖*書九一〇年,不多久就傳到相鄰的荷蘭和瑞士。到一九三〇年,「國際青年旅館組織」成立,不幾年就有了三十個會員國。二次世界大戰中,青年旅館當然不免遭殃。戰後發動了國際青年重建營,不但修復了戰爭中破壞的旅館,還新建許多。如今「國際青年旅館組織」會員國遍及全球,不過,旅館密度最大的還是西歐,而西歐中密度最大的是西德。
好在像這樣可憎的面孔,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以後,我住的青年旅館都沒有這麼叫人吃不消的,而多的是親切的家庭式招待,這是後話,不提。但整整三個月中,我一直不能忘懷盧森堡的這家人,倒不是我器量窄狹,也不是我懷恨太深,而是因為八月底我回盧森堡搭飛機時,少不得又要上他府上打擾一宵,每思及此,未免不寒而慄。
和*圖*書年五月二十一日,當地時間十二點四十五分,冰島航空公司的DC8型噴射客機在細雨中滑降,不久我就踏上滿是積水的盧森堡機場。驗護照和行李都很簡單。機場也簡單,像個大公共汽車站。在銀行換了錢,坐巴士進城到火車站。要到一張地圖就揹起背包,朝青年旅館走去。
盧森堡的這家青年旅館,位於市郊的山谷底、小溪邊,相當幽靜。左近有幾戶人家店舖,跨過一條小橋就面對著高聳在山頭上的古碉堡以及城牆。而不遠處一座新式鋼橋,高高橫過山谷,勢如長虹。但不幸得很,經理這青年旅館的一家大小卻很叫人吃不消。他們似乎把每個客人都視為仇敵,小心防範,態度極其不佳。那男人兇巴巴的,女人拉著長臉,小孩也對人大聲呼叱。好在住的都是些青年學生,一方面不大計較招待周到和*圖*書不周到,一方面也不得不在這個最便宜的地方將就將就,然而,大家臉上都掛著點不痛快,談起來都對這家人搖頭。晚飯後,我端起一堆盤碗送進廚房,見好幾個女孩子已在幫女主人洗碗。女主人的臉依舊綳得緊緊的,但似乎是要找點話說,用英語跟旁邊一個女孩子談天氣,說什麼近來下了好多天雨啦……你要上哪兒去呀……那邊天氣可能好一點呀……之類。而那個女孩瞪著大眼,嘴裡哼哼哈哈,彷彿詫異於女主人的「友善」態度,反而有點不知如何應對。
走過大街、穿過小巷。雖不至於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卻也覺得樣樣新鮮。可是,我也沒有多逛,在烏雲滾滾、細雨紛紛中趕到「青年旅館」睡了一夜,第二天就上路往比利時,因為三個月後我還要回這兒來搭飛機回美國,那時不妨早一兩天到,再好好兒看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