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波士頓之作為文化城,主要的還是由於它學府之多。波士頓的著名學府都是在大|波士頓範圍之內,包括哈佛大學、塔虎脫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衛斯理女子學院(蔣夫人的母校),以及新英格蘭音樂院等。
波士頓是一個早期革命的城市,也是一個文化的城市。波士頓被稱為美國的雅典,因為這裡有很多文化的機構。波士頓私立雅典圖書館,是波士頓最著名的圖書館,在一八〇七年,一批波士頓有名望的人士集資購買了美國國父華盛頓的私人圖書,成立這個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會員自稱為理事,自從十九世紀初年以來,他們和他們的後代都到雅典圖書館去閱覽並喝下午茶,習以為常。直到今天,他們在那裡喝下午茶的茶資,還是每杯三分,和一百七十年前的價格一樣。
北方教堂裡做禮拜的許多包廂,都曾經屬於美國歷史上許多有名人物所有。至今,保羅里維爾的家屬仍擁有五十四號包廂。一九一二年時,老羅斯福總統擁有二十五號包廂。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曾於一九二〇年四月十一日在這個教堂發表演說。北方教堂內陳列的一個華盛頓半身像,也是一件著名的藝術品,於一八〇〇年華盛頓葬禮時安置在這裡。一八二四年協助美國革命最力的法國拉斐德將軍來訪問北方教堂時,曾經指著這座胸像說:這是我最喜歡的崇拜者。這座胸像陳列的地方,是一個窗口,這個窗口,正是當初司事紐曼在鐘樓上懸掛風燈後逃走的地方。
先說南方教堂,實際上也是美國獨立前愛國志士的集會之所。因為愛國者日見增多,前述的范紐爾廳太小,不足以容納,這個教堂落成於一七〇三年。一七〇六年,美國初期的大政治家、大著作家、大發明家富蘭克林剛出生的時候,便在這裡受洗。一七七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上,幾千名市民在此集合等待有關茶葉船撤退的結果,當他們聆悉了總督拒絕的回音時,就發動了惡名的茶葉事件。一七七六年三月,華盛頓勝利而進入波士頓的時候,就在這南方教堂的東廂,注視全市滿目荒涼的情景。南方教堂外牆上的標準鐘,也是古董之一,當波士頓全市慶祝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總統並將波士頓的最大馬路命名為華盛頓大街的時候,這個鐘也開始報時。所以許多遊客都到這裡來聽報時。
除了這些陸上的古蹟外,碇泊在查爾斯鎮海軍碼頭旁邊的,還有一艘著名的美國古老的戰艦「憲法號」,又名為老裝甲軍艦。這艘古老的軍艦,於一七九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在波士頓開始服役,對於國家盡了最大的貢獻。花了美金三十萬二千餘元,由費城的克萊杭上校瞀造,歷三年而成。它全長二〇四呎,船輻寬四十三呎半。全船掛滿風帆,十分壯觀。載重二千二百五十噸,可載船員四百七十五名。最快速度每小時十三.五海里。全船都是用硬質的木材製成。憲法號上裝有五十二門砲,它的艦長尼古遜,歿後葬於北方教堂內。這艘戰艦服役二十餘年,從沒有打過敗仗。於一八三〇年因老舊而解體,但有一位著名詩人做了一首詩,歌詠它的功績,因此大家踴躍捐款,重新建造,其中約百分之十五是用原艦上的材料。這艘新造的戰艦永遠碇泊著,作為波士頓的一項重要古蹟。艦上仍舊飄著十五顆星的美國旗,因為當時美國只有十五州。艦分三層,中層是博物館,陳列各種有關該艦的歷史文物,仍由海軍管理。
波士頓的城中區,也是波士頓最老的市區。舊城的中心,名叫Boston Common,面積約五十哩,這是美國最古老的公園。當英國的清教徒首先來到波士頓時,他們在此集會。這裡有一個池塘,對於不服從清教守則的人,都要浸在這個池塘裡受罰。與Boston Common相連的是波士頓的中央公園,這個公園面積極大,中有池塘,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溜冰。
波士頓現在的碼頭區,長達四十哩。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舊碼頭,有所謂T碼頭和長碼頭,在舊時的波士頓,就利用這一部分,和世https://www.hetubook•com•com界各地通航。現在則僅用作漁船及海岸船的碇泊處。遠洋輪船則利用東碼頭和南碼頭,在碼頭區的背後,有一個區域,名之曰小義大利,因為這一區的居民,都是義大利移民。區內擺滿了地攤和零售店,出售義大利商品。這裡有一體育活動中心,名曰波士頓公園,波士頓著名的籃球隊和曲棍球隊,其隊本部都在這裡。
波士頓茶葉事件發生後,英國議會認為殖民地人民太胡鬧了,就決議封鎖波士頓港,責令賠償東印度公司的損失,以及其他各種限制。這也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憤慨,一七七四年九月,殖民地代表在費城舉行第一次大陸會議,決議堅決反對這些處罰法案,停止對英國貿易,甚至停還欠債。各地民兵也自行集合訓練,以備抵抗。
在紀念塔底層,有一小規模的博物館。其中有華倫將軍的大理石像,他是彭克山之役的犧牲者。一柄手槍,是革命軍中的黑人彼得沙林,用來打死英將碧凱恩的。沙林因此而得以葬在北方教堂中。還有幾幀當時戰況的圖畫,十分逼真。
在中央公園東南,是波士頓的商業區。波士頓最長最大的馬路華盛頓街就通過這裡,百貨公司、旅館、飯館、銀行,都集中於此。這條大街固然很寬敞,但是兩旁的小街卻是另一番景象。因為城市古老,留下來的街道,都十分狹窄。有許多街道,不准車輛通過,街上擠滿了行人。這些街道,不但狹窄,而且雜亂,不熟悉的,常易迷失道路。
國王教堂也有一塊墓地。最早到達波士頓的英國船長名叫伊薩克,由於他在英國的家鄉名為波士頓,所以他把這塊地方也名為波士頓。他歿後,就葬於此地。其後,波士頓初期的重要人物,包括歷任的州長,都葬在這裡。
在波士頓的北端,靠近海邊,有另一個公墓用地,這裡叫做古柏山。在殖民時代的初期,波士頓的上流社會人士都住在這附近一帶,因此這個小丘遂也用作葬地。這裡有二百二十五個墳墓。北方教堂的司事紐曼,也就是在里維爾的命令下懸起兩盞燈的人,也葬在這裡。這個小山上曾置有英軍的槍砲,英軍將領從這裡發砲,指揮彭克山的戰事。也有一顆砲彈落在查爾斯鎮上,引發了一場大火。
波士頓的美術館,是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這個博物館搜集的亞洲文物,尤其為世界之最。此外也有埃及和其他古代藝術品。波士頓有一個兒童博物館,是全世界歷史最老也是規模最大的。其他重要而著名的博物館為數還不少。
到哈佛的校園去參觀,猶之乎逛幾十個博物館,也猶之乎逛公園,古樸典雅的情調,令人陶醉。學生和教授往來其間,匆忙中卻又帶著閒逸。建築物有老式的,也有嶄新的。我們中國人到那裡,喜歡欣賞那幾塊石碑,高高聳立,由黿鼉馱著,是滿清時代,我國政府為了感謝他們甄陶我國留學生而贈送的。
北方教堂終年開放,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絡繹不絕。每星期日上午十一時,舉行彌撒,由麻薩諸塞州大主教主持。
Boston Common是波士頓最著名的區域。這裡有四個小山。其一名為旗桿山,山上有一陸海軍紀念碑。當波士頓被圍困時,英軍砲兵駐紮於此。另一山上有絞刑架,是十七世紀時對印第安人、海盜等行刑用的。另一小山上,有一「癮君子樂園」,有一個時期,波士頓人民要在戶外吸煙,只能在這個樂園的範圍之內,波士頓屠殺案件中,有一位名叫安德凱的黑人,他的紀念碑,也豎立在附近。
至於麻省理工學院,執應用科學方面的牛耳。它創立於一八六一年,先在波士頓,後來遷至劍橋。分為建築設計、科學、工程、人文及社會科學、工業管理幾個學院。它的最大特色,是七十多個規模宏偉、設備第一流的科技實驗室,在大地科學、生命科學、交通、核子科學、工程等領域中,提供教授和學生作為研究發展之用。MIT的畢業生,在美國的工商界,佔有重要的地位。正如哈佛的畢業生,和-圖-書在政治方面佔重要地位一樣。
在北方教堂後面的廣場上,有保羅里維爾的騎馬銅像,描繪出疾馳報信的情態。
在波士頓,還有一個區域,名曰灣後區,在中央公園之西,這裡原為沼澤地帶,在十九世紀時把它填平,闢為住宅區。波士頓的富人,都住在這裡。這一區的主要馬路,名曰自治領大道,大道上的柯潑萊廣場旁,有波士頓最美麗的屈里尼達教堂,這是美國名建築師李卻遜於一八七七年所督造。波士頓最高的建築物——二十九層樓的漢考克大廈,也在附近,這一區域,還有許多博物館、教堂和學校。著名的風路公園,是波士頓棒球隊打球之處。沿著查爾斯河,有一寬闊的黃砂石鋪的人行道,這裡氣象宏闊,夏天,波士頓交響樂團,在此作露天演奏。
我們是從紐約去波士頓的,坐汽車全程約五小時。走的是US一路公路,經過的區域,風光之美,有如圖畫。公路兩旁,像一個大公園,丘陵起伏,林木扶疏,綠草如茵。在這中間,參差點綴著古色古香的住宅。這些住宅,都是英國傳統式的建築,建築十分精緻,二層樓房,上面一個尖頂,是假三層。漂亮極了。途中經過康乃狄克州的新海文市【紐哈芬市】,那是耶魯大學的所在地,附近有一部分是農田,種的多為菸草。
至於新的州議會,則是著名的Boston Common,高聳在烽火山的山頂上。這座建築物落成於一七九五年,到一七九八年一月,麻薩諸塞州的議會在華盛頓的舊議會中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然後搬到這個新屋裡。其後因為業務的需要,曾經數度擴充。在這州議會中,有許多歷史的雕刻和繪畫。其中有一條木刻的鱈魚,長五呎,最寬約十吋,是用松樹雕成,刻工極佳,鱈魚是波士頓海濱的名產。
哈佛的大學本部,只收男生,不過職業專科則兼收女生。另外,在劍橋有一雷克福學院,專收女生。這個學院由哈佛直接指導,其畢業生也接受哈佛的學位。哈佛大學有研究院,也有很多專門的職業性的學校,如理工學院、法律學院、教育學院、公共管理學院、神學院等,都在劍橋校本部,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商業學院則設在波士頓。
向北是烽火山(Beacon Hill),在十七、十八世紀時,這個小山上的烽火,作為與航海船隻通信的記號。十九世紀以後,這個小山成為住宅區,山上的住宅都經過名建築師精心設計,精緻異常。麻省議會大廈,位於山頂,金色的圓頂,可從遠處望見。
哈佛大學在劍橋,與波士頓相隔查爾斯河,有地下鐵可通。這個小鎮比波士頓更顯得古色古香,幽靜異常。人們更是富於學者氣息,斯文儒雅。街上紅磚鋪路,騎自行車的學生和教授特別多,見到了彼此打招呼。車見人來,也立刻禮讓,絕不爭道,真可以說是文物之邦,詩書之境。
哈佛大學圖書館擁有圖書七百餘萬冊,全世界的大學圖書館無出其右。哈佛大學還擁有很多專門的博物館,如考古及地質博物館、植物博物館、地理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德國文化博物館、植物標本館、藝術博物館等。它還有實驗林場、天文台等設施。
正因為波士頓是如此的古老,如此的高貴,如此的富於學術氣氛,因此也就造成了波士頓一個歷史的缺點,那就是自以為高人一籌,有強烈的優越感。波士頓多的是世家巨族,門第閥閱,顯赫一時。甘迺迪家族便是世居於波士頓。為此,波士頓人總覺得羞與一般平民為伍,尤其是美國的黑人。黑人,本來都是在巨室中當傭僕,而現在,潮流所趨,卻要黑白平等待遇,本來傳統的波士頓公共學校中,黑白分校的,卻要合校上課,於是引起了嚴重的黑白糾紛。最近波士頓常因此而發生毆鬥,實在是歷史所遺留下來的悲劇。
然後要談到北方教堂,這是波士頓最古老的一個教堂,高一百七十四呎,寬一百五十一呎,長二百零七呎,屋頂上是一個三疊式的尖塔。尖塔的中央是鏤空的。連同尖塔,總高度為一九〇呎。教堂全部是用人工製的紅磚砌成,共用紅磚五十一萬三千六百五十四塊。和_圖_書
北方教堂在波士頓的正式名稱是:因保羅里維爾而著名的老北方教堂(The old North Church of Paul Revere Fanre),因為保羅里維爾在這裡負責司鐘的工作。他從十五歲開始,就來到北方教堂。北方教堂上的八個銅鐘,是一七四四年在英國鑄造,這是英國製的鐘最早運到新大陸來。這八個鐘的總重量為七二七二磅,最重的一個一五四五磅,最輕的六二〇磅,直到今天,在每星期日做禮拜以前,仍要鳴鐘一次。
波士頓瀕臨波士頓灣,它是麻薩諸塞灣的一部分,也是大西洋的延伸。有查爾斯河,經過市內而出口。如上所說,波士頓是美國興起最早的一個城市,所以古色古香,城內很少摩天樓,最高的建築不到三十層樓。同時新的建築,不及舊的高,大街上還行駛著電車。
波士頓是麻薩諸塞州的省會,也是新英格蘭區最大的城市。新英格蘭是美國地理上的一個區域,位於美國東北部,包括緬因、新罕布夏、佛蒙特、麻薩諸塞、羅德島及康乃狄克六州。新英格蘭區是英國殖民最早到達的區域,也是文化水準最高的區域。在美國,一提起新英格蘭,就含有高貴和智慧的意思。
首先應該觀光的,是有名的舊州議會。這是矗立在商業區華盛頓街中心的一棟老房子,紅磚牆,三層。這裡原是波士頓最早的市政府所在地,一六五七年改建為州議會。一七一三年火災後重建。一七七六年以前為英政府使用,一七七六年獨立革命開始,到一七八九年為止,這幢房子是麻州州議會的所在地。當時,美國初期革命時的許多重要分子,都在這裡鼓吹革命。現在,這裡已改為博物館,公開開放。
哈佛大學創建於一六三六年,僅在最早一批英國移民抵達樸茲茅斯的第十六年。它是美國最早的大學,也是最富的大學,它的基金達八億美元。哈佛大學對於美國的政治,有著極大的影響力,美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有六位總統出身哈佛,包括約翰甘迺迪在內,其他重要人物,更不計其數。
麻薩諸塞州在新英格蘭的南部,面積二萬一千餘平方公里,在五十州內,列第四十五位。它是美國最早獨立時十三個州之一。它有二大特徵,第一是美國的獨立戰爭,以此為發動的地點,第二是高等學府多。本州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大專學校卻有一百數十所,其中有兩所,為舉世聞名,一為哈佛大學,以理論科學研究為重心,另一為麻省理工學院(MIT),致力於應用科學。第三是波士頓港口,在殖民時期內,也即是美國獨立之前,是北美洲的第一大港,對歐洲方面的貿易,胥以此為樞紐,世界第一大商埠紐約,是後來才興起的。
離開舊議會不遠,是范紐爾堂,被稱為「自由的搖籃」,因為美國獨立革命的火花也在這裡點燃。范紐爾是波士頓的一位大商人,他在一七四〇年捐款建築這座廣大的公共集合場所,波士頓的市民大會都在這裡舉行。在獨立革命前後,許多熱烈的愛國集會都在此舉行。革命成功之後,波士頓的居民,在這大會堂中舉行盛大宴會,招待華盛頓。北美洲最早的榮譽武器公司,設在這個大會的三樓。大會堂的屋頂上,有一個風向針,是用紫銅片製造,刻成一個仰天的蚱蜢的形狀,神態逼真,是「調皮的藝術家」屈朗的傑作,來此參觀的人,都要瞄上一眼。
明年是美國獨立二百週年紀念,因為美國的獨立運動,早於一七七五年便已爆發火花,所以慶祝二百週年的儀式,也於今年已經陸續開始。爆發這些火花的地點,也是今天美國的兩個名城,一個是波士頓(Boston),另一個是費城(Philadelphia)。這兩個在美國講起來算是「古城和-圖-書
」的城市,在未來一年中,必將有更多的多彩多姿的活動,呈現於世人之前,而遊美國者,也應抽暇前往一遊,以認識美國,體會獨立戰爭時代的氣氛。
關於彭克山之役,那是美國獨立戰爭正式發動的第一次戰役,先於此,因里維爾報信而引起的英軍與民兵在萊辛頓和康考特的衝突,那只是遭遇戰而已。彭克山之役,有類於我們的黃花崗之役,雖然革命軍並未取勝,也受了相當損失,但卻是革命成功的前奏曲。和黃花崗烈士紀念塔一樣,彭克山戰役也有一個紀念碑,其形制和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塔一樣,下寬而上窄。一柱擎天,單純而嚴肅。這個紀念碑是在波士頓近郊的查爾斯鎮。彭克山之役發生於一七七五年六月十七日,在紀念碑入口的走道正中,有潑利司谷脫上校銅像,他是此役的美軍的指揮官。他率領一小隊革命軍,駐守山頭,當英軍衝上來時,他喊出了一句著名的口號:當你們看到敵人的眼白的時候再開槍。這說明了革命軍的膽識和敢死氣概。
麻薩諸塞州是英國最早向新大陸移民之處,始於一六二〇年左右,因此又有「老殖民地」的綽號。並以「五月花」(May flower)為州花,第一批英國移民到達麻薩諸塞州的樸茲茅斯,坐的船名「五月花號」,其州銘是:「我們用刀劍爭取和平,是在自由之下的和平」。由此可見該州歷史的古老和革命情緒的濃厚。
一七七五年四月,駐波士頓英軍將領探知殖民地愛國人士在波士頓西北的康考特(Concord)地方儲藏了很多軍火,就決定在十九日那天,派七百名官兵,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去搜查沒收。可是卻走漏了風聲。這個時候,愛國人士用兩種方式把消息傳播。一是在北方教堂的頂樓上,掛起了一盞點亮的燈,這是英軍將有舉動的訊號。二是派了保羅里維爾騎著馬連夜趕往萊辛頓(Lexington)和康考特去報訊,使當地民兵有所準備。兩者都完成了使命,所以第二天英軍開到萊辛頓時,就遭遇民兵抵抗。英軍將民兵擊退,抵達目的地,只搜到少量的軍火,歸途又遭遇的狙擊。這次戰鬥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個戰役,英軍死傷二百七十三人,民兵死傷九十三人。殖民地一開始就佔了上風,增強了信心。大陸議會在那年五月再行集會,決定正式成立軍隊,與英軍作戰,並推舉維吉尼亞的地主華盛頓為總司令。六月間波士頓附近的彭克山(Banker Hill)發生戰事,美軍的損失卻更重。到一七七六年三月,華盛頓親自指揮,將英軍逐出波士頓。這是美國獨立戰爭初期的情形,主要事故,都發生在波士頓。而關係上述歷史事件的遺跡,也就成了波士頓重要的觀光勝地。
哈佛的教育制度及學校管理都是仿照英國的劍橋與牛津大學。除了新生住在校本部附近外,其餘學生都分住在八幢巨型的宿舍,這些宿舍的建築就像一幢幢的賓館,莊嚴典雅,不僅是學生食宿之處,而且是教育與社交的中心。每一宿舍區有其獨立的餐廳、圖書館及健身房。教授們也同住一起,和學生打成一片。
另一個是菜市場區,在碼頭廣場附近。碼頭廣場是因過去曾是碼頭而得名。波士頓市區的土地,很多都是填海而成的新生地,現在的碼頭,早已推到遠處去了。
車子漸漸駛近波士頓,古色古香的味道,也逐漸濃厚起來。波士頓的人口七十多萬人,比起喧囂熱鬧的紐約來,真要寧靜得多。一眼望去,有小山、有湖沼、有草地,也使人有寬敞的感受。
在波士頓,除了南方教堂和北方教堂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教堂,是為國王教堂(King's Chapel),這是英國教會的崇拜所。這個教堂的建造有一特殊的過程,由於當時教會只有這一處教堂,而當時的教堂是木造的,十分狹窄。因此新教堂是用花崗石建造,造在木教堂的外圍,把木教堂包圍起來,落成以後,教徒們一邊在裡面做禮拜,一邊把木教堂拆除,將木料由窗口擲出,十分有趣。教堂內有一風琴,是美國最hetubook.com•com古老的風琴,當初由英國運入。在彭克山之役殉難的華倫將軍,是在這個教堂裡舉行葬禮的。
在Boston Common中,有一「老穀倉墓地」,被稱為是美國埋葬名人最多的公墓。美國獨立革命中放第一槍的漢考克,波士頓屠殺案中的犧牲者,把英軍消息通風報信的保羅里維爾,美國革命元勛亞當斯,著名的演說家奧蒂斯,以及舉世咸知的「鵝媽媽」(Mother Goose),都埋葬於此。
彭克山紀念碑係用花崗石砌成,高二百二十一呎,基座為三十呎正方,頂上漸窄,為十五呎的正方。裡面有二百九十四級石梯,沒有電梯。這個紀念塔係於一八二五年六月十七日由法國的拉斐德將軍奠基。
一七七五年四月十八日晚上,應該在北方教堂裡打鐘的保羅里維爾沒有打鐘,卻命令教堂司事紐曼把一盞燈懸在鐘樓上,這是一個訊號,警告大家,英國軍隊將要前往萊辛頓和康考特搜索。提高了民兵的警戒,使美國獨立革命的第一仗於此打起。為了紀念美國獨立兩百週年,今年四月十八日,福特總統特地來到北方教堂,在鐘樓上點起燈光。再循著保羅里維爾走的路線,前往萊辛頓和康考特。經過康考特的一座小橋時,站在橋上歡迎的,是穿著二百年前制服的「民兵」,手裡持著當時所用的毛瑟槍。至於當初懸掛在北方教堂上的那個風燈,原物已經不在教堂,輾轉為收藏家所購藏,現在陳列在康考特的一個博物館裡。
在舊州議會左前方五丈多遠的行人道上,有一石塊,刻上波士頓屠殺事件(Boston Massacre 1770)字樣。紅色的字,橫豎各一行。這是美國獨立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原來,一七六三年英法戰爭以後,英國政府對於新大陸殖民地的控制,逐步加強,最主要的是抽稅。如頒佈糖稅法、印花稅法,以及茶葉稅等,都引起殖民地的反對,而反對得最激烈的,就是波士頓。一七六八年,英政府乃派兵駐紮波士頓,以資鎮壓,與當地居民有了嚴重的敵意行為。一七七〇年三月五日,英方官員從舊州議會窗口向街道民眾講話時,英軍與民眾發生衝突,便向民眾開槍,當場打死了三人,擊傷數人。這原是一項偶發事件,但革命的宣傳者則利用機會,大加渲染,稱為波士頓屠殺事件,於是引起民眾極大公憤,成為獨立戰爭的導火線。這塊石碑,便是紀念此一事件的。
離開范紐爾堂不遠,是保羅里維爾的舊宅及北方教堂。在波士頓,這是第一號的古蹟。要知道保羅里維爾是何許人,應該了解一些美國革命的歷史。自從一七七〇年波士頓屠殺案件發生後,一七七三年,英國政府為救濟東印度公司,特准它採購大量茶葉到美洲去專賣。殖民地原來經營茶葉的商人自然非常憤慨。這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上,波士頓約有七千市民,在南方教堂(Old South Church)集合,要求總督禁止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卸貨,開回英國,但為總督拒絕。於是由亞當斯發令,有四五十名民眾,扮做印第安人,衝上商船,將價值一萬八千英鎊的三百四十二箱茶葉,全部傾入海裡。這就是惡名的波士頓茶葉事件。
離開北方教堂不遠,是保羅里維爾的故居。這座老屋位於波士頓的市中心,顯得特別醒目。這是波士頓最古老的建築物,也是僅存的一幢殖民時代的住屋。這是一座兩層樓房,二樓向前冒出。樓下是客廳和廚房,各有一個火爐。客廳的壁紙上,印有風景畫。這座房子的壁紙、玻璃,以及其他材料,都是從英國運來。二樓有兩間臥房。保羅里維爾在此住了約三十年。在二樓的窗玻璃上,里維爾貼了許多有關革命故事的畫片。這幢屋子裡的全部傢具和陳設,都是里維爾時代所留下。這不但是紀念這一位愛國志士,也可以了解當時的生活情形。譬如室內的紡車、燭台、風燈、獵槍、床、里維爾母親的畫像、木製的桌椅,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都古拙可愛。
以上是波士頓市區的大概情形。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波士頓的歷史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