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靈頓公墓到五角大廈,不過幾分鐘的汽車路。五角大廈是美國國防部的所在地,號稱世界最大的辦公大樓,其中有三萬二千人辦公。這座五層樓的大廈,分為五邊,因此是五角形,而每一邊又分為五進,也即有五個五角形,一進套著一進,到最裡面是一個五角形的花園。大廈四周,是密密層層的停車場,大廈屋頂,架設著巨型雷達,關係於整個美國國家安全的這座大廈,值此世局緊急之秋,其任務之重要,是不言可知的。
欽命福建巡撫部院大中丞徐繼畬所著瀛環志略曰: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稱首哉!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咸豐三年六月初七日。
導遊的出發之處,是國會大廈正中的大圓廳,也正是圓頂的下面,可容二、三千人,宏敞、高爽、光亮、金碧輝煌,氣派極大。四周牆壁和圓穹形的天花板上都是巨幅的油畫和壁畫,記述美國歷史上的重要事跡,另外還有華盛頓、林肯、傑弗遜等的石像。在這大圓廳之側,還有一室,裡面別無他物,卻保存著一個小形圓頂,那是舊的國會大廈圓頂,當初係由華盛頓親自奠基的。
可是,最使華盛頓增加靜謐、安寧、大方之感的,還得歸功於這個國都的建築物,最高不過六七層。美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有摩天樓,而且以摩天樓之多、之高相炫耀,華盛頓獨不同凡俗,好像巨家命婦,不在塗脂抹粉上爭短長,而出落得自然莊麗。華盛頓之所以沒有摩天樓,卻也有一個道理,因為聳立在華盛頓城中央的華盛頓紀念塔,共高五五五呎,全城各地都可看到,國會在這紀念塔完成的時候,特地通過了一條法律,華盛頓任何建築物的高度,都不得超過這座紀念塔,以示對於這位開國偉人的崇敬。華盛頓既沒有摩天樓,又多綠蔭,於是陽光和空氣的充足,就成了華盛頓市民至高無上的享受。
華盛頓的商店區,在F、G、H諸街,談不上繁華,但也是一派大方氣象。唐人街位於鬧市,五、六家餐館,門面都很像樣,烹調也不惡。首府所在,冠蓋如雲,宜乎餐館業之生涯鼎盛了。
位於華盛頓紀念塔北面的白宮,其簡單平易。正和上述的紀念塔、紀念堂是同一格調。如其名字所示,白宮的外面完全白色,這是一座三層樓房,建築的型式非常平易,毫無雕琢或文飾,全屋雖然有一〇七個房間,但看上去卻平淡無奇。
美國政府機關中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即舉世聞名的五角大廈,是位於市區之外,波多馬克河的西岸,鄰近國家機場。從城內前往,要經過林肯紀念堂背後的阿靈頓紀念橋,橋旁有兩座巨型鍍金的神像,是義大利政府致送的。過了橋,有一座「海軍陸戰隊紀念碑」,這是華盛頓最美麗的雕刻傑作,四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齊心一致,在硫磺島浴血苦戰之後,把一面燦爛的美國國旗,於被砲火蹂躪過的亂石叢中豎立起來。這座雕刻取材於生活雜誌上所刊載的一張照片,因此是真實的。美軍的艱苦勇敢,表露無遺。至足動人。過了海軍紀念碑,一大片岡陵地帶,細軟的綠草叢中,豎立著無數的白色石碑,這便是阿靈頓國家公墓,凡是對美國國家利益有貢獻的人,不問是五星元帥或是小兵,是國務卿或是小職員,都可卜葬於此。據說每一墓穴的代價是一百五十美元,現在葬此者已有九萬多人,地方不敷,正謀向外擴展。
在無名英雄墓旁邊,還有一個紀念堂和一座露天戲院。紀念堂中陳列歷屆戰役的勛章、旗幟、戰利品等,露天戲院規模雖不大,但舞台和座位等全用大理石建造,遇有紀念節日,在https://m.hetubook.com.com這裡演奏樂曲。
國會大廈的兩翼,左邊為參議院,右邊為眾議院,我們登上二樓,進入旁聽席,先參觀參議院的大會場,旁聽席外面,有十幾個門口,都有專人把守,檢查證件,並控制座位。旁聽席猶之戲院中的樓座,共約有五、六百個座位。樓下的池子中,就是參議員的席位,每一參議員有其固定的席次,一張椅子,一張桌子,桌子上有名牌。我在一九五八和一九五九年兩次參觀參議院,五八年參觀時,特別注意到中國之友參議員諾蘭的座位,五九年去時,諾蘭已因競選州長落選而退出議席。政治上的浮沉進退,能不令人感慨!
參觀白宮係從側門進入,經過地下室而上樓,屋角有持槍的警衛人員。那些房間中,佈置得最精緻的,有東室,是舉行舞會之處,綠室,是總統非正式的會客室,紅室,是總統夫人的會客室,國宴室,是招待國賓之所,以及藍室等,陳飾雖然相當講究,但比起歐洲的宮廷來,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這些主要的接待室裡,以及通道中,都懸掛著美國建國以來歷任總統的巨幅油畫像,自華盛頓以迄於杜魯門,會豪俊於一堂,也頗足引起參觀者的興趣。
在華盛頓紀念塔之南的傑弗遜總統紀念堂,在環境上看來最為幽麗。它和紀念塔之間隔著一個波多馬克河漲潮所潴成的池塘,傑弗遜紀念堂即面池而建,除了正面的漲潮池外,左面為波多馬克河,右面為華盛頓運河,因此是三面環水。而沿著池塘,則是幾百株櫻花,到了春天,一片粉紅色的花海,把池水也映成粉紅色,旖旎風光,形成華府最熱鬧的場面。
傑弗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塔,成為犄角之勢。這兩個紀念堂,一圓一方,一立一坐,一隸民主黛,一隸共和黨,互相映照,銖兩悉稱,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的巧妙的安排。同時,這兩個紀念堂,外面一律是白色,裡面除了塑像外,只有牆上刻著幾篇他們自己的著名的演講辭,其他便空無一物。這正是建築藝術上最高的設計。華盛頓也好,傑弗遜也好,林肯也好,他們的豐功偉績,大度曠懷,本身便是最好的說明,再也用不到多餘的藻飾和歌頌,因此只有簡單才是最適當的表現方法。
「國家機場」是華盛頓唯一的民用機場,多少名公巨卿都在這裡出入。可是這所機場的規模之小實在有些名不副實。很多班機的起飛或降落都要「排隊等候」,以應付跑道的缺少。從機場進城沒有大型客車,只有「里摩新」和Taxi可雇。「里摩新」是一種黑色的巨型轎車,可以坐六七人,並裝載行李,大方高貴,很符合美國首都的身分。因為車身大,容量多,所以里摩新並不像Taxi那樣一人包雇,而招攬顧客,滿了額方開,按定價收費。華盛頓的觀光遊覽多數也用的「里摩新」,這種車子司機座位旁都有一塊標示:「本車司機都是經過訓練的有經驗的嚮導,如果你需要,他可以陪你周遊華府勝蹟,並作周詳的說明。」幾個陌生客會合在一部「里摩新」裡,萍水相逢,相偕作半日之遊,在車子裡通名道姓,寒暄一番,建立短暫的友誼,加上司機的談笑風生,也足增加觀光途中不少樂趣。
在華盛頓紀念塔的西面,背著波多馬克河上的阿靈頓紀念橋而建的,是林肯總統紀念堂。林肯是美國第一任共和黨的總統,他的解放黑奴,贏得舉世欽崇,他的被刺的悲劇,更使後人同情和愛戴。他的紀念堂的建築呈長方形,四周也圍繞著圓柱。走上了幾十級石階,廳堂正中一座很高的壇玷,壇坫上一尊林肯的坐像,像的大小約三倍於生人,林肯雙手擱在兩邊椅靠上,寬大的衣服,蓬鬆的頭髮,高聳的顴骨,凹陷的兩頰,厚重的嘴唇,以及深沉得像海一般的眼睛,刻劃出這偉大人物的栩栩如生的輪廓。一道陽光,透過屋頂的黃色玻璃,射到像上,更增莊嚴肅穆的氣氛。這個石像,將與林肯的大名,同垂不朽。
參觀者要爬上幾十級石階,才走到大廈的和-圖-書門口。國會參眾兩院的會議,都是可以旁聽的,不過事先要領取旁聽證。外國人去旁聽,也可臨時登記,只要示以身分證件便可。另外,國會大廈也有「導遊」,集合十餘人為一組,由嚮導小姐率領,到整個大廈中的重要場所參觀一周,並隨時解釋。代價是美金一元。
國會大廈既高踞於小丘之上,已經有建瓴之勢,它的建築更是宏偉寬敞,不愧為大國的氣派。全幢建築物外觀也採取純白的色調,兩翼展開,是三層的平頂建築物,中央則是一個大圓頂,這個大圓頂高出於平頂之上,也分為三層,每層四周都是腳柱排列著,到了頂上,又聳起一個小小的圓塔,再在塔頂上豎立一尊雕刻像,這像是代表自由和民主的。
從參議院下樓,是一條通往眾議院的長廊。這條長廊的壁畫,係一位義大利的名畫家費了十一年工夫所繪成,把美國全國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全部畫在上面,組成圖案,允稱巨構。再過去是「雕像廳」,其中有幾十個巨型的雕像人像,有銅的,有石的,是每一個州在其歷任參議員或眾議員中,選出一位代表性的人物,刻像列此,裝束不同,神情儀態又各不同。凡為人民爭取利益的人,范金鑄像,永垂不朽,也可以廉頑立懦呀!
華盛頓的一切設施佈置,都有雍容大方氣象,不像其他城市那樣孜孜為利,這還可以舉一件小事為例,那便是Taxi的計價方法。華盛頓的Taxi和世界上別的都市不同,車上沒有路程錶,也不計程算錢,公會把全城分為幾個區域。凡一個人單獨雇一輛車,在同一區內,不分遠近,只須美金五角,二區為七角五分,這樣依次遞加,最遠的八區,不過二元二角五分,已經跑遍全城了。如果二人以上合雇一車,同一區內,每人三角五分,二區以上,每人每區加一角五分。在美國,這是最便宜的Taxi,也是最大方的計價方法。
除了政府機關之外,位於華府城內東北角,和賓夕法尼亞大道平行的麻薩諸塞大道,是華盛頓的使領館區,因為美國是泱泱大國,所以世界各國,莫不在此維持一個規模較大的使領館。我國大使館,是在二三一一號,一座三層樓房,年代雖相當古老,佈置卻很雅潔大方,大使的官邸,則在雙橡園,因宅前有兩株橡樹而出名,庭園甚大,酒會、園遊會都在這裡舉行,據說原為電話發明人貝爾的財產,是華府有名的住宅之一。目前雙橡之一,已因枯萎而被鋸去,雙橡園已不能名副其實了。
華盛頓紀念塔在華府市區,四圍是樹林,樹林中間是一大片草坪,草坪略略傾斜向上,中央便是一塔矗立。紀念塔像一根方形的柱子,底座略大,上端略小,到了頂上,再匯合成塔尖。塔的外表,簡單明瞭,既沒有窗戶,也沒有任何雕刻,連一個文字也沒有,祇是在靠南的一邊,有一道小門,是參觀者的進出口,登塔的人,每天都排著長蛇陣。進了門,有一座電梯,也有一道盤旋而上的石梯,大多數的遊客是乘電梯上去,到了頂上,從四邊的小窗中望出去(這幾個小窗,從地面上是看不見的),不但華盛頓全城,盡在目中,那些著名建築物,一一可數,便是維及尼亞州、馬利蘭州等的村落,也瞭然可見。而波多馬克河的明媚風光,更令人有賞心悅目之觀。
華盛頓是美國的國都,也是全世界政治的重心。在這個城市中的一動一靜,一顰一笑,都像在池子裡投下一塊石子一樣,其餘波會擴張到整個世界。這是一個安詳、靜謐、美麗的小城,人口不過八十萬,一切建設都是按照既定計劃,道路整齊,林蔭茂密,樹枝上乃至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拖著大尾巴的松鼠,眼睛骨油油的瞧著路人。這裡更多的是嶄新的辦公大廈。從繁華熱鬧、熙來攘往的紐約,到華盛頓來,就像是進入另一個世界。
入晚,柔和的探照燈光,從四周射在塔上。茫茫黑夜中,有這擎天一柱,更襯托出其偉大莊嚴。
有人說,華盛頓是綠化最標準的都市,整齊的行道樹,大大小小的公園,馬路邊的草坪,廣闊的草地,河濱hetubook.com.com的堤岸,池畔的叢林,彌望都是一片深蒼翠綠。華盛頓的街道也是棋盤式的,東西的以ABCD為序列,南北的以一二三四為序列。還有幾條大道(Avenue),如賓夕法尼亞大道、憲法大道、麻薩諸塞大道等,則斜穿諸街而過。大道與街的會合處,形成圓形的廣場,在廣場的中央,不是名人的紀念銅像,便是精工設計的噴泉,因此華盛頓有三多,廣場多、銅像多、噴泉多!
參議員的席位,都面對主席台。主席台背後牆壁上,懸掛著一面碩大無朋的美國國旗,旗的前面是主席的席位。再前面是記錄席和發言席。美國總統宣讀國情咨文,便是在這裡。從議事廳出來,一排長廊,都是小型的會議室,其中有一間是「總統室」,係美國總統到國會時,邀集「國會領袖」會談之處。
以華盛頓紀念塔為中心,登高而望,東為國會大廈,北為白宮,南為傑弗遜紀念堂,西為林肯總統紀念堂,猶如眾星拱月的樣子,但這是華府五大著名建築物的佈置。若依照整個都市計劃,則是以國會大廈為中心,國會大廈是在國會山上,國會山雖然僅是一個小丘,卻是全城最高之處。華府的馬路編列,都以國會為中心,國會之東為東一街,東二街……,西為西一街,西二街……,國會之北為北A街、北B街……,南為南A街,南B街……。但是,實際上,華盛頓的精華,卻全在西北部份,東南兩邊,根本毫無建設可言。因此,位於北F街和西六街交界處的白宮,卻又是真正的華盛頓的中心所在。華盛頓紀念塔、國會,和白宮,在各別的意義上都有其各自的唯我獨尊的意味,華盛頓的都市計劃從不同的觀點上賦予這三個建築物各自的「中心」,這位設計家,真可謂面面俱到,深得做官的個中三昧了。
在國會圖書館的對面,是美國的最高法院,這座建築物雖然不大,但其設計則足以顯示出最高法院所代表的精神,真夠得上稱一句偉大絕倫。正門的前面是幾十級石階,兩旁的矮欄上有兩座正義之神的坐像,正門前廊中是兩排希臘式的圓形石柱,每排八支,石柱上面的尖形屋頂上,雕刻著一個有關審判的歷史故事,下面刻著一行大字:「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進入正門,偌大一間前廳中,全是白色的高大的大理石圓柱,地面、牆壁,也全是白色的大理石所鋪砌。人到了這裡,自然會發生一種莊嚴純潔的感覺,並體味到法律的尊嚴,自己的卑屈和渺小。經過這個前廳,裡面是一間大法官會議室,設著九個座位,周圍是旁聽席,其佈置也是簡單崇高,氣氛嚴肅。最高法院設有九個大法官,都是終身職,其工作是解釋法律,以適應不斷在變動的社會情況。為了這九個人開會,要建造這樣一座耗費不貲的建築物,無他,其目的只在表示國家對於大法官的重視而已。
談到華盛頓紀念塔,和華盛頓本人的崇高人格一樣,在所有華盛頓建築物中,可以說是領袖群倫的。任何人到了華盛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錐形的、用巨大的大理石砌成的紀念塔,以單純、聖潔、堅定的姿態聳立著,世事悠悠,而紀念塔卻永遠矗立,象徵華氏的人格和功勛,頂天立地,永垂不朽。
國會大廈的四周都圍繞草坪和樹木,白天,從各個方面眺望這所大廈,有如綠絨毯上放著一座玲瓏剔透的象牙雕刻。晚上,以黑魆魆的天空做背景,襯托著這被燈光照亮的乳白色大廈。有如天上宮闕。
白宮的前面,面臨賓夕法尼亞大道,沿街一排鐵柵欄的圍牆,從圍牆到正屋,綠蔭庭院,還不到二十公尺深,不過白宮後面的花園,面積還算不小,大片的草坪,中間一個池塘,冒出幾股白色噴泉,高可數丈,池塘四周的花圃,爛開著各色小花朵。這裡是舉行園遊會的場所,在電影中,我們也常可看到艾森豪總統和他的孫男孫女在這裡遊戲作樂。而圍繞在這花園四周的,仍然是鐵柵欄的矮牆,花園內的活動,牆外的行人,誰都可以看到。
在邁爾和四條大道的兩側,是華盛頓的博物館區,國家美術館、hetubook.com.com自然歷史博物館、藝術及實業博物館、醫藥博物館、國史陳列館、弗離爾美術館(Freer Art Gallery)等,都在附近。關於這些博物館的內容,筆者將在另文中加以介紹。
位於華盛頓紀念塔之東,相距約三公里的國會大廈,是華盛頓街道分為東西南北的中心點,佔著華盛頓最高的地勢,同時又是華盛頓最美麗、最壯觀的建築物。美國人把國會大廈統稱之為Capitol。因為這是美國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最高象徵。它代表了全民,來管理政府,使政府的所作所為,能夠和全民的利益相一致。
阿靈頓國家公墓中,有一個無名英雄墓,一座巨型的白色大理石砌的石槨,裡面卜葬的是幾名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歐洲戰場上撿來的無名士兵的遺骨。這座無名英雄墓,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問寒暑,無間雨雪,都由二名榮譽衛兵巡邏守衛著,衛兵全副武裝,在石槨前的一條劃定界線上,正步往來,目不能瞬,頭不能偏,自然更不准講一句話,永遠保持著嚴肅的態度,直到下一班接替為止。而接班的儀式,也有一定規則,十分嚴格。正所以表示美國的軍人魂。無名英雄墓榮譽衛士的換班,也是華府觀光的重要節目之一。
在國會大廈與華盛頓紀念塔之間,筆直的大道,毫無遮攔,中央是一條寬闊的草皮路,名為邁爾(The Mall),邁爾兩旁各有兩條大路,以華盛頓、亞當斯、麥迪遜、傑弗遜四個總統的名字為名,路與路之間又各為草坪的「安全島」,試想這相隔約三公里的兩大建築物間,別無他物,卻以這幾條休整的道路和草坪連繫著,這是何等的氣派?豈是別的都市所能望其項背的?
由國會大廈斜向西北的賓夕法尼亞大道和在國會大廈之北由東直線向西的憲法大道,形成一個三角地區,這是華盛頓的機關區域,在這一區域的重要單位,除了白宮以外,還有聯邦法院、聯邦貿易局、司法部、歲收局、勞工局、聯邦調查局、商業部、哥倫比亞特區區公所、財政部、美國新聞處、泛美聯盟、美國紅十字會、海軍部、內政部、聯邦準備銀行、國務院等等,真是廣廈連雲,機關林立。可以稱之為美國行政上的神經中樞。
緊靠拉斐德廣場的西邊,有一座灰白色的三樓洋房,名為勃萊爾館(Blare House),是總統招待賓客之所,許多世界政治上的風雲人物,都曾在這裡留宿過。
傑弗遜是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也是獨立宣言起草人,屬於民主黨,傑弗遜紀念堂的設計,是仿照他創辦的維吉尼亞大學校舍建築的精神,圓形的彎頂,外面圍繞著幾十支圓柱,純潔而清靜。傑弗遜的立像,高十九呎,位置在穹頂之下,神態安詳,可以想見這位政治家的風度。
再由雕像廳轉往眾議院,其議事大廳的形制,和參議院大體相似。我第二次參觀時,正在進行大會,主席台上坐的是眾議院主席雷朋,會場情形,並不高明,議員們座席上非常寥落,出席者有的在場內閒蕩,有的交頭接耳談話,連主席也不時和別的議員寒暄,根本不理會議員們的發言,而發言的議員,卻也滔滔不絕的議論著。到會議時間終了,主席把一個小槌在桌子上一敲。便算宣告散會。也許我參觀時所討論的,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議案,遇到重大事項。當不致這樣馬虎吧!
當然,在這三角地區以外,還有不少政府機關,諸如農業部和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都位於憲法大道之南。在農業部的背後,「漲潮池」的湖濱,還有一座漂亮的大廈,設有「導遊」,公開開放參觀者,那是美國政府的鈔票印製局,這個印製局係屬於財政部。今日世界上,美鈔可以說是國際通用的貨幣,把它的印製情形,公諸於眾,也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情。嚮導陪著我們,循著鐵製的樓梯和迴廊,從粗的鐵絲窗中,俯視美鈔的印製情形,幾百台印刷機,自動吸取紙張,自動印刷,自動裁切,另外有許多熟練工人,擔任每一張鈔票的檢查工作,把不合格的剔去,再加以捆包。至於編號和簽和-圖-書字兩個步驟,則是屬於秘密範圍,不予公開。
這個國會大廈,不過是國會開會的場所,至於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辦公廳,則各另有一幢大廈,分列在國會山的左右。而在國會大廈的後面,更有一座巨形的三層樓建築物,那便是聞名於世的美國國會圖書館。這座圖書館藏書之富,號稱為世界第一。地面一層,陳列著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文獻及偉人的原稿真跡,其中包括華盛頓的日記,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的原稿,傑弗遜的遺札,林肯親筆起草的自傳,林肯在白宮的借閱圖書單,林肯第二次就任總統演說辭真跡,威爾遜總統、老羅斯福總統等的文件等等,以及美國的文豪如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華盛頓歐文等的原稿手跡等,凡是愛好歷史的人,到這裡來真可留連忘返。大廈的中央是大閱覽室,我們可以從三樓的「參觀者走廊」中眺望閱覽室的全景。閱覽室呈圓形,四周有五、六個門口,通往各個藏書庫,前方的入口處及四周靠壁都是圖書目錄櫃,幾百個櫃子,排得密密層層。中央為閱覽桌,綠絨檯布,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檯燈,據說這裡所藏的中文書也相當豐富,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人,都要到這裡來借書。可惜我時間不夠,不能一窺秘笈。參觀走廊外面的樓梯口,有一個壁櫃,內中陳列著幾十面軍旗,是艾森豪任歐洲聯軍統帥時各國政府所贈送的,可以想見艾氏當年叱咤疆場的威風。國會圖書館的地下層,經常舉行各種展覽,我去參觀的時候,正舉行美國國家攝影展覽和第十六屆國家印刷展覽,都非常精采。
國際觀瞻所繫的首都,街道的平整,是不消說了,在中央的柏油路的兩旁,卻鋪著黃砂的石板路,作為行人的走道,這就頗富於人情味了。華盛頓沒有地下鐵,公眾交通工具只有公共汽車和電車,班次也是稀稀朗朗的,因為街道寬,來往的車輛也顯得毫不擁擠。可是在華盛頓街道上的步行者,卻必須從斑馬線穿過馬路,而且要遵守紅綠燈的指示,不然,你如果看見沒有車輛通過而闖紅燈,那就可能會遭到交通警察禮貌的勸導或警告。比起紐約的橫衝直撞來,這裡究竟有「君子之風」。
其實,上華盛頓紀念塔,最好不要乘電梯,而拾級以登,這倒並不是為的要省一角美金的乘坐費,主要是爬這八百九十八級的梯子,可以練一練腳勁,同時也更足表示對美國開國偉人的一點虔誠心意。要不然,也不妨乘電梯而上,循石級而下。雖然比之拾級而上者已經望塵莫及,但較之上下全部乘電梯者總還聊勝一籌。我就是乘電梯而上,再循石級而下。沿途看見一些白髮皤皤的老者、弱不禁風的女郎,也都賈勇直上,不由不佩服美國人的朝氣。塔的內部,四壁嵌著無數石刻的紀念文字,是美國各州、各團體、乃至世界各國,敬仰華盛頓之為人者,所致送的。其中也有一塊中文的石碑,位於全塔的中部,二百七十四呎處,其文字也頗清新,我曾抄錄如下:
白宮對面,穿過賓夕法尼亞大道,是拉斐德廣場,拉斐德是法國的名將,在最危急的時候幫助美國獨立戰爭,雪中送炭,其友誼是美國人所永不能忘懷的。拉斐德廣場又是一片濃蔭青翠的草地,豎著拉斐德銅像,廣場上的長椅,座客常滿,是準備參觀或已經參觀過白宮的遊客,到這裡來休息的。
在一〇七個房間之中,有十一個房間,每天自上午十時至十二時,終年開放。觀光者排了隊,沿著指示的路線逡巡一周,不收門票,也勿須許可。美國人參觀白宮,其心情是和歐洲各個國家的人民參觀王室的宮廷是不同的。因為歐洲的王室有的已成陳跡,現存的僅是一個家族的專利,而白宮呢,人人都有機會去做它的主人。白宮的公開開放,正充分顯示出美國總統和民間維持著怎樣密切的關係。
從國會大廈到白宮之間,是賓夕法尼亞大道。這條大道是世界最著名的馬路之一,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以及美國國賓訪問白宮,都要通過這條大道,兩旁旗幟飄揚,夾道歡呼,其盛況是可以想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