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美國,共同分割了北美洲,加拿大居北,美國居南,這兩個國家之間,從太平洋岸到大西洋岸,全部領土相接。在東半部,因為有許多河流湖沼作為天然界限。所以還有些犬牙相錯的樣子,在西半部,整片的大陸,只是人為的劃上一條直線,作為兩國的國界。世界上儘管有許多「鄰國」,但是其相鄰的程度,如此之密而且長,恐怕只有美加兩國了。
對於美國人而言,加拿大還有一件事情非常聰明,就是賣東西沒有「零售稅」。在美國,買東西除了標價之外還須另加稅金,有些時候加「州稅」,有些時候再加「聯邦稅」,所以買十塊錢的東西,實際上要付十元五角乃至十一元,;到加拿大來,買十元便付十元,首先就有一個好印象。那知道加拿大的零售稅,要比美國貴上幾倍,不過包括在售價之內,故弄玄虛,讓購買者造成錯覺罷了。
加拿大政府是一個聯邦政府,全國有十個省,各有其省政府和省議會。聯邦政府主管國防、外交、商務、金融、運輸等政務,省政府有權制定教育、保健等方面的制度和法律。因為最早移民到加拿大來的,有大批的英國人,也有大批的法國人,因此加拿大有幾個省說英文,有幾個省說法文,而加拿大也就把英文和法文,都定為加拿大的國語,議會論辯,官方文件,多兩者並用。
加拿大今天是獨立的國家,但是它是大不列顛帝國自治領之一。加拿大和英國,同在伊麗莎白女王統治之下,加拿大國歌也就是英國的「天佑我王」的國歌。加拿大的國旗,是在英國國旗的右下角,加上一個標記。在加拿大,英國旗到處飄揚,甚至比加拿大自己的國旗還要多。英國女王的像,隨處可見。郵票上印的是女王,各種建築物上裝飾的是王冠,馬路、旅館、銀行、飯店……都要借重「王家」、「帝國」的名義。據說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圖-書的時候,許多效忠英國王室的人民,都逃到加拿大來,因此加拿大和英國的沆瀣一氣,是有其由來的。
加拿大雖然希望外國人有限制的移殖進來,以增加人口,但對人種的選擇卻相當嚴格,最歡迎的當然是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其次是其他的白種人(即便是俄國人也一樣歡迎)。再其次是黃種人。最後才輪到黑人。所以黑人在加拿大幾乎不大看見。中國人、日本人,以前曾有許多人在這裡落籍,但目前對於其移入,有相當嚴格的限制。
其實,在表面上,加拿大也並不是沒有工業,加拿大照樣有生產飛機、汽車、電視及各種機器的工廠。可是這些工廠,多半是美國人投資開設,而且其工作並不是「製造」而是「裝配」。無孔不入的美國企業家們,對於近在咫尺的加拿大市場,當然是不肯放棄的。但是加拿大對於工業品的輸入有一個政策,便是重稅。在精明的美國商人的計算下,乃輸入「零件」而不是「成品」,然後在加拿大設廠裝配,既可以減輕進口稅,又可以利用加拿大比較便宜的勞力。加拿大的各種工業製品,多數便是這個政策下的產物。除了這些偽裝的「國產」之外,加拿大市場上的工業品,縱然是一針一線之微,也幾乎盡是輸入品。加拿大不啻是各國商品的競銷場。
從這種種看來,加拿大可以說是美國和英國的揉合體。經濟方面、建設方面靠美國,政治方面、社會方面聽英國。新的方面以美國為馬首,舊的方面以英國為藍本。但是,這也並不盡然,因為加拿大總是加拿大,它也有它自己的特色。
我在加拿大住了一個半月,朋友們問我:你喜歡美國還是加拿大。我回答說:當然喜歡加拿大。理由:加拿大有工業社會的享受,卻又有農業社會的安靜。在美國,生活太緊張了,什麼事情都得「衝」都得「趕」,一不留心便要hetubook•com•com落伍。在我們這個社會裡懶散慣了的人,不免格格不入。到了加拿大,這種緊張氣氛就鬆懈得多。
就面積而論,加拿大是大於美國的。加拿大是世界的第三大國,僅次於蘇俄及我國。但是人口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千七百萬,略多於臺灣,其地廣人稀,可以想見了。尤其是北面,接近北冰洋,終年寒冷,除了一些愛斯基摩人外,千湖萬島之間,簡直是渺無人煙的。
受了「自然」和「人力」雙方的限制,加拿大始終是一個農業國家,沒法趕上他的芳鄰的工業化。加拿大的農產品,可以供給一億人民的食用,其本國只消費百分之十幾,其餘百分之八十幾都輸出國外。這恐怕也是加拿大工業不發達的原因。筆者在加的時候,看見報載加國的兩家大規模紡織廠即將停閉的消息,就詢問一位多倫多的市政府職員,這兩家紡織廠為什麼要關門。他說:「日本紡織品的傾銷太厲害了,競爭不過,只有停閉。」「你們可以管制進口,或者加重進口稅,來保護本國的工業呀!」我很自然的提出了建議。那知道他的回答卻大出意料:「日本人買我們的農產品,數目遠比我們買日本貨多。要是我們不多買些日本貨,他們又怎會有錢來買我們的東西?」當然這兩個紡織廠,是活該關掉了。
美國人固然挾其雄厚的資力和進步的工業技術來賺加拿大人的錢,但是加拿大人也同樣的想盡方法來賺美國人的錢,他們最大的賺錢的法門,便是觀光事業。加拿大多的是湖,多的是森林,可以垂釣,可以行獵,可以滑雪,可以溜冰,可以攜著帳篷在野外露宿。冬天和春天,這裡有罕見的冰天雪地的風光(加拿大十月結冰,四月解凍);夏天,涼快的氣候適宜於度假,秋天,漫山遍野的紅葉(楓葉是加拿大的國徽),燦爛如錦的繁花,更是惹人喜愛。而那些印第安和*圖*書人和愛斯基摩人的村落,也帶著濃烈的傳奇意味。這些正是終年過著緊張生活的美國人所企求的,尤其是加拿大既和美國全面接壤,自己駕著車子,循著蜿蜒如帶的公路,可以無遠弗屆。美國人進出加拿大,既不須護照,也不要簽證。加拿大的任何商店,任何風景區域,都懸著「歡迎美國遊客」的牌子。一切遷就方便,無非是看中美國人的錢包。
今天在加拿大的國人,大約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百餘年前就在這裡生根,逐代接續下來的老華僑,他們全部是廣東人,總數約七八萬人;一類是近年來入境定居的,他們之中,各個省別都有;還有一類是留學生,其中有從臺灣去的,有從香港去的。在加拿大的國人,對於加拿大都有良好印象,很有留連忘返的感覺。因為加拿大生活便宜,吃的方面,住的方面,都比美國便宜約三分之一,工業品雖貴,但究竟是可以省的。以學費來說,在美國唸大學每年要繳二千多元,加拿大只要一千元左右。而找工作的機會,在加拿大並不比美國少。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因為加拿大自己的大學生,都到美國找工作去了。當然,加拿大人的淳樸真摯,具有和我們一樣的農村社會中的鄉土氣息。而加拿大的氣候,更和中國大陸相似。當我在加的最後幾天,炎夏方過,新涼初透,那藍天,那白雲,那清澈的空氣,那沁人的微風,所謂天高氣爽,在我已經十多年沒有體味過了,我猛然想起,這正是大陸上的「已涼天氣未寒時」,多麼令人留戀呀,我不禁湧起濃烈的懷鄉之情了。
和英國一樣,加拿大人是比較保守的,很多事情講傳統制度,「擇善而固執之」,不願意變更。到了夏天,加拿大也採用日光節約時間,但是這對火車行車時刻是例外,因為鐵路公司不願意日光節約。於是搭火車的人,必須記住有一小時的差別,不然就會吃虧。加拿大有和圖書
兩個鐵路公司,一是私營的,名為加拿大太平洋公司。一是官營的,名為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這兩家公司,行駛路線,經營業務,都毫無兩樣,合則兩利,但是他們由於維持傳統,偏不相合。加拿大人對於星期日,特別看重,商店都訂立公約,星期日不准開門營業。美國的商店,星期日不開門是「權利」,因為他們如願犧牲權利,照樣可以開門。加拿大則是「義務」,商店星期日開門,那是沒有盡「義務」,別人會來干涉的。即便是娛樂場所,星期天也一律停止營業。因此加拿大的電影院,到了星期天,加放一場「半夜場」,從晚間十二點〇五分開始,因為已經過了「星期天」算是「星期一」的範圍了。加拿大的酒店,也很古怪。雜貨店、菜市場,都一概沒有酒出售,買酒要到「酒店」裡。酒店也者,表面上像一個衙門,只有櫃台,只有佈告。看不到酒。顧客進去,先填請購單,核准以後,再付款取酒。賣酒完全按照辦公時間,只有星期五晚上延遲到下午九時。
英國女王派有一個總督,常駐加拿大,作為她的代表,象徵性的統治加拿大。實際的政治則由加拿大政府負責。政府的最高負責人是首相,首相向議會(巴立門)負責,完全是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度。
加拿大的輸出品中,最為大宗的是小麥,加西幾省,是小麥的產地。火車不斷地把麥運往海口,貯在巨型的圓錐狀麥倉中,裝輪起運,蔚為大觀。木材和紙張,也是加拿大的特產。加拿大的建築用木材,在世界市場上佔著重要地位。世界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新聞紙的供應,也來自加拿大。此外,加拿大因為鄰近北極,皮貨生產,尤其是貂皮,十分有名。魚類、羊毛、肉類、牛乳製品、鎢礦,也是加拿大重要的輸出品。
加拿大賺美國人的錢,還有一樣巧妙的方法,就是加拿大幣的幣值。我們的心目中,常把美金看作https://www.hetubook.com.com很值錢的貨幣,但是在加拿大,一元加幣等於美金一元〇四或五分。美金在加拿大是一律通用的,但須打九五折。美國人也無可奈何。可是一元以下的輔幣,卻又全部等值使用。美金五角,等於加幣五角。你要佔小便宜,不妨在美國境內多兌些輔幣到加拿大用。為什麼輔幣可以不打折扣?可能是鑄輔幣的成本較高。「銀幣」、「鎳幣」,讓美國人供應,也可以省卻一筆開支了。
也有人有這樣的建議:加拿大和美國,既然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何不索性併入美國,成為一州,也可以利用美國的富力,加速經濟的開發?這種說法,完全沒有了解加拿大的歷史背景。因為加拿大在地理上、經濟上,雖然和美國有密切的關係,可是在歷史上、政治上,卻完全和英國打成一片。
由於加拿大的地廣人稀。因此加拿大就成了世界各國移民的目標,五方雜處,集各色民族的大成,一個工廠裡,往往各個國籍的工人都有,正和一個商店裡,各國的貨物都有一樣。這結果,使加拿大人對於國家觀念非常淡薄,他們只視之為「瞰飯之所」而已。各種選舉,青年們都不感興趣,大都放棄投票,只有老年人點綴一下場面。大學畢業的優秀人才,全到美國去工作,因為在那邊可以賺更多的錢。加拿大不採徵兵制度而用募兵制度,恐怕也與此有關。加拿大的軍隊是志願報名的,當兵是一行職業,除了免費供給衣食住行外,每月有一百多元的收入。真是別處所少有的優待。
有這麼多的物品可以輸出,加拿大的工業雖然不發達,但其國家卻是殷實的,人民也是富庶的。因此,加拿大的建設,可以力爭上游,向美國看齊!加拿大人民的生活享受,也可「取法乎上」,和美國人一較短長。在加拿大,那縱橫錯綜的公路,日新月異的都市建設,人民都普遍的擁有汽車、電視……和美國相比,實在看不出什麼顯著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