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制度,各省略有不同,包羅範圍十分廣泛。在加拿大出生的兒童,生下來後便可獲得政府補助,每人每月二十元,直到十八歲為止。從四歲進幼稚園起,到十六歲中學畢業止,全部免費受教育。包括書籍及上下學學校巴士接送在內。健康保險,每一家庭月納二十二元,可以獲得醫生診治、住院乃至救護車接送等的免費醫療。找不到職業的人,可由政府設立的機構負責介紹或代為訓練專門技能,訓練期間不但免收費用,且還給予津貼。工作時參加失業保險,失去工作時便可領失業津貼。退休以後,可以領取退休金,最高可領到原支薪水的百分之六十,以及病故後的撫卹。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更可受到很多優待,如養老金,免付健康保險費仍可照常醫治疾病,沒有房屋住的由政府供給老人宿舍,坐公共車輛照兒童票價收費,公共遊樂場所特別免費,甚至也可到公立大學選修課程,免收費用。政府方面,並撥出大量資金,支持造屋計劃,在政府監督下,以低廉的價格用分期付款辦法出售。對於低收入者更有減價辦法。此外,還有若干政府設立機構,免費辦理法律服務,語言訓練,母親生病時代為照顧乳幼兒等。每一個加拿大的國民,一方面可以隨著個人的才能及努力向上發展,一方面也可以保障最低限度的生活,享受基本的福利。
既是極端的同,又是極端的異。美國和加拿大,真是一對歡喜冤家。事實上,美國和加拿大無法分開。有時候一條河,以河的中央為界,這邊屬加拿大,那邊屬美國。蕩乎中流,又那能分清楚河漢界。河上架了一頂橋,一半是美國的,一半是加拿大的,兩國國旗,就並列在那裡。河中星羅棋佈的小島,除非查地圖,又誰能分辨其國籍。世界聞名的尼加拉瀑布也是如此,洪流滔滔,有的從加拿大方面傾瀉而下,有的從美國方面奔騰而來,匯在一起,再也分不開是美是加。河上一座水壩,利用水力發電,只有雙方合建,共同投資,陸上又何獨不然。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有幾百條公路相通,人也好,車也好,互相交流。雖然象徵式的設有檢查站,不過是完成一下手續而已。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彼此往來,即使只憑一張駕駛執照,便可通過國境。外國旅客憑護照,只要有對方的有效憑證,這一邊就可以放行。行李是抽查的,公路車全車幾十件行李,抽查三四件便算了事。這樣頻繁的往來,連關員也有些不耐煩了。
人少地廣,就不會那麼擁擠。除了蒙特婁、多倫多兩城,擁有二百萬以上人口外,加拿大多得是一二十萬人口的小城。幽麗的林蔭道,疏落的房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真有世外桃源之感。即使在大都市裡,人們也都喜歡買住宅,不愛居公寓。住宅就是獨立的平房,前後左右都有寬敞的空地。美國也有這種住宅,但多數是高收入者才能居住,而且離市區總有相當遠的距離。他們對於四周的草地,一律用推草機來剪平。加拿大人卻喜歡在後院種菜,在前庭栽花。因為住得離市區近,有時甚至可以步行去工作,所以他們有較多的時間去消磨。
孿生兄弟歡喜冤家
既有這樣一個以民意為依歸的制度,再加上加拿大國家資源豐富,政府財力充裕,當政者自然要從討好民眾方面來著眼,唯恐得不到他們的歡心。加拿大社會福利辦得好,這便是最大的原因。一位朋友對我說,住在加拿大,可以深切體會到「民為貴」的意義。議員們討好老百姓,無微不至,為的是爭取選票。而他們的諾言,必須督促政府兌現,否則選民即使這一次投他的票,下一次便不再上當。當然,議員個別是不容易產生力量的,所以其政黨,公開宣佈其施政的方針。選民贊成那一黨的主張,就投那一黨候選人的票。這一黨如在議會中獲得多數,自己組織政府,自然也一定會執行其預先宣佈的政綱。而少數黨則以反對黨的姿態,提出更迎合選民口味的主張,以爭取政權。杜魯道最近幾年來能夠連續執政,倒並不是他的外交政策贏得選民支持,而是一些社會福利https://www.hetubook.com.com
設施,使廣大的群眾蒙受益處。
然而,加拿大還有豐富的礦產和能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原油和天然氣,除了供應本身龐大的需要外,還有剩餘輸往美國。調查顯示加國已發現的一般原油儲藏量達一千二百五十億桶,另外西部河床中的油砂,可提煉原油三千億桶。由於加國境內大湖及河流密佈,落差又巨,所以水力發電成為加國主要動力來源。目前加拿大發電總量約二千五百萬億瓩時,其中百分之七十四為水力發電。供本身消費外,還售給美國數十億瓩時。加拿大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礦產國家之一,全國有三百多個礦藏正在開採。其中尤以銅、鋅、鐵、鉛等為重要。每年輸出達五十億元以上,佔加國輸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加拿大擁有這樣豐富的天然資源,而人口只有二千萬,真是得天獨厚,其所以能以一個科技落後,猶滯留於農業生產型態中的國家,享受最近代化的優裕生活,自有其先天的條件的。
加拿大當局,口口聲聲謀求民族的融和,文化的結合。如上種種,究竟是紛歧還是融和,分離還是結合,恐怕誰還要發生疑問吧!
美國國內有黑白之爭的種族問題。黑色人種的比例只佔美國全人口十分之一,但黑人的繁殖率快,生活習慣和白人又大異其趣,在美國社會中造成極大的困擾,尤以都市中為甚,甚至有人稱之為美國的癌症。加拿大的黑人過去極少,近幾年雖略有增加,仍微不足道。可是加拿大內部卻另有一形態的種族問題,即是英語系的加拿大人與法語系的加拿大人,形成尖銳的對立。與美國之黑白對立,可說無獨有偶。
但是人為的努力總泯不了天然的鴻溝。今天一個外國的觀光客到加拿大,就會發現許多特殊的現象。加拿大雖有十個省,但面積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厥為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前者為法裔的大本營,後者為英裔的根據地。前者的省會是蒙特婁,後者的省會為多倫多。蒙特婁是巴黎以外世界上最大的法國城市。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法裔居民力爭上游,在在都要贏取第一,其主辦世界博覽會和奧林匹克世運便是明證。在魁北克省,一切都充滿著法國情調,不懂法語的就如置身異國,建築是法國式的,商品全是法國貨,電影院上映的是法國電影,女仕們穿的是巴黎時裝。多倫多當然也不甘落後,屈居下風。多倫多本來有一個加拿大國家博覽會,已經有八十餘年歷史,自從蒙特婁主辦世博後,幾座龐大的建築物留下來,多倫多於是也就在國家博覽會場辦起一座「安大略館」,設計之新穎,建築之富麗,又駕世博而上之。蒙特婁本有地下鐵,多倫多就如法炮製。
與世界上最高度工業化的美國為鄰,加拿大的生活享受,幾乎和美國完全一樣。加拿大人擁有汽車,和美國一樣普遍。美國的汽車牌照和駕駛執照,在加拿大一樣通用。加拿大有高級公寓、花園住宅、電氣化的家庭用具、超級市場、高速公路和地下鐵。美國的大百貨公司在加拿大有分號,大旅館、大餐廳,這裡都如法炮製。美國的電視廣播節目在加拿大一樣可以收視收德,報紙也當天可以看到。電話只要直接撥號,可以打到美國任何一個角落。美國的國家聯盟棒球大賽,加拿大居然派隊參加。美國的信用卡,在加拿大一樣通用。在美國可以買到吃的任何東西,在加拿大都可以買到吃到。再如電腦的應用,在加拿大的政府機關和工商業機構中,和美國一樣的普遍。就現代化的物質設施來看,加拿大和美國,可說極少區別。我從美國進入加拿大,一路上唯一發現的不同,是加拿大的農村人家,都把衣服晒在外面,而美國人家,即使鄉間,也已普遍使用烘乾機了。
加拿大國會開會或舉行全國性會議的時候,就像聯合國一樣,備有「譯意風」,出席者各說各話,由譯員當場翻譯為英文或法文。出版品、通告、印刷品、路牌、指示牌、招牌等等,一律英法文並列,所以篇幅要增加一倍。學校從小學起都同時讀英文和法文。最近,因為多倫多對於東方來的移民一和_圖_書律施以英文訓練,魁北克省議會也通過法律,對東方移民進入魁北克省的一律施以法語訓練。最有趣的,除了聯邦法律統一規定的以外,其餘地方法律,都各行其是。譬如安大略省規定釣魚不須執照,魁北克省規定須要執照,於是同一條渥太華河,大家都到河南釣魚,釣到後再去河北。又如魁北克省規定省內居民買傢具不要付稅,所以安大略省的居民,都過河到魁北克省去買傢具,叫他們運送過來,可以免除捐稅。
把這些歷史所累積下的齟齬拋開,加拿大畢竟是一個相當可愛的地方。一般人對於加拿大的印象是:農業社會的環境,工業社會的享受。這句話完全說出了這個國家的特徵。
加拿大雖然是農業國家,但真正的農場,遠在那廣大的草原地區。都市和市郊,以及高速公路的兩旁,不大看到農作物,看到的只是經過人工琢磨的公園或是維持原始狀態的森林。樹木、草地的面積,往往數倍甚至數十倍於建築物的面積。譬如首都渥太華,人口不過二十多萬,除了市內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公園外,圍繞外圍的一個大公園,單單一條筆直的公路,便長達六十哩,兩旁全是樹木。這些園林勝地,都置於政府經營管理之下。有完善的設施和經常的維持。在美國,人們要吃一次烤肉(BAR-B-Q)或作一次露營必須勞師動眾,遠赴數十或數百哩外。而加拿大的居民,輕易的在其住宅的不遠處便可找到。連烤肉的鐵爐木柴,野餐的桌椅,露營的水喉,廁所,都由公家準備妥當。最妙的,聖誕節前幾天,政府還派人大量伐木,作為聖誕樹,家家戶戶可以隨便去搬。
歷史累積下來的齟齬
加拿大人是有福的。他們所以能夠享受現代社會的高生活水準,是由於他們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它是世界上五個最大的農產品輸出國家之一,每年輸出的農產品,總值廿億至卅億美元。加拿大每年種植小麥約二千五百萬英畝,大麥一千二百萬英畝。盛產的水果和蔬菜,也輸往美國。一九七二年,加拿大飼養的牛隻一千三百餘萬頭,豬隻七百十五萬頭,合計等於其人口的總數。這一年生產的家禽肉類五十萬噸,蛋五億打,廣漠的草原地帶,使畜產順利發展。加拿大西臨太平洋,東瀕大西洋,北對北冰洋,都是理想的漁場,使它成為世界漁產及漁產出口主要國家之一。林產也是加拿大豐富的資源,據估計,全國可供生產用途的森林面積,將近一百萬平方哩(約等於臺灣整個面積的九十倍),在這區域內木材總量約為七千五百億立方呎,生生不息,使加拿大的木材大量輸出。紙張生產僅次於美國而佔世界第二位,就輸出量來說,則佔首位。單單是新聞用紙,年產量就達一千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加拿大的十個省,各有其省政府,省的組織也和聯邦政府一樣,只是沒有參議院而已。省議員由全體省民選舉,由省議會中多數黨出來擔任省主席,組織省政府。省下面的自治單位,如市、鎮、村,以及鄉等,情形也差不多。行政人員,都由民選的議員出任。其任期並不一定,倘使獲不到議員的支持,隨時可以垮臺。而議員則必須贏得選民的信任,否則舉行選舉時,就取不到足夠票數。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官員也好,議員也好,都得戰戰兢兢的討好選民,他們必須不斷地把自己的作為和貢獻向選民宣傳,他們也必須經常聽取選民的意見,作為自己言行的準則,以保持政治上的地位。有意從事政治活動的人,也就要在基層做工夫,爭取選民,以便選舉時脫穎而出。
但是,為了表示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說它是民族的自尊也好,說它是自卑感的作祟也好,加拿大一方面要靠美國為搖錢樹,一方面卻又處處顯示其不願隨從附和,而要獨標異格。
加幣和美元,本來也是一對孿生姊妹,等量齊觀。美國有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的硬幣,加拿大也是如此,而且大小、重量完全一樣。在美國,自動販賣機佔著商業上重要的地位,同時硬幣的應用範圍也非常廣泛。打電話、買報、坐公車、寄存行和-圖-書李,以及飲料、食品、公共場所的任何販賣,都用硬幣。因為物品標價多以分為單位,因此零找也特別多。這在加拿大是相同的。但是加拿大的幣值,卻偏要對美元「浮動」,其出入很小,目前是加幣九角七分對美金一元。主要的可能是心理上的作用:加幣比美金還值錢。在實際交易時,一般都通用美元,卻要打上一個小小的折扣。
但這些林木之美,僅僅供人們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而已,如果真的要遊山玩水,尋幽探勝,消磨較長的假期,加拿大全國,還有二十九個國家公園(總面積五萬平方哩),六百五十個省立公園,供你徜徉,躑躅。那裡或者可以看到北極半夜的日出,或者可以看到世界最大的瀑布,或者可以看到行將絕跡而受到保護的野生動物和植物。
加拿大利用其天賦的條件,把這個國家佈置出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農業社會本來是閒逸的、寧靜的、清麗的,不同於工業社會的混濁、髒亂、緊張。而況加拿大多的是土地,多的是林木花草,多的是明媚的水域,清新的山色。加上人工的整理,佈置,益發出落得丰姿綽約,宛轉動人。
就這樣,加拿大成為一個「農業社會的環境,工業社會的享受」的樂園。
加拿大靠近東部地區,即今魁北克省,原是法國的殖民地。法國人聚族而居,逐漸發展成為龐大的勢力。十八世紀中期,歐洲大陸上英法兩國失和,也影響了新大陸的情勢。一七六三年的巴黎條約,英國併吞了法國在北美的屬地,這尚在美國獨立革命之前。其後美國獨立,繼之加拿大獲得自治權,然而這一大群的法裔,仍然包孕在加拿大這個國家之內。就比例來說,加拿大的英語系統的國民有一千六百萬,法語系統的約有六百萬,後者當然是少數。但就絕對數字看,六百萬人聚居一起,說同一種語言,信同一種宗教(法裔都為天主教,而英裔多為基督教),孕育在同一文化之下,這力量就不可謂不大了。
加拿大的氣候,四季很分明。承襲法國傳統,加拿大人特別愛好花木。春天渥太華河畔荷蘭女皇贈送的鬱金香,蒙特婁植物園的花展,各省園藝所的花展,都是最動人的。而街頭屋角,牆旁窗前,也到處有花。夏天,草木蔥蘢,到處洋溢濃郁的綠意。秋天,楓葉更把原野點綴了最豔麗的色彩。加拿大的國旗,便是楓葉的圖案。從西岸到東岸,也可以欣賞到三千餘里如醉的楓林。十一月以後,雪開始封凍了大地,一片銀色世界,形成了另一幅瑰麗的畫面。
美國公路上開車的速度,自從能源危機發生後,一律減為每小時五十五哩。因為根據實驗,速度不超過五十五哩,最為省油。美國的公路警察,對於超速行車,巡查十分嚴格,動不動就要重罰。所以大家也就恪遵規定。但是加拿大為了表示油源豐,仍然維持每小時七十哩的行車速度。事實上路上也很少管理。開到八十哩乃至八十五哩的,比比皆是。因此在美國開車飽受拘束,動輒得咎的美國人,一入加拿大境,便馳騁如飛,暢所欲為起來。
人們的活動也配合了季節。加拿大全國,有一百萬個大小河流,湖沼水道。水平如鏡。可以垂釣、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山林間的野生動物,在規定的季節裡,可以獵捕。公園裡,隨處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夏晚,露天的音樂會,演劇和趕集式的聚會,普遍舉行。秋天,交響樂團,芭蕾舞,都是愛好藝術的加拿大人最欣賞的。運動方面有棒球、足球、曲棍球。冬天,滑雪、溜冰,開始了。多彩多姿的嘉年華會也帶來了高潮。
由於各種因素的湊合,使加拿大成為一個突出的國家。近年來,加拿大在國際上的地位,蒸蒸日上,若干場合,頗具發言的力量。因此,對於加拿大,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應該不是多餘的了。
生活在寧靜幸福的環境裡
甚至容器的標準也有不同,美國用的是美加侖,加拿大用的是英加侖。相差只是百分之幾。
加拿大把全國佈置成這樣一個美善的環境,倒不僅是供自己的國民享受,主要的是吸引美國人。美國人經常處於緊張的工作、汙染的空氣、擾攘紛紜m•hetubook•com•com的環境裡,但他們卻有比較豐厚的收入,以及每年一定的假期。於是,加拿大就成為他們理想的遊憩假之所,每年有上千萬人進入加拿大。他們有的是全家駕車前往,有的在加拿大的風景區,置一所別墅,買一所農莊。過一段悠閒的歲月,盪滌塵襟。
加拿大的首都是渥太華,本來當初維多利亞女皇選擇時已經兼顧雙方,因為渥太華雖位於安大略省,但瀕臨渥太華河之濱,河的北面便是魁北克省,也正是兩者交界之處。然而法裔認為不足,於是又把河北魁北克省的霍爾市也列入首都區,把聯邦政府的部分機構分過去。但渥太華和霍爾,仍然是不同的行政組織,各自屬於自己的省政府,在其他國家,殊屬少見。
但是,由於後天的種種演變,美國和加拿大,究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類型。美國目前人口已超過兩億,而加拿大只有二千萬。美國每年國民生產總值將達一萬億元,而加拿大只有一千億元。在美國人眼裡,加拿大還是一個落後國家。平心而論,加拿大目前還是農業的,雖然有一些工業,大部份卻為美國的資本家所投資和控制。與美國的超級工業化,稱雄世界相比,自然是望塵莫及。在當初,美國和加拿大雖然同為歐洲各國的殖民地,四分五裂,各據一方。但是美國自獨立戰爭以後,組成聯邦政府,獲得完全的獨立,並以民主自由為號召。加拿大則為效忠英國王室的居民的棲息之所,美國獨立後,箭頭曾指向加拿大,一八一二年克萊斯勒農場之役,英軍逐退了進攻蒙特婁的美軍,確定了加拿大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命運。其後加拿大雖然於一八六七年開始,組成聯邦政府,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無論在形式上或實質上,仍然和英國脫離不了關係。加拿大如今仍是英國自治領的一員,它和英國的關係訂於英國北美法案之中。它仍然擁戴英國女王為國家的元首,女王仍有代表長駐加拿大,以總督名義,代表女王行使職權,參加國會的開幕儀式。上議院中,設有女王的御座。國會大廈前的廣場上,經常有黑貂帽紅制服的皇室禁衛軍操演,很多省份的旗幟上,仍然綴著英國國旗的圖案。加拿大的政府組織,行政制度,也完全是採取英國的那一套。郵政是皇家郵政,空軍是皇家空軍,銀行是皇家銀行,因此與孿生的美國相比,一個前進,一個保守,一個追求創新的世界,一個留戀舊日的風範,併肩並列,使人感覺出極大的差距。
法國人本來是一個富於自尊心和民族光榮感的民族。譬如他們即使懂得英語,在任何場合一定要說法文,不願說英語。他們認為法文才是最優美的語言。現在在加拿大的旗幟之下,這麼多的法國人,受到英國人的統治,其不滿的情緒是顯然的。百餘年來,這些法裔始終進行著獨立運動。但真的獨立,不但將使加拿大趨於分崩離析,他們自己也未必能形成一個強大的力量。唯一的道路,便是妥協。一九六九年,加拿大國會通過了國語法案,規定英文和法文同為加拿大的法定語言,政府和國會任何公文裡,都要同時使用英法兩種文字。任何人民以其自己的語言或文字向政府接洽公務,或者尋求工作,都不得予以拒絕或歧視。但僅僅這樣,仍然不能滿足法裔公民的要求。魁北克的民族主義者積極進行革命,一九七〇年十月,曾經將一名英國的外交官綁架,並殺害魁北克省一名部長級的閣員,一時情勢緊張,政府並宣佈進入戰時狀態。幸而當時當選出任內閣總理的杜魯道,出身魁北克,經過多方的調整和妥協,包括更換加拿大國旗的圖案等在內,總算使加拿大免於分裂。
對於腰纏萬貫的美國遊客,加拿大人是拉攏招徠之不遑的。加拿大地廣人稀,很多地方還保存著天然的情趣,加以山林、河流、湖沼特多,風景幽美,正是生活緊張的美國人所急欲追求的樂園。因此加拿大就致力於發展觀光事業,全國到處有森林公園、露營野餐的設施、釣魚、打獵、滑雪等的處所。此外還有許多盛大的節目,如展覽、運動比賽等,莫非是要吸引美國人,賺美國人的錢。譬如一九六七年在蒙特婁舉行的世界博覽會,https://www.hetubook•com•com觀眾二千萬人,加拿大全國民眾,還不到二千萬,那裡會有很多人去看,還不是美國人去捧場。現在,加拿大又要投資數億,主辦一九七六年在蒙特婁舉行的奧林匹克世運,他們經費無著,要靠發行彩票來籌集,所以冒險從事,還不是食髓知味,有美國人做後盾。加拿大有了這個豪富的鄰居,真是沾了不少光,發了不少財了。
雖然同以民主為號召,加拿大的英國式政治制度卻截然與美國不同。加拿大的聯邦政府,實際的權力控制在眾議院手裡。參議院的議員是眾院所指定的,不過是一項榮譽職位而已。眾院的議員則通過全民選舉,大體上由各省按照人口數目選出眾議員。內閣是由眾院多數黨的領袖組織。內閣總理本身以及全體閣員都須是眾議員或參議員。那一黨在眾院的席次佔多數就由那一黨的領袖組閣。某黨組閣,閣員就一朝天子一朝臣,清一色的屬於這一黨。除非在眾院中不能掌握足夠的票數時才組織聯合內閣。如果某黨繼續在眾院選舉中獲得勝利,某黨就可以無限制的組閣,內閣總理和閣員也可繼續連任。但如果內閣的議案受到眾院杯葛遭遇困難時,內閣可以辭職,也可以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看看新產生的國會究竟是誰家天下。一般情形,都是採取解散國會的行動。因此在政局不穩定時,全國性的普選往往多次舉行,一切取決於選民。雖然加拿大的憲法中看不到政黨的字樣,但政黨在加拿大的政治上發生重大的作用。目前,加拿大最大的政黨是自由黨和進步保守黨,兩黨勢力不相上下。此外還有些小政黨在兩大黨勢均力敵時卻會發生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幾年來,杜魯道的自由黨一再在選舉中贏得勝利,所以他也一直穩坐在內閣總理的寶座上。
偌大的北美洲,由美國和加拿大平分秋色。美國在南,加拿大居北。這兩個國家,在先天上,就像一對孿生子。它們原先同為印第安人出沒的洪荒之世,同時為歐洲人發現而移殖、開發。論面積,美國為三百六十萬平方哩(折合九百三十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為三百八十五萬平方哩,可謂半斤八兩。論資源,無論礦產、原油、森林、漁牧、農作物、水力,雖有短長,難分軒輊。許多山脈、河流、湖沼,都是沆瀣一氣,脈絡相通。事實上,美國和加拿大之間,僅僅是一條人為的界線,整齊得和切開一個蛋糕一樣。所差異的,只是因為加拿大居北,氣候嚴寒,每年平均總有四五個月冰封雪凍,尤其在頂上靠近北冰洋部分,窮陰凝閉,不適人類生存,而美國則愈是南部,氣候愈見暖和,農作物等然也愈容易生長繁殖。
由此可見加拿大對於美國,固然倚畀甚殷,卻又不願唯馬首是瞻,處處要表示其獨立的姿態。即如其與毛共交往的外交政策,也莫非是這種變態心理的作祟。
美加國境之間,儘管往來頻繁,管理很鬆弛,出入很方便,但也常會發生若干引人注目的事件。越戰時期,就有許多美國青年為逃避兵役,藏匿加國,為數上萬,美國政府無可如何。最近福特總統宣佈寬赦令,這批人就一個個的出現。在寬赦令發表約一個月前,一個取得加拿大公民權的美國逃兵,過去利用其加拿大國民的身分,多次往來美加,未經發覺。這一天他又從美國到加拿大,經過邊境時,美方移民官員查對一下聯邦調查局通緝名單,這位老兄做賊心虛,立刻跳出座車,向加國邊境跑去。美國關卡人員乃猛追上去,把他捉回,予以拘留。剛巧有人在旁拍照,攝下了捕人的這一幕。照片顯示美國警察是在加拿大境內捉人。這位逃兵便藉此題目,聘請律師向加拿大政府陳訴。加國外交部據以向美國國務院提出抗議,加國報紙更大張旗鼓,在第一版頭條大為鼓噪。美國方面當然犯不上為此小事得罪鄰國,乃把這名逃兵釋放了事。
一個旅客從美國進入加拿大會發現很多的不同。美國的公路車上佈告:「聯邦政府規定,公路車上,除了在最後兩排座位外,不許吸菸。」如果前座有人吸菸,司機便會立刻干涉。但是一進入加拿大境內,政府的規定改為「車上不准抽雪茄」,於是即便是司機,也趕緊掏出香煙,大吸特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