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專家們又來到湖面上考察,他們發現水面上漂浮著一團團灰色泡沫,再仔細一看,這些泡沫中還有一些黑顆粒,這些黑顆粒像是被火燒過一樣,很脆,用手指輕輕就將其碾碎,它們似乎是空心的。後來,專家們在湖面漂浮的冰碴中還發現另一種叫人琢磨不透的纖維物質。這種物質被送到聖彼德堡工學院進行研究,對其化學分析表明,這種纖維狀物質中含有鎂、鋁、鈣、鋇和鈦。
還有推斷,這是美國製造的一種專門用於超低空飛行的間諜飛機造成的,由於它超低空飛行,所以不能被雷達發現。然而,這一推斷更引起人們的嘲笑,因為航空專家認為,到目前為止,地球上還沒有這樣先進的飛行器——能以如此神奇的巨大力量「轟」地一下撞到凍土地上,然後還能繼續飛行,而且任何部件都完好無損。
專家們在發現這些黑顆粒之前,潛水員浮上水面報告說:「在湖面出現水洞的湖底發現一些碎冰塊。」看來,這一大土坑的形成過程猶如閃電般之快,乃至被壓入泥土中的冰塊還未來得及浮上和圖書
水面就沉入湖底,所以,在湖面上絲毫找不到散落的泥土和冰塊的痕跡。此外,潛水員在湖底考察時,還發現一條二十米長的不明轍跡,在這條轍跡的邊緣形成一條高一點五米的圓稜狀土隆凸,它好像是一種管狀物沿湖底運動時留下的。而在湖面冰洞範圍以外的湖面底部卻仍完好如初。
後來,又有幾個考察隊先後考察了這個大土坑。在一九七九年的一次考察中,研究人員對這個地方進行了磁強測定等考察,但毫無新結果。而考察隊員們的唯一新發現是,那個大土坑裡竟長出繁茂的植物,儘管大土坑周圍幾乎沒有任何植物。另外,在離大土坑一〇〇米處還發現了另一個土坑。這一新發現的土坑周圍也是什麼植物也沒有,而坑裡卻長出了一小叢茂密的小樹。
負責調查這一事件的軍事專家組組長阿.卡拜金少校認為,好像有一種巨大的平底鐵犁從這裡犁過,然後就形成了這個寬十五米的溝塹。穿透湖冰的那個冰洞似乎是這個大土坑的延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被弄碎的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塊湖冰應浮在水面,可這裡的水面只有微乎其微的小冰碴。那麼,其餘的大冰塊哪裡去了?而冰洞周圍的湖冰卻完好無損。
關於大土坑是隕石留下的推斷遭到聖彼德堡天文學家的駁斥。為此,專家們又重返出事地點進行第二次考察研究,終於得出無可置疑的結論:這個撞擊地面的不明飛行物不可能是隕石。其理由是:第一,假如是墜落的隕石,隕落後必然在地上留下隕石坑,這個長寬尺寸規整的長方形溝塹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隕石坑吧!而且,其形成角度更排除了隕星的可能;第二,隕石墜落後的地上形成的隕石坑約是其隕石大小的二~五倍,甚至連一千克重的隕石對天文學家來說都是一次矚目事件。假定這個大土坑是隕石墜落後形成的,那麼在現代化觀測技術和手段十分發達和完善的今天,如此之大的隕石隕落都發現不了——這怎麼可能呢?科學家對那個大土坑進行了多次仔細的研究,證明那裡絲毫沒有隕石隕落後留下的熔化痕跡。況且,隕星隕落時和圖書,絕對應產生明顯的視聽效應。然而,發生這次事件時,絲毫沒有聽見隕星隕落時產生的那種視聽效應。因此,對這一事件徹底排除了隕星的可能性。
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晚九時,一個叫弗.勃洛茨基的俄羅斯護林員路經科爾普湖岸後,在七公里外的一個爐林住了一夜,次日凌晨他又返了回去。當他踏上歸途再次路經前一天經過的那處湖岸時,突然發現湖岸旁新出現一個大深坑,前一天晚上他經過這裡時這個坑還沒出現。這突如其來的大坑長二十七米、寬十五米、深三米。須知,要在一夜之間挖出如此大的土坑,必須有六台大馬力挖掘機連續作業一晝夜。這個大土坑的底部幾乎與湖水毗鄰。再往前走還發現一個與土坑相通的大冰洞。根據這個大土坑的形狀判斷,像是用一種巨大而相當沉重的奇特工具瞬間挖出來的,因為大土坑的底部泥土變得堅實而光滑,似乎有一個強大有力的金屬器物從坑底通過。
研究人員對這些黑顆粒進行顯微鏡分析和研究表明,它們具有金屬光澤和結晶的金屬結構,而且
和圖書不溶解於任何一種酸。因此,專家們提出一個結論:這些黑顆粒是無機來源,看來不是自然形成的,它們只有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生成。
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大土坑的周圍連一點「挖」坑時留下的散土痕跡也找不到,儘管掘出這樣大土坑至少得有一〇〇〇立方米散土。
潛水員在湖底考察時,還發現一塊微小的片狀物,它厚一毫米,長二十毫米,寬五毫米。研究人員對這一片狀物所進行的光譜分析和化學分析表明,它是由鐵和硅構成,其次還有白金、鐵和鋁的混合成分,但尚未發現它具有較強的放射性。
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東西造成的大土坑呢?俄羅斯著名超自然現象專家弗.基澤爾認為,這是一個來自地外的探測器,它完成正常考察——取完地球土樣後便悄然離去。
俄羅斯科爾普湖這個謎迄今懸而未解。
於是,潛水員潛入湖底準備對大土坑的底部進行考察和研究。最初,專家們估計,這可能是採用縱向爆炸技術形成的大土坑,便千方百計地尋找其留下的痕跡和證據:哪怕在坑沿上能找到被燒焦的野草https://www.hetubook.com.com或爆破時散落的泥土也可以作為證據。但令人費解的是,這次尋找卻一無所獲,連一點兒類似的物證也沒發現——既沒有找到一棵燒焦的野草,也沒找到一點兒散落的泥土。
然而,這還並不是未解之謎的全部。潛水員確認,散落到湖底的泥土量遠遠少於挖成此坑應有的土方量。況且,無論在大土坑周圍還是冰洞周圍,連一點兒泥土也沒發現,那麼,從坑裡取出的絕大部分泥土到哪裡去了呢?難道它們不翼而飛了?
於是,研究人員把幾塊「綠寶石」冰塊運到聖彼德堡一個實驗室進行研究,專家們經過化驗和分析後得出結論:這些融化的「綠寶石」冰水中所含的某些成分是無法解釋它們為什麼具有這種綠色的。
當潛水員浮上水面時,偶然碰翻了一塊浮塊,這一被弄翻的浮冰塊卻使在場的全體考察人員大吃一驚:他們發現這塊三十厘米厚的浮冰下半部分呈鮮艷的綠寶石顏色。接著,研究人員又連續翻開幾塊浮冰,結果它們的下半部都呈鮮艷的綠寶石顏色。可是,當研究人員把湖面其他地方的冰砸碎幾塊後,卻沒有發現這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