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說話之謎

學會不少詞彙後,愛列克斯能把詞組合起來,用來描述新奇的東西。它第一次看到藍色封面的筆記本,就叫它「藍色皮革」。
愛列克斯學習說「不」的過程也很有趣。起先,在「教學」中,每當它不願意再學下去時,總是嘎嘎亂叫,或是把它識別的東西扔在地上。「教學」的第二年,可能因為常常聽到人們說「不」這個詞,它也開始用很含糊的發音說:「不」。起先是不分場合的,後來它就把「不」用到和人們的對話,如果用得正確,就會得到人們的稱讚。不久它就能正確地使用「不」。每當它不願意再學習下去,或對提出的問題、出示的物體不感興趣時,就會回答一聲:「不!」
研究小組避免用食物獎勵鸚鵡,使鸚鵡的「學習」和吃食不發生直接聯繫。有時愛倫也獎勵鸚鵡,當它正確地說出一樣東西的名稱後,就給它玩這樣東西,以提高鸚鵡說話的積極性。經過一年「教學」之後,研究小組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在研究中,愛列克斯還表現出驚人的「自學」能力!
愛倫希望,通過這些研究,人們將徹底揭開鸚鵡學舌之謎,弄清它們這種不尋常的行為在生存競爭中的作用,從而對鳥類和動hetubook.com.com物的學習行為有更深刻的瞭解。
在教動物說話的實驗中,科學家碰到最大的困難,是動物不具備對語言進行「分解」的能力。它們雖然能學會一些句子,但不能把句子分解成一些相互獨立的單位,再把這些單位組成千變萬化的句子。它們有的能做一些換詞練習,把「我要紙」換成「我要木片」、「我要鑰匙」等等。可是不能把「我是波利」、「我想吃巧克力」、「那是香草巧克力」三個句子分解成「波利想吃香草巧克力」的新句子。愛列克斯也沒有這樣的能力。
愛列克斯認識了木片、紙、皮革之後,無論是大張大塊的紙、木片、皮革,還是零碎的,它都能識別。它認識了顏色和形狀之後,會說出從未見過的東西的顏色、形狀,例如研究人員衣服上的紐扣。這表明它已經具有初步的分類概念。
一九七九年,愛列克斯已經能正確地識別和說出二十三種東西的名稱,如紙、木片、鑰匙等。把這些東西放在面前,它能一一識別,並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它還認識和能說五種不同的顏色:紅色、綠色、藍色、灰色、黃色。能識別和說出四種形狀:「兩角形」(橄www.hetubook.com.com欖球形)、三角形、四角形(正方形)、五角形(正五邊形)。它能數五以內的數字,還會說「喂!」「過來!」「不!」「這是什麼?」「什麼顏色?」「多少?」等。它會把「要……」和一樣東西的名詞組合起來,把「要去……」和一個地方的名詞組合起來,提出要什麼或要去什麼地方。
一九八四年三月,美聯社曾報導一則新聞: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貝敦,某人家夜晚被撬竊。受害者報告警察說,他家被盜竊時,有一隻鸚鵡在場;被盜以後,鸚鵡不斷重複一句話:「到這兒來,羅伯特,到這兒來,羅尼。」根據鸚鵡提供的這兩個名字,加上從現場取得的指紋,警察很快就破了案,抓住了兩個慣竊犯,一個名叫羅伯特,一個名叫羅尼。
在教鸚鵡學生詞時,研究者總是挑選鸚鵡感興趣的東西,像閃閃發光的鑰匙、鸚鵡愛啄的木片、軟木等,這樣能提高它的學習興趣。研究者還通過變換句型,用不同的句子來強調要教的同一個詞,例如,教它講「紙」這個詞,就運用「這是一張紙」、「這是你的紙」、「好大的一張紙」等等句子。
由於動物學、生理學、解剖學等研究和-圖-書,使得大多數科學家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指出,鸚鵡和其他鳥類的學舌,僅僅是一種倣傚行為,也叫效鳴。鳥類沒有發達的大腦皮層,鳴叫的中樞處於比較低級的紋狀體組織。因而它們不可能懂得人類語言的含義,也不可能運用這些語言,他們做了一系列實驗都證實了這一點。
有一次,愛列克斯瞧著鏡子發呆。它面對鏡子裡自己的映像,「自言自語」地問道:「這是什麼?什麼顏色?」旁邊的研究生就回答說:「這是灰色。你是一隻灰色的鸚鵡。」研究生把這一回答重複了三遍,沒想到愛列克斯就此學會了「灰色的」這個詞。以後,它凡是見到灰色的物體,都能用「灰色的」來描述。這說明它已牢固地掌握了「灰色」這個概念。
更有趣的是一位叫朱.海特的英國婦女飼養的一隻鸚鵡。一九八〇年的一天,這隻鸚鵡在樹林中飛迷了路,被一個農民捉住。鸚鵡到了農民家之後,反覆念叨一個六位數字。農民感到很奇怪,心想,莫非這是個電話號碼?他試著按這個數字撥電話,果然找到了鸚鵡的女主人!
這種種故事,常常使人們感到迷惑:這些聰明的鳥兒,是否真的懂得所「說」的話的含義?
對愛列克和*圖*書斯的正規教學一天四個小時,其餘的時間讓它生活在人們中間,讓它自由自在地玩、說話、聽話。
愛倫認為,過去的實驗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缺點:研究者都用實物來獎勵鸚鵡「學習」,這就使得它們為取得食物而學舌,形成單純從聲音上模仿的條件反射。這樣,實驗中就反映不出鸚鵡是否能理解所學語言的意義。
然而,還有少數科學家在繼續探索這個問題。美國帕杜大學女心理學家愛倫.皮普伯格就是其中的代表。
動物行為學家們發現,幼小的鳥開始學習鳴叫時,和嬰兒咿呀學語的情形很相似。起先,它們著重於發音的模仿,並不注意鳴聲的含義。以後,通過「親鳥」對話,交流信息,才逐漸掌握各種鳴聲的含義。根據動物行為研究的這一最新成果,愛倫設計了新的實驗方法。一九七八年,她和學生們從當地的小動物市場中選購了一隻年齡十三個月的非洲灰鸚鵡,取名叫愛列克斯,並開始對它進行實驗。
每一次,都通過對話的方式,通過實物顯示來「教」單詞,這樣避免鸚鵡單純從聲音上模仿,為幫助它「理解」詞的含義創造條件。
愛倫設計新「教學」法,叫做「對話─競爭」法。在教學中,由兩個人分別https://www•hetubook.com.com擔任不同的「角色」,一個當鸚鵡的「教師」,另一個當鸚鵡的「競爭者」通過對話來進行教學。
在愛列克斯所有的能力中,智力水平最高的大概是它的「數學能力」。據研究,在鳥類中,鸚鵡的數學能力最強,在對實物個數進行比較的實驗中,它們能區別出「七個」和「八個」。鴿子最多只能區別「四」與「五」。雞的能力更差。只能區別「一」和「二」。在以往的實驗中,鳥類是通過某一訓練的動作(如啄地面),來表示自己的判斷。愛列克斯與它們不同,它能用語言來數數。能準確地說出「五」以內的數,能說出「三張紙」、「四塊木片」等數量和名詞結合起來的短句。然而,它有時也會把「三塊木片」和「三角形木片」混淆起來。難度最大的測驗是把一些形狀、顏色都很接近的物體混放在一起,例如把綠色的三角形木片和藍色的正方形皮革放在一起,讓它一一識別。愛列克斯的成績也在八十分上下。
一九八一年,美國曾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動物「說話」比賽。賽場上,數千隻各色鳥兒競相學舌,最後,一隻名叫普魯德爾的非洲灰鸚鵡奪得冠軍。它一口氣「說」了一千個不同的英語單詞,被譽為「最會說話的鳥兒」。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