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寄居蟹就是「共生」現象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寄居蟹的身體較為軟弱,所以,它總是尋找一個堅硬的海螺殼作為房子住在裡面。在海螺殼中,還有另一位無可奈何的房客——沙蠶,它一般是在寄居蟹搬來之前就被困在了海螺殼當中。寄居蟹會和沙蠶同居共食,成為非常好的鄰居。
還有一位房客,寄生的海葵也會搬過來湊個熱鬧,不過,它一般在海螺殼的外面過宿。當寄居蟹另外發現了較大的海螺殼搬走後,沙蠶和海葵又會和新搬來的寄居蟹同住。
有一些動物不是你爭我鬥,而是和平共處。動物https://www.hetubook.com.com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共生」,也就是「共同生存」之意。
除此之外,牛背鷺還有另一項重要服務。當有危險動物接近它們,威脅到動物們的安全時,牛背鷺會展翅飛向天空,拚命扇動雙翼,以此向自己寄宿的朋友發出警報信號。
最奇特的共存實例,大概是行鳥與非洲鱷之間的合作了。非洲鱷是一種極其兇惡的爬行動物,鱷嘴所及之處,一切生物都難以逃脫。但行鳥卻擔任了非洲鱷的「牙醫」工作,它把長嘴探入到鱷的巨口內,替鱷清理塞在和圖書
牙縫中的食物屑。
以上大部分動物之間的合作,實際上都是為了彼此的方便,但螞蟻與蚜獅之間卻不同。蚜獅靠吸食植物汁液為生,在吸取汁液的時候,它會留下一種叫蜜露的黏性物質,這種黏性物質是一種螞蟻最愛吃的美食。為了讓蚜獅多產一些蜜露,螞蟻就像牛奶場的農夫一樣,不停地用觸鬚輕拂蚜獅,這種舒服的感覺會令蚜獅產出更多蜜露。到了秋天,螞蟻開始收集蚜獅的卵,放在蟻穴中細心加以照料。等到春天來臨,蚜獅孵出後,螞蟻會把它們送到地面,讓它們繼續生產自己所需的食物。
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歐洲和亞洲的河流裡,鰟鮍和貽貝的關係相處得也很好。每年四月,雌鰟鮍準備產卵時,雄鰟鮍魚便會把它領到一隻貽貝前,讓雌魚將卵產在貽貝的吸管裡,卵由雄魚授精後,在貽貝的殼中慢慢孵化。
許多鳥類都喜歡騎在別的動物身上,這對雙方都有好處。紅蜂虎通常騎在南非的鴨背上,穿越非洲熱帶稀樹草原的高草區。鴨身高三英尺多,急行時會驚起蒼蠅和其他昆蟲,紅蜂虎就待機出動,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穫。
另一方面,貽貝也會在鰟鮍身上養育後代。在鰟鮍產卵時,貽貝也排出幼蟲,附
hetubook.com.com在鰟鮍的尾巴或鰭上。鰟鮍也十分友好,它會用皮慢慢將這些小客人蓋住。三個月後,幼蟲就會完全發育成貽貝了。看來,鰟鮍與貽貝的合用基礎是為了相互協作哺育下一代。
陸地上也存在許多「共生」現象,特別是最大與最小的動物之間,比如綠豆大蒼蠅、蜣螂和螞蟻身上都有許多虱子寄生,它們以主人嘴邊的食物殘渣維持生命。
啄牛(一種烏鴉)與水牛的關係也極為密切,它以捕食侵害水牛毛皮的虱子維生。有些啄牛與水牛簡直形影不離,甚至連求愛及交配都在水牛背上完成。
另一種和平共處的海洋動物,是與鯊共同m.hetubook.com.com生活的熱帶鮣。熱帶鮣用頭部吸附在鯊的身上,專門幫鯊捕捉鯊皮膚上的寄生蟲,鯊對此當然十分滿意。有時,鯊會將自己吃剩的獵物的碎屑賞賜給熱帶鮣。很難想像,性情暴躁的鯊竟能和其他動物如此友好的共處。
同樣,愛站立在水牛、羚羊、斑馬或犀牛背上的牛背鷺,也利用這些大動物捕捉被驚起的昆蟲。這樣既能使牛背鷺經常獲得食物,又使水牛等動物免遭毒蟲的騷擾。
奇怪的是,寄居蟹既不會吃掉沙蠶,也不會趕走海葵。據說,寄居蟹不趕走海葵是因為海葵能起到「保護」作用。海葵的觸鬚尖銳,能趕走前來襲擊的敵人,保證它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