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黑人牧師遠從西非洲來看我,他不懂中文,也沒有看過我的書,只是從別人口中聽到過我。這次藉著到遠東佈道的機會,特別繞道台灣來看我,對我說:「上帝為什麼要你受苦,我們不知道,但是因為你的受苦而使很多人的痛苦得以減輕。」
其實,我們難道不都是一本書嗎?別人時www•hetubook.com•com時可以從我們的言語、行為、情感的流露、事物的喜憎來「閱讀」我們,瞭解我們的思想為人,以及內涵深度。我們可能浪漫如詩,樸質如散文,多彩如小說。或主題正確,或內容荒謬;或簡短精緻,或冗長枯燥;或言之有物,發人深省;或和圖書滿紙胡言,不知所云。而這本書的好壞也多多少少會影響週遭「閱讀」的人。我們都是生命的作者,把自己展現在人前。
我把自己化成了一本書。
猶記得初病時,我也以為,難道一個健康的人不比長期臥病的人更有用處嗎?誰家找工人不是找個身強力壯的?直到有一天,教會的一和-圖-書位嬤嬤生病,母親去看她,她竟說:「我一想到你女兒的病,就覺得自己這點病痛可以忍受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痛苦成為他人的憑藉,我的眼淚成為他人的安慰。
每年我至少收到一千多封讀者的信,其中大部分都是述說他們如何從我的書裡得到鼓舞和激勵,進而改變了他們對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生的看法。
我想,我不應該稱為作家,我的文筆離文學的尺度還遠,思想的深度及知識的廣度都嫌不夠。勉強來說,只能算是一位社會工作者。我希望將我的生活方式,我對生命的體認,藉著我的筆像傳揚一個信息一樣表達出來,告訴讀者怎麼樣去面對苦難,怎麼樣去超越痛苦,怎麼樣從破碎中肯定和-圖-書生命的完美,怎麼樣在烏雲密佈的時候為自己製造一個太陽。
其實,坊間勵志性的書籍甚多,而我寫得也不見得比別人更有深度,最主要的是讀者知道我是在現身說法,比較容易接受。他們把我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生活在他們中間,他們的痛苦我也受過,他們的眼淚我也流過,心靈上有了認同,自然就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