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民國初年的人物而論,像胡漢民、汪精衛,文采都有餘,威望猛鷙則嫌不足;像袁世凱、馮玉祥,虎驃悍健,軍閥貼耳,但顢頇陰譎而英明不足。到了蔣中正先生,英雄兼備,所以能完成北伐統一的大業。
若單以唐詩來論,前人以為高適的長詩雄而不英,李頎的長篇則英而不雄,王維則英多而雄少,王昌齡則雄多而英少,只有杜甫才是英雄兼美,所以獨步千古!李白則神仙味https://m.hetubook.com.com濃,全屬天才,暫且勿去較論他的英雄才情吧!
今天所謂英雄,乃是將人類天賦的才質性情發揮到極致巔峰,例如長跑的金牌主、足球的猛將,沉著的月球登陸者,風靡全球的藝人歌手,乃至赤手空拳建立起企業王國的工商鉅子,全是英雄。
魏晉時代的人,「握麈談道,望若神仙」,但若要他們冒險犯難是辦不到的,所以
m•hetubook.com.com大都是英而不雄;元朝清朝的人,開疆闢土,膽烈過人,但若要他們開明思想是辦不到的,所以大都是雄而不英。
如果以風格才識去論各行各業裏的英雄,凡具有睿智識見的就是英,能果毅堅決的就是雄,能見得到而做不到的就是英而不雄;能做得到卻想不到的便是雄而不英,凡見到做到、劍及履及的便是英雄兼備。不過,這樣將英雄的標準降低以後,也和圖書許不能饜足你對「英雄」的嚮往,那麼你必須記得中國人在個人才情世界之上,早建立了禮與德的世界,英雄之上,更有聖賢,劉邦之上,更可貴的是孔子。超越生死的神仙既渺不可期,一代的英雄也可遇而不可求,只有聖賢的世界,反倒是平凡的你我,單憑涵養學問、自策自勉就可以試試身手的。
不過,隨著知識的專精、普及,制度的運作與專業分工,由精英集體領導的時代來臨以後,個人英雄和圖書的色彩已逐漸淡化,章太炎早說過:草莽時代才會有英雄,知識愈普及,就愈不會誕生英雄,這也就是尼采所說:「尊信多者其文化淺」的道理,知識普及就難以有「人人奉戴」的可能。時潮如此,乃是無可如何的事,至今仍喜歡欣賞英雄的人,只有用現代眼光到各行各業專門的天地裏去尋找了。
美國文傑卡萊兒則提出「文人亦英雄」的說法,那麼曹操在政治圈裏是「奸雄」,在文學圈裏又如何呢?在文學天地
和_圖_書裏,天下之才共一石,曹氏父子佔了八斗,但細分父子三人,曹操的詩,雄而不英,曹丕的詩文,英而不雄,只有曹植的樂府古詩,才真箇是英雄齊備,才高八斗。
中國人在周朝崇仰聖賢,到六朝時又希慕神仙,而在兩漢則欣賞英雄。英是聰明秀出,智過千人;雄是膽力過人,力敵千人。漢朝初年的張良蕭何,都是「英」;韓信項羽都是「雄」,英可為相,雄可為將,只有劉邦是英雄兼備,所以能成就一統的漢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