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來,難道做人不要「多情」嗎?也不對,多情是人類高貴的品性之一,愈多情的人,才愈有靈性,不然神仙菩薩,自己逍遙去算了,為什麼一直忙著有求必應,像柳枝一樣不停被扭折來安慰離人呢?我認為神仙菩薩就是最多情的榜樣,而名士才子,自然也是人間的情種,祇是多情若流於濫情,才會有「多情者必好色,而好色者未必盡屬多情」(張潮語)的感慨。hetubook•com.com
這「多情」的美名與「無情」的詆毀,居然會落到同一棵樹上,而且是同樣的一種特性上,真令人驚訝。但當我讀到申居鄖在《西巖贅語》中說:「疏薄之嫌,偏在多情之士」,腦門裏轟然一聲,恍然大悟。申氏勸人用情不可過分,過了就難以為繼;用情也不可太密,密交也難以長久。初交的人,處處留情,情是很難長久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
何況多情必然分心,而情又是很難分攤的,情既分了,又不能久,多情的人哪能不變成無情的人呢?所以自命多情的人,縱使反省自己,處處純真,不是玩弄,但也不能保證每分情都有始有終,仍不免有寡情之嫌。
天賦多幾分俊逸氣質的才子,總是多情,以他的風流倜儻,如何不欺梅妒蕙,顛狂一時?但是情多了,必然有始無終,總和*圖*書是讓人在春光裏歡笑,在秋風裏哭泣,黃庚不是有柳詩嗎:「誰知此是多情樹,最愛春光最怕秋!」
譬如袁枚是清代相當多情的人,當時許多道學先生公開指著他罵,但他多情而並不好色,後來阮鏞有詩為他辯護道:「也知有福能容嬾,不信多情定狎邪!」道出了袁枚多情而不狎邪的真面目。其實真多情的人不會好世俗的色,真好色的人也不會淪為世俗的淫。因為真多情的人
m•hetubook.com.com,在內心是「不忍」,對名花不忍折,當名酒不忍飲,遇名姝不忍近。真多情的人,展現到外表一定是「不濫」,巨眼卓識,格調極高,哪裏會淪為世俗的色與淫呢?
在成千上萬種樹木裏,只有垂楊是關心著人間離別的,灞上攀折,送人牽恨,每逢人間有離別,柳也有了折心之痛,所以古人把楊柳叫做「多情樹」。
情多了,總是歡笑的時間短,悲傷的時間長,贏來一場場感傷的結局,www.hetubook•com.com朱彝尊不是也有柳詩嗎:「垂楊不是傷心樹,那得長條更短條?」唉,多情的才子佳人,很難成為「一心人」,所以有人哀歎:「世間才子總無情!」憾事連連,怨懟終身,因此,世間許多頂可愛的人,常常成為頂可憐的人!
然而柳的游絲飛絮,一回東惹,一回西逐,自家的南北都沒定準。柳的枝條,青眉舞腰,滿身是風流的曲線,只喜送別,不喜迎人,那裊裊依依,濫折人手,所以古人又把楊柳叫做「無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