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人沈曰霖的《晉人麈》裏,也有老人十拗,除了「淚笑不淚哭」、「睡日不睡夜」、「憶昔不憶今」與太平老人相同外,還有「管細不管鉅」,說老人細事管得多,大事則力不從心,顧不得了。「肯近不肯遠」,只肯做近期的事,到附近的地方,至於遠程的計畫就不耐,遠途的旅行就懶得去了。「出雨不出晴」,雨天悶得發慌,偏要出外散心,晴天反嫌人多懶得出門。hetubook.com•com「愛孫不愛子」,對孫子特別疼惜,對兒子媳婦倒反而多所苛責。「惜畜不惜人」,有時對寵物的愛心,比對人還要超過。「惡逸不惡勞」,有小事做做不嫌勞煩,若沒事做空逸著就最難挨。「傷廉不傷惠」,能收到一些小禮物最開心,再要談什麼廉潔就要傷心了!
大凡注重哲學的民族,總是尊老的,因為「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https://m.hetubook.com•com」嘛!大凡注重科學的民族,總是厭老的,因為科學日新月異,愈新愈吃香嘛!中國人向來注重人生哲學,所以凡事要依照年齡為序,叫做「序齒」,以示尊重,西方人注重科學,年輕才有發展潛力,才有新的點子,老和舊都排進了淘汰的時間表。因此在中國喜歡請教別人「貴庚」?「高壽多少」?表示對經驗與歷史的禮敬,而一到西方m•hetubook.com.com
問別人年齡就極不禮貌。
近年來我們偏重科學發展,「愈陳愈香」的觀念早已式微,加上「老賊老賊」已弄成口頭禪,想維持尊老的美德,很不容易。
老人在今日,早該有點自覺,畢竟人一老,生理心理有許多變化,早交棒子,早享清閒,才是智慧。宋代的太平老人說:老人有十拗,那就是:白天不該睡的時候偏睡著了,夜晚該睡的時候反而睡不著。該哭的時候沒有眼淚,和*圖*書一笑起來卻眼淚盈眶。三十年前的事總記得一清二楚,眼前的事卻轉頭就忘了。肚子裏吃下的肉不多,牙縫裏嵌著的肉倒不少。臉上該白的卻黝黑,鬚髮該黑的卻花白。這十拗說得很幽默。
當然;人愈老,也必須要愈有「長者」可敬之處才對。所謂「下壽壽齒,上壽壽德」,光有年齡只算「下壽」,要有德行才是「上壽」。一個百歲的人瑞;如果除了長壽之外,別無長處,也夠乏味。而年輕人學會了動
m.hetubook•com.com輒喊老賊,也很愚蠢,因為人都會老,何必預先自作詛咒?萬一活不到老就橫死,那末喊別人老賊,豈不成了自咒短命?
這些分析中,把老人的心理與生理都寫得傳神入細,不過沒把老人的優點說出來,中國的老人代表智慧、仁慈、寬厚,在社會上,凡事由老人說公道話,作和事佬,是社區鄰里中公正與權威的代表,老人都以年高而自豪,在未來科學昌明的世紀裏,如何維持尊老尚賢的民族特性,是值得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