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樂

這三件樂事,便是人間三個仙島!想想他真是天下第一等聰明人、便宜人。能夠無事悠閒,閒來可以讀讀古人的書,閒來可以與好友聊天,閒來可以東逛西遊,一切生活情趣都是以悠閒為出發點,而他無事悠閒,還能飽暖,不打不拚,心清無慮,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都無虞匱乏,滿足於己,無求於人,仙人也不過如此樂吧?
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嚮往著孟子的三樂,https://m.hetubook.com.com他說: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隨著年歲的增加,與人世滄桑的經歷,發現要父母俱存太難了,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想教育天下的英才也不容易,別人肯聘你去一流學府任教嗎?只有不愧不怍的自寧之樂,自己還勉強掌握得住。
活在和-圖-書這個世上,每人對苦樂都有不同的標準,所舉列出來的樂事也不會一樣,有一位不顯眼的古人,列舉了人生三樂,看來稀鬆平常,卻給我頗大的震撼,他是明代的陳益祥,他在《潛穎錄》裏說:
但得居常無事,
飽暖,
讀古人書,
即人間三島。
和-圖-書說孔子見榮啟期活得十分快樂,問他快樂的緣故,他也說了人生三樂:「萬物中人最貴,我是人,一樂;男尊女卑,而我是男人,二樂;有人夭折而我已將九十三歲,三樂。」
他的三樂,完全是樂「天命」。為人、為男人、為九十歲的男人,這三樂,都決定自天,而不決定於自己。天賦給他什麼,他就安分隨緣,悅情適性,不貪慕什麼奇書逸史,不計較什麼飽暖豐嗇,心澹泊得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點艷想都不生了。
早先就有人說,人生有三願:願識盡世間好人,讀盡世間好書,看盡世間好山水。這三件樂事當然快意稱心,但要識盡世間好人,就得求好人也願意與你結交;要讀盡世間好書,就得求珍本祕本善本,別人肯借給你讀才行;要想看盡世間好山水,就得求資金足、身體好、餘暇多才行。況且自己不是英傑之士,如何能友遍天下之士?自己沒有穎悟的資質,如何讀得m.hetubook.com.com通人間罕見的奇書?自己缺乏那份靈與逸,又如何賞得盡世間的名山勝景?所以這三個願望很難滿足於己,更難無求於人。
仔細想想,本心的「不愧不怍」,才是一切快樂的基礎,因為只有坦蕩蕩的人,到處皆是樂地;而長戚戚的人,觸目皆成愁場,境遇的順逆愁樂,全在人心的喜嗔明闇之中,陳益祥、榮啟期,乃至孟子,無事之樂,恬適之樂,天倫之樂,所有的人生樂事,又愧又怍的人是必然享受不到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