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一想,就算明太祖真是天縱英明,想到科技的問題,左右那些忠心的臣子,誰不抱著傳統長遠的觀念,把科技研究視為「奇技淫巧」,皇帝下令燬掉,大家鼓掌稱譽,皇帝如下令研究,臣子勸阻的諫章也不知將有多少!單靠一個人思想走在時代前面沒有用,像王充、王安石,歷史上的先知都十分寂寞,而且謗譏叢集,沒有形成社會的共識,什麼事也做不成的。
研究鐘錶物理性的「hetubook•com•com理念」,並不能憑空而起,必須起於當時人的價值判斷。在明太祖看來,發展計時器,是「無益」的事,並不認為是「富國強本」的有益事。明太祖在接獲陳友諒的一張「鏤金狀」時,大罵窮奢極靡,以為是亡國的象徵,命令燬掉!因此接受這隻可能是世上最古的水晶鐘錶時,也以窮奢極靡的眼光去看它,命令敲碎,這是必然的反應,那時全世界的hetubook•com.com
科技觀念還沒萌芽,怎麼可能去要求明太祖獨具超前的眼光?
不過,再想一想,天下的事並不是這麼簡單,首先必須明白:明太祖如何會有對鐘錶加以研究的理念?一個理念的誕生,在今天看來很容易,在當時乃是超前跨越一大步,除非是聖哲,不可能像今天的「後見之明」那麼輕易地去評論它的。當時明太祖要敲碎它的理由是:「元人如果用製作這些精巧事物的心思去hetubook.com•com治理下民,哪裏會亡國呢?廢掉處理萬機的睿智,用心於此,真是以『無益』來害『有益』呀!」這理由,在當時看來,豈不是煌煌的聖賢明君之論嗎?
當時是西元一三六八年,距今六百餘載,明人不懂鐘錶,才叫作「水晶刻漏」,在荷蘭國立博物館裏,陳列最古的鐘,每逢一刻鐘,奏鳴四聲,逢半小時,奏鳴一曲,號稱四、五百年前所做的國寶,算起來還遠不及元人製的更古呢!中
m.hetubook.com.com國在那麼早期就擁有「水晶刻漏」,若能繼續研究改進,能不成為鐘錶王國嗎?
且再想想,中國何須在明太祖時發展科技,如果在清末戊戌政變成功,今日的科技局面早就不一樣。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今日的「精工錶」已使瑞士大感威脅,然而中國的戊戌政變,仍只是少數人思想超前,注定必然失敗。唉,別說戊戌政變了,就是天安門「六四」事件,如果把鎮壓人民的理念,改成大力接受民主科學,中www•hetubook•com.com國雖悲慘落後,也還有點希望,奈何中國人總是作最壞的選擇,後人再來讀歷史,誰不拍案嘆息呢?
我讀《明書》,讀到明太祖開國元年十月,天下剛平定,欽天監向皇帝獻上一個元人留下來的「水晶刻漏」,製作得極為「機巧」,明太祖居然命令手下把它敲碎,讀到這裏,我耐不住猛拍一聲書桌,叫了出來:
「這是一隻世界早期的鐘錶呀!怎麼可以敲碎?如果下令加以研究,今日世界的鐘錶王國,不是瑞士,而是中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