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愛的哲理

戀愛,所以始終能成為最豐饒的閒談題材,在於它的根底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但這人人都關心的重大事項,為什麼總要避開人家的耳目、偷偷摸摸進行呢?頑固的人甚至盡量裝出視若無睹的姿態。這也顯示出這個世界是多麼奇妙可笑。話說回來,其實,性|愛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世襲君主,它已意識到自己權力的偉大,倨傲地高坐在那世襲的寶座上,以輕蔑的眼神統制駕御著戀愛,當人們盡一切手段想要限制它、隱藏它、或者認為它是人生的副產物,甚至當做毫不足取的邪道時,它便冷冷地嘲笑他們的徒勞無功。因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點,所以我把生殖器官名之為「意志的焦點」。不獨如此,甚至人類也可說是性欲的化身,因為人類的起源是由於交接行為,同時兩性|交合也是人類「欲望中的欲望」,並且,惟有藉此才得以與其他現象結合,使人類綿延永續。誠然,求生意志的最初表現只是為維持個體而努力,但那不過是維護種族的一個階段而已,它對種族的熱心、思慮的縝密深遠、以及所持續的時間長度,均遠超過對個人生存所做的努力。故說,性欲是求生意志最完全的表現和最明確的形態。
你是否有罪?
我不想去探尋、也毫無所覺。
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
我只知道:愛你。

愛與憎

事實上他所追求的並非自己的事情,而是第三者——將來的新生命,然而,由於受幻想的包圍,他們卻以為對方正是自己所追求的目的。這種不追求個人私利的行為,無論如何總是一種很偉大的態度,所以,激|情也具備著崇高的旨趣,並且常成為文學謳歌的主題——最後再談到一種對其對象極端憎惡的性|愛,柏拉圖把這情形比擬成狼對羊的戀愛。這種狀態完全是一廂情願的,儘管男方愛得如醉如痴,如何的盡力,如何的懇求,對方也充耳不聞。這就產生了莎翁所說的:「愛她又恨她!」〝I 1ove and hate her〞(辛白林第三幕第五景)的情形。
那麼,為什麼戀愛中男人竟會為心愛女性的秋波所眩惑,以致甘願完全放棄自己,不惜為她做任何奉獻犧牲呢?無他,這是因為她身上有著不可磨滅的部分,以致其他的一切都無足輕重了。人們對於某一個特定的女性都有著活潑熱烈的欲望——不,幾近瘋狂的欲望,就是證明。我們存在的核心是難以打破的,而且這也正是這種本質核心永存於種族中的直接保證。如果認為本質的存續是芝麻小事,或加以輕視,那就大錯特錯了。這種錯誤的產生,是因為人們這樣想;所謂種族的持續,雖和我們相類似,但卻不是任何方面都與我們相同的,而且它又是生存於我們所不能知的未來。這種念頭,實源於對外部的認識;只見及種族的外貌,而未考慮到內在本質。實則內在本質才是人類意識核心的根底,而且比意識更具直接性,又是不受個體化原理拘束的物自體,存在於各色各樣的個體中——不論並存或續存,其內在本質俱皆和圖書相同。這就是切實渴望生存和永續的求生意志。即使個體死亡,它仍得以保存。話雖如此,但人類的生活並不比現在的狀態為佳,因為生命就是不斷地苦惱和死亡。然則如何才能使個體從痛苦的世界解脫呢?只有否定意志一途:由意志的否定,使個體的意志脫離種族的枝幹,而停止其生存。然而,其後將是什麼樣的情景呢?彼時的個體意志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呢?這些問題只有任人解說了,因為我們還找不出足以證明它的概念和事實。佛教把生存意志的否定,稱之為「涅槃」(指根絕人生各種慾望所達到的一種至高至樂的境界。)這也是人類一切認識力永遠不能達到的境地。

戀愛的激|情

戀愛的激|情是以一種迷妄為基礎,使人誤以為本來只對種族有價值的事也有利於個人。但這種幻想,在種族的目的達成後,隨即消失無蹤。個體一旦被種族之靈遺棄後,回復到原來的貧弱和受諸多限制的狀態,回顧過往,才知道費了偌大氣力、經過長期勇猛努力的代價,除了性的滿足外,竟無任何收穫!而且,和預期相反的,個體並不比從前幸福。於是對此不免感到驚愕,並且了悟原來是受了種族意志的欺騙。所以,Theseus的遺棄Ariadne一點也不足為怪。如果佩脫拉克的熱情曾得到滿足,他的詩歌也該像產卵後的母鳥一樣,聲音戛然而止,沉寂無聞了。
歸根結底,兩性之間所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緊密的連結,就是由於各種生物的種族求生意志之發現。這時的意志,已預見到他們所產生的個體,很適合意志本身的目的和它本質的客觀化。這個新個體,意志(即性格)是遺傳自父親,智慧遺傳自母親,而同時兼容兩者的體質。但大致來說,姿容方面比較近於父親,身材大小方面則多半類似母親。這是根據試驗動物的變種所產生的法則,這個法則的主要立論基礎是:胎兒的大小依據子宮大小而定。至於各人特有的個性究竟如何形成,我們還無法說明,正如我們亦無法解釋熱戀男女那種特殊的激|情一般。我想兩者在本質上並無不同,只是一者較含蓄(指個性),而另一者較露骨而已(指男女激|情)——至於新個體開端是如何?其人生命的要點如何?那就要看他父母在互相愛戀的瞬間是何等情況而定了。一如世人所常說的,當男女以憧憬的眼神互相交會的那一瞬間,便已產生新個體的最初萌芽。當然,這時的幼芽也像一般植物的新芽,脆弱而且易折。這個新個體即所謂的新(柏拉圖式)理念。一切理念都是非常貪婪激烈的獵取分配予他們的材料,努力著登上現象界。同樣的,人類個性的特殊理念,亦以最大的貪慾和最激烈的態度,以便在現象界中能實現他的目標。這種貪慾的激烈程度,就是決定於戀人之間的情熱。男女間的情熱可區分為許多等級,我們不妨把它的兩極端稱為「平凡的愛情」及「天上的愛情」。從它的本質來看,本來是相同的,無所謂等級的差別,只是若情熱愈趨個人化——換言之,被愛者的一切條件和性質,愈能適應或滿足愛者的願望要求——則愈能增加力量而已。那麼,問題的關鍵何在呢?以下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當可瞭然。吸引異性的首要條件是健康、力和美,也就是說戀愛的本錢是青春;這是因為意志想努力表現出一切個性基底的人類特質的緣故。所謂戀愛三昧,實無出這幾個範疇。其次,當戀情進入下一個階段後,即出現若干特別的要求,有了這些要求,同時雙方均預估能滿足各自的戀心時,感情就逐漸上昇。但只有兩個個體都覺得非常適合的時候,才能產生最高度的激|情,這時,父親的意志(性格)和母親的智慧,合而為一,新個體於焉告成。表現於全種族的一般性生存意志,因為此一個體能夠相應意志本來的強大力量,因而感到一種新的憧憬;這種憧憬的動機超越個人的智慧範圍。它就是真正偉大的激|情之魂。m•hetubook•com•com
實際上,種族的守護神和個人的守護神,無時無地不在戰爭,前者是後者的迫害者和仇敵;它為貫徹自己的目的,時時刻刻都在準備破壞個人的幸福,有時連人民全體的幸福也變成種族守護神反覆無常下的犧牲品。莎翁『亨利六世』第三部第三幕的二、三場中,就可看到這種事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只因為人類本質的根柢是種族,它具有比個人優先存在和優先活動的權利。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發覺出個中道理,所以借邱比特的外形來表現種族的守護神,他的容貌天真得像兒童,卻是殘酷而充滿惡意的惡神,也是專制、反覆無常的鬼神Doimon,同時又是諸神和人類的主人。
戀愛的結婚是為種族的利益,而不是為個人。當然,這情形當事者並無所知,還誤以為是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過,由於它真正的目的在於他們可能產生的新個體上,因此當事者知道與否,並無關緊要。他們由這目的而結合,爾後再盡可能努力取得步調的和諧。但激|情的本質是本能的迷妄,由此而結合的夫婦,其他方面有許多相異之處,前述的迷妄一旦消失,相異的素質便昭然出現;所以戀愛結婚,通常結局都是不幸的。西班牙有一句諺語說:「戀愛結婚的人,必定生活於悲哀中。」因為婚姻本來就是維持種族的特別安排,只要達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嬰兒的雙親是否「永浴愛河」,或只有一日之歡了。——由雙方家長安排、以實利為目的的所謂「便利婚姻」,反而往往比愛情的結合幸福些,因為此種婚約,能顧慮到種種因素條件,不管這些條件何其繁多,和圖書至少它很具體而實在,不會自然消失;並且,它總以結婚當事人的幸福為著眼。當然,它對後代子孫是不利的。但從另一角度來看,若面臨婚姻抉擇的男人,只著眼金錢而不顧自己情熱的滿足,這是為個體而生存,並非為種族;此種表現是違反真理、違背「自然」原則的。所以,易於引起他人的輕蔑。反之,為了愛情,不顧父母的勸告而毅然結婚的女人,在某種意義上是值得讚揚的。因為當她父母以自私的利己心做忠告時,她卻抉擇了最重要的原則,並且遵循了造化的精神(應該說是種族的精神)。——照以上所述來看,當結婚時,似乎是魚與熊掌無法得兼,一定得犧牲個體或種族兩者中的一方。是的,事實的確如此,因為愛情和現實的顧慮能夠攜手並進是一種罕有的幸運;同時,大多數人在智慧、道德及肉體上,都有瑕疵,結婚時原就無法基於愛情或純粹的選擇,往往是從各種外在的顧慮而決定,或在偶然的狀況下結合。話說回來,便利的婚姻,也可以在講究實利之餘,兼顧到某種程度的愛情,這就是所謂和種族的守護神取得妥協。

戀愛結婚與憑媒撮合

為使我的基本理論更加清楚起見,在這裏且以生物學方面的說明供為佐證。我們說過,性欲是一種最激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是一切欲求的匯集,而且,如獲得個人式性欲的滿足——針對特定的個體,就能使人覺得有如擁有一切,彷彿置身於幸福的顛峰或已取得了幸福王冠的感覺;反之,則感一切都失敗了。這些事情也可與生理學方面取得對照:客體化的意志中——即人體的組織中,精|液是一切液體的精髓,是分泌物中的分泌物,是一切有機作用的最後結果。同時,由此可再認識:肉體不過是意志的客體化,亦即它是通過表象形式的意志。
戀人之間愛情的增進,不外是希望產生新個體的生存意志而已。不但如此,在情侶們充滿愛慕的眼神相互交接的那一剎那,已經開始燃燒著新生命的火焰,像是告訴他們:這個新生命是個很調和並且結構良好的個體。為此,他們感到需要融合為一體而繼續共同生存的熱望,這種熱望在他們所生育的子女中得到實現,倆人的遺傳性質融合為一,在子女身上繼續生存。反之,男女間若難以激起情愫,甚或互相憎惡怨恨,即使可以生育,其子女的內在體質,亦必是不健全、不調和的。所以,在加爾特隆筆下,儘管先把莎密拉密斯稱為「空氣女郎」,但後來仍把她描寫成謀殺親夫的恐怖女人,這裏實在隱含著深刻的意義。
如所週知,幸福的婚姻並不多,因為結婚的本質,其目的並不為現在的當事者,而是為未出世的兒女著想m•hetubook•com•com。但性|愛若附加上「性向一致」的友情——雖然不多見——也可締結真正白首偕老的夫妻,這是從完全不同的根源所產生的感情,雙方以最柔和的心情,互相慰藉。然而它的發生幾乎都在性|愛獲得滿足而消失之後,始表現出來。性|愛的發生,是男女以未來的第二代為主眼,在肉體、智慧,道德方面取得互相彌補和適應,幸福的婚姻則更加上精神特性的調和。
戀愛時,對戀人示之以冷淡,甚至以使對方痛苦為樂,我們把它稱之為「殘忍」,實在並不過分。同時,這也是戀愛中常有的事。因為,戀愛中人當時已被類似昆蟲本能的衝動所支配,毫不理會理性所列舉的各種道理,無視周遭的一切事情,只知絕對的追求自己的目的,始終不鬆懈不放棄。自古迄今,因戀愛的衝動未得滿足、腳上像拖著沉重的鐵塊在人生旅途上踽踽獨行、在寂寥的森林中長吁短嘆的,絕不止佩脫拉克一人,只是在這煩惱之同時又具備詩人素質的,只有佩脫拉克一人而已。歌德的美妙詩句:「人為煩惱而沉默時,神便賜予他表達的力量。」正是佩脫拉克的寫照。
現在,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熙熙壤壤的現世,就會發現人們大都是為煩惱、痛苦、貧窮所困擾,再不就是充滿無窮盡的慾求。為了防止各色各樣的煩惱,雖然每人都盡了全力,但他們除了只能保持這苦惱的個體的短暫生存外,再不容有其他的奢想了。然而,在這紛亂的人生中,我們仍看見情侶們悄悄交換互相思慕的眼光——不過,他們的眼神,為何總顯得那麼隱秘、那麼畏葸、那麼偷偷摸摸?這是因為他們原是叛徒,他們故意使所有即將結束的痛苦和辛勞繼續延續下去。他們仍沿襲著祖先的做法,又揭開了另一場人生的序幕。
希臘俗諺說得好:「愛神(Eros)啊!你是統制諸神和人類的暴君!」
性的關係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任務。它是人類一切行為或舉動之不可見的中心點,戴著各色各樣的面罩,到處出現。愛情事件,是戰爭的原因,也是和平的目的;是嚴肅正經事的基礎,也是戲謔玩笑的目標;是智慧無盡的泉源,也是解答一切暗示的鎖鑰——男女間的互遞暗號、秋波傳情、窺視慕情等,這一切,無非是基於愛情。不但年輕人,有時連老人的日常舉動,都為它所左右。純潔的少年男女,經常沉緬於愛情的幻想;一旦與異性有了關係的人,更不時為性|愛問題而煩惱。

戀愛是人生解脫的叛徒

帶著殺人的弓箭、盲目、背附翅膀,這是邱比特的特徵。翅膀象徵戀愛的善變無常,但這裏的「無常」,通常只有在欲望滿足後引起幻滅感覺之同時才表現出來。
這種愛恨交織的心理,有時會造成殺人繼而自殺的局面,我們每年都可從報紙發現兩、三起這種實例。歌德說得好:「被拒之戀,如置身地獄之火中,我真想知道是否還有比這更令人憤怒和詛咒的事情?」(『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所說的話。)
人在戀愛的時候,往往呈現和*圖*書滑稽的、或悲劇的現象,那是因為當事者已被種族之靈所佔領、所支配,已不復是他原來的面目了,所以他的行動和原本的個性完全不相一致。戀愛達到更深一層的階段後,他的思想不但非常詩化和帶著崇高的色彩,而且,也具有超絕的、超自然的傾向,所以,整個人看起來完全脫離人類本來的、形而下的目的。何以如此?那是因為戀愛中人受種族之靈的鼓舞,瞭解它所擔負的使命遠較個體事件重大,且受種族的特別依託,指定他成為「父親」,他的愛人成為「母親」,具備他們兩者的素質,才可能構成將來無限存續的子孫的基礎。而且,此時儘管客觀化的生存意志明顯的要求他們製造子孫,但這種戀愛,並未率爾應諾。懷著這種超絕感情的戀人,他們的心靈已超越凡俗之物,飛揚於比自己更高的空中,所以,在原本是形而下的肉體欲望中,也罩上莊嚴的色彩。為此,即使一個一生生活最平淡的人,他的戀愛也是很富詩意的插曲。這種情形下的戀愛故事,多半呈喜劇。——種族中的客觀化意志所擔任的使命乃是為墮入情網中的男人的意識蒙上「預想」的面具——若和她結合,必可獲得無限幸福的預感。當戀情達到最高度時,這種幻想迸發出燦爛的光輝,如果不能與愛侶結合,即頓感人生空虛乏味,連生命也喪失所有魅力了,此時他對人生的嫌惡已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有時甚至自尋了斷以求解脫。這類人的意志,不是被捲入種族意志的漩渦中,就是種族意志的力量太強,以致壓倒了個人意志。所以,他們如果不能以前者的資格活動(即不能發揮種族意志),他們也拒絕在後者的情形下苟活。但這時候的個體,以之作為種族意志的無限憧憬的容器,實在太脆弱了;「自然」為了挽救此人的性命,便使他瘋狂。如果瘋狂的面紗仍無法壓住那絕望狀態的意識,那只有以自殺或殉情收場了。
話說回來,並非戀愛的情熱不能得到滿足,才招致悲劇的結局。「圓滿」的戀愛,收場不幸的恐怕比幸福的還多。這是因為激|情所要求的,與當事者的周遭環境不但不能相一致,而且還破壞了他的生活計劃,以致往往嚴重地損傷了他個人的利益。戀愛不但會與外界環境相衝突,連和戀愛者自身的個性也常相矛盾,因為撇開性的關係,來觀察你的戀愛對象,也許那還是你本來所憎厭、輕蔑或嫌惡的異性。但由於種族意志遠較個體意志強烈,使戀愛中人對於自己原來所討厭的種種特徵,都閉著眼睛毫不理會,或者給予錯誤的解釋,只企求與對方永遠結合。戀愛的幻想就是如此的使人盲目,但種族的意志在達成任務之後,這種迷妄便立刻消失,而遺下了可厭的包袱(妻子)。我們往往可發現一個非常理智又優秀的男人,卻和嘮叨的女人或悍婦結為夫妻。我們常感覺奇怪,「為什麼這些男人竟會做這樣的選擇?」看了上述的說明,足可給大家滿意的答覆了。因此,古人常說:愛神Amor是盲目的。不但如此,陷入情網的男人,雖明知意中人的氣質或性格,都有使他難以忍耐的缺點,甚至會使他帶來痛苦與不幸,卻仍不肯稍改初衷,一意孤行。

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