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湖疑謎

這樣一來,太陽輻射說就比較權威了。這一學說的主力派的代表——美國學者威爾遜和日本學者鳥居鐵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論點。他們指出,雖然南極陰天多,地面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很少,但是冰是有一定透明度的,對太陽光有一定的透射率。這樣,表面以下的冰層也或多或少會獲得太陽輻射的能量。加上這個地區風特別大,冬天的積雪被風吹走,積雪層很薄,多為裸|露的岩石,使得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增多,氣候較為溫暖。日積月和-圖-書累,表層及以下冰層的溫度便有所上升,最後到了融化的程度。由於底層鹽度較高,密度較大,底層不會升至表層,結果,就使高溫的特性保留下來。同時,表層水冬天有失熱現象,底層水則依靠上面水層的保護,失熱微小,因而底層水溫特別高。近來,人們觀測到底層水溫有緩慢升高的趨勢,為這一理論提供了有說服力的依據。
持地熱說者雖然沒有站住腳,但也不同意威爾遜和鳥居鐵的說法,認為上述和_圖_書說法有許多想像成份。例如,幾十米厚的冰層究竟能透過多少陽光?這些透過冰層的陽光使冰層融化並使水溫升到這樣高的程度,有什麼科學依據?如果事實真的像威爾遜、鳥居鐵所說的那樣,那麼,類似范達湖這樣的湖泊就會有很多,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持地熱說者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正在尋求新的論據。看來,爭論仍在繼續,南極熱水湖疑謎還有待揭開。
太陽輻射說認為,熱湖來自太陽輻射的積蓄。夏天,當強和-圖-書烈的太陽直射湖面,太陽光中的短波光線透過冰層和湖水,把湖底、湖壁烘暖了,剩餘的輻射幾乎都被底層鹹水所吸收、蓄積,湖面的冰層也產生一種「溫室效應」,阻止了湖內熱量的散發。而氯化鈣這類的鹽類濃溶液能有效地蓄積太陽熱,南極熱水湖恰恰就是這種鹽類蓄熱的巨大的天然裝置。但持反對意見者認為,南極夏季日照時間雖然長,但陰天非常多,實際到達地面的輻射能很少,再說冰面又反射了90%以上的輻射能。在這種情況下,不https://m.hetubook.com•com可能使表面水溫升得很高。另外,暖水下沉後,必然使整個水層的水溫升高,而不可能僅僅使底層的水溫增高。
地熱活動說認為,范達湖距羅斯海五十千米,而羅斯海附近有活動的默爾本火山和正在噴發的埃里伯斯活火山,表明這一帶地底岩漿活動是非常劇烈的,岩漿上湧現象很嚴重,受地熱的影響,湖水的溫度就會出現上冷下熱現象。科學家們發現范達湖所在的賴特干侶區中並沒有地熱活動,這一學說也就宣告失敗了。
日本、美國、英國、新西蘭https://www•hetubook•com•com等國的南極考察隊從各個不同角度對這一疑謎加以解釋,爭論不休。其中有兩種學說頗為盛行,一種是「太陽輻射說」,一種是「地熱說」。
南極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素有「白色大陸」之稱。可是,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們在這個冰封雪裹的世界裡卻發現了一個水溫很高的熱水湖——范達湖。這個湖最深處六十六米,水溫高達25℃,鹽類含量為海水的六倍多,氯化鈣的含量高得嚇人,是海水的十八倍。南極乾冷世界中出現的這一十分溫暖的湖泊,給科學界帶來了難解之謎。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