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聖米歇爾是諾曼第西南角一個小島,一千多年來一直吸引著遊人和朝聖者,巨浪拍擊海灣,形成一片平坦、廣闊的沙灘。蒙聖米歇爾巍然矗立灘上,僅由一條堤道與大陸相連。每當天朗氣清,數公里外已可看到屹立圓錐形岩石上的修道院教堂、修道院其餘建築物、房屋、花園、柱廓和堡壘;霧色朦朧,屋頂和小尖塔如黑黝黝的鬼城,懸浮半空,氣氛詭異。
幾個世紀前,該島原是諾曼第西南角沼澤林地中的露頭,與陸地連在一起。羅馬帝國時代,該處曾用作凱爾特人的墓地,因此一度稱為墓穴山。祭司在此祭祀太陽,這是羅馬人統治下的一項傳統,其實羅馬www.hetubook•com.com祭司也經常在巖礁上祭祀太陽神密特拉。在這一時期,據傳穿著金靴的凱撒大帝遺體安葬在金棺內,埋在墓穴山下。十五世紀,該區陸沉,百年後岩層變成一座島嶼,潮漲時,完全與大陸割斷,潮退時,可沿唯一通道走上大陸,因為通道險象環生,所以路上架起高高的樁標示警。
蒙聖米歇爾並非經常祥和寧靜。在整個中世紀,該島成了君主貴胄竭力爭奪的戰場。十五世紀初,「百年戰爭」期間,該島建築了防禦工事,經受過英格蘭人多次攻擊,倖存下來。一五九一年更擋住了胡格諾派教徒的猛烈進攻。然而,修和*圖*書道院不敵時代洪流,漸呈敗象。法國大革命時期,修道院解散,留下七名修士。拿破崙統治期間,重新命名該島為自由島。一八六三年前,該島一直用作監獄。一八六三年該島定為國家名勝古跡區,修道院大部重建。現在蒙聖米歇爾是法國著名旅遊區,只有巴黎和凡爾賽才能與之匹敵。
梅維爾修道院由兩部分組成,每部分高三層。東翼一樓是修士向貧苦善信佈施和提供住宿之所。二樓是貴賓室,是修道院長招待富有來賓的客房。貴賓室內有兩個大壁爐,一個用來為修士煮飯,另一個則供取暖。頂層是修士的飯廳。厚牆的上方開了一排寧窗,陽光透入室和圖書內,異常明亮。就餐時,室內一片肅靜,只有一名修士朗讀聖經。
然而,修道院的教堂僅僅是蒙聖米歇爾一個勝景。另一個著名奇觀是一座名為梅維爾的哥特式修道院,建於一二一一至一二二八年,坐落在蒙聖米歇爾北面,由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創建。原來菲利普二世曾經從蒙聖米歇爾世襲島主諾曼第公爵手中奪取該島,焚燬了教堂部分,於是在一二〇三年修建梅維爾修道院作為賠償。
重新命名的蒙聖米歇爾很快成為朝聖者的聖地。九六六年,山頂上建造了一座能容納五十名修士住宿的本篤會修道院。一〇二〇年,山頂的修道院教堂開始興建。出於山坡陡峭,建hetubook.com•com築艱鉅,所以這座教堂花了一百多年才竣工。歷年來教堂多次局部倒塌,可想而知,直到現在,教堂無數次重建,但仍能保持以羅馬式建築為主的風格,有圓拱、厚牆和宏偉的穹頂;不過,十五世紀時加建的唱詩班席位卻是哥特式的。
該島幽靜寧謐,與世隔絕,迅即吸引了一批修道士來此定居,並興建了一座小禮拜堂。直至七〇八年前,該島再沒有新居民。據說七〇八年,天使長米迦勒在夢中命令阿夫朗什的主教奧伯特(後來的聖歐貝爾)在墓穴山上建造一座小教堂。歐貝爾因為對夢境生疑,起初並未動工,促使天使長以同樣方式向他發出同一命令。如是者直到第三次,https://www•hetubook•com.com天使長米迦勒用手指敲打歐貝爾的頭,他才在嶙峋的島上開始修建教堂。修築期間,歐貝爾遇到不少奇蹟,令他如有神助:晨露標出地基的周界;一頭母牛失而復得,在應該放置第一塊花崗石的地方出現;襁褓中的嬰兒輕輕一腳就清除了攔路的巨礫;米迦勒再度出現,確定淡水源頭。
梅維爾修道院的西翼有一個儲藏室,樓上是繕寫室,修士曾經在此刻苦地抄寫手稿。還有一個大堂,一排石柱將大堂分成四部分。一四六九年,國王路易斯十一世創立蒙聖米歇爾騎士團,此後,該大堂就成為騎士團的集會場所。西翼頂樓是修道堂,恍如世外靜土。兩排細長的石柱上是飾以花葉及人而雕刻的拱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