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歸鳥

二〇〇五年五月十九日聯副
「成長」最大的好處,是讓我們在日益積累的年歲裡,漸次發現內心真實的體認?那些體認也許林林總總,卻無一不與自我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人、事密切相關;從而亦自分明映現出一己性情的流轉變化——其結果,往往是自己愈能理會平靜、平和的滋味;同時亦宛然了悟生命中真正關心、真正追求的鵠的——那種感覺,無以名之,大抵就是一種單純的篤定與充實吧?
過去二年,我曾經歷類如前述的迷惘、困頓。和二十五年前的情況相比,完全不同。沒有任何https://www.hetubook.com.com外來的排撻干擾,我竟自懷疑是否仍應獻身此生以來唯一的選擇。幸好,午後斗室中的攬(覽)樹冥思,夜晚燈影、霧影噀染下的信步漫遊,乃至擦身而過的識與不識者的問候寒暄,都讓我備覺不捨與親切。尤其在走了三十年的長廊裡瞥見倚坐窗櫺的年輕身影,彷彿從前的自己;在伏了二十年的斑駁桌前恍見埋首書中的華髮花眼——既是師長當年的形貌,復為自我如今的寫照;於是,我終究堅定的確認,這裡是我無能離去的、唯一的「家」。
我想,對大部分的生命而言,流浪、逃避、荒m.hetubook•com•com廢、迷失,都是不可免的過程。但無傷的!淵明〈歸鳥〉有云:「翼翼歸鳥,馴林徘徊。豈思天路?欣反舊棲。」〈飲酒〉又云:「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重要的是,我們終需明白自己可棲的枝何在?終需記得適時踏上歸返的路,絕不瞻顧猶疑。
多年以後,當我重讀〈歸去來辭并序〉,心中不由竊喜。我想,淵明所謂「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也無非就是在風波詭譎的人世中,經由不斷屈從、摸索、迷失,而終於對自我hetubook.com.com的真實有著深刻發現與堅定不移的確認吧!那種心靈的境界,亦難名之;或許只合用雨過天青、透澈澄明庶幾可以譬況。
然而,人生實難,智慧的領受尤難。在生活匱乏之虞已無,而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虛名又為人所言不由衷的奉諛時,我發覺我們很容易便又陷入自是傲岸的偏執——那大體是中年、後中年的時期。那時,我們會以當下必、固之我做為矜矜自許的我;那時,繼續發現內心真實面相的感悟將隱翳桎梏,甚且消失;那時,除非再一次一次遭逢結結實實的開示與衝擊——如冷泉沐體,如僧侶撞鐘;或除非自我深思探索的本能忽遇春風,如冰川融解https://www.hetubook.com.com,渙然流動;否則,我們終究將辜負昔日種種的努力,讓一切因成長而得的體認煙消雲散。
我第一次有這樣的體認,已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時我剛踏入職場,正遭逢生命中初度的困頓——工作的表現愈受肯定,便愈招惹無謂的嫉妒與排擠;乃經常莫名的置身是非牽扯的核心,竟無寧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常懷憤憤、焦慮的情緒,不免質疑自己的信念與選擇——那些從小被教誨的先賢遺風遺訓,碰到猥瑣的人性,原來如此寸步難行。然而我終究不願放棄自身所肯認的格調與原則,於是決心調整生涯的軌跡。我知道,這樣的調整將使生命的風景全然改觀,且復充滿https://m.hetubook•com.com了不可預測的變數以及分明可見的坎坷周折。但我仍然堅信,非如此做不可。因為前述奇突起伏的情緒,以及因之而生的質疑,竟幫助我第一次清晰的看到內我深處的本質。我乃明白,如果一遇橫阻,即順波隨流,與人迴旋,那個我便不是我;然則即使隨之而來的是荊棘盡除,無往不利,一切也都是虛假而無意義的。世間之物,莫不可變,唯自我純然的本質不可或易。這樣明確的體認,對我爾後處世態度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這樣的體認卻也不斷在爾後的歲月中反覆印證,如油彩的層層加上。一直到今天,我仍不免面臨各種得失、取捨的思辨艱難,但我終究無疑,坦然信守貫徹那唯一心安理得的答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