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般常識
三、需要檢驗時

「那檢驗院的『醫師說的嘛』!我跟他說關節會痛,他就吩咐這個要作,那個要驗,花了三千多塊!」
對檢驗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先求教於醫師,經醫師對病況、身體做通盤瞭解後,開出應行檢查項目;然後請醫師介紹,或者選擇有信用的檢驗院接受檢驗;持檢驗結果請醫師判讀及治療。如此一來,就不至於上當吃虧了。
「除了血中尿酸值www.hetubook.com•com稍高之外,其餘都正常嘛!咦!你怎麼連心電圖、肝功能都全作了呢?」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的醫師,也掌握了許多有助於診斷的利器。貴重如價值數千萬元的電腦斷層掃描,簡單如驗尿,都有助於醫師對病情的判斷,除了「望、聞、問、切」之外,「檢驗」確實大大地拓展了醫師的診斷能力。
逕行和*圖*書治療——有些不肖檢驗院,對於送驗的糞便、血液、尿液,檢驗之後,會鄭重其事的說,驗出來結果有寄生蟲、肝功能不好(或有肝火)、尿道炎,需要治療!於是拿出驅蟲藥、保肝片、消炎片給病人服用,儼然是一副醫師模樣。這種檢驗院,當然不去為佳。
「醫師,請你幫我看看這檢驗報告單!」
鼓勵多作——這是最常見的,醫師hetubook•com•com診察後,吩咐作的檢驗項目,到了檢驗院,卻被灌水了,檢驗師會在旁勸你,血糖順便檢驗一下,肝功能順便驗,腎功能順便作,B型肝炎也順便作,反正都是抽一次血嘛!這一「順便」,可不得了,費用都在四位數以上了。因此到了檢驗院,不可耳軟,有必要作的才驗。也有些檢驗院,勾結醫師。給予二成左右的介紹費,利之所在,醫師和_圖_書勾起檢驗項目可就大方了,什麼都作,反正舉手之勞嘛!而且不必要作的,驗出來結果大多正常,病人看了也高興。你以後看病,碰到動不動就作了一大堆檢驗的醫師,可要注意!
自填結果——檢驗師對於應作項目,偷懶未作,而將結果自行填上,多見於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肝功能試驗。外人當然無從判斷起,但這種事確實有。
擅自解說——檢驗師只是和_圖_書技術人員,學的是檢驗原理及步驟,至於檢驗結果的判讀與解釋,應由醫師依據臨床症狀及身體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絕非光由檢驗單上的阿拉伯數字就能正確解說的。就如本文最前的舉例一樣,有不少人把檢驗人員當作醫師,這是不正確的。
醫師對於檢驗的依賴性既然增加,市面上的檢驗院因而四處林立。競爭之下,自然良莠不齊,弊端叢生,以下列舉數則,供讀者們參考。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