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華解出來的大便,有點像草莓果醬,顏色暗紅,可以看出來帶有一些血絲和粘液,媽媽一急,趕緊送到附近的小兒科診所。
醫師仔細地檢查,他試試小華的頸部並沒有僵硬情形,用叩診錘敲敲膝蓋,又作了腳底反射試驗,並沒有腦膜炎的現象。他摸了摸肚子,在肚臍下方摸到一塊像香腸般的腫塊,稍可移動。這個腫塊加和*圖*書上嘔吐、血便等現象,證實了他的推測:小華患了腸套疊症。
七個月大的小華一向體力充沛,整天動個不停,卻又白白胖胖的,非常惹人喜歡。今天上午,一反常態地靜躺在床上,臉色蒼白,一副手腳無力的樣子,而且一陣陣的吵鬧,黏著螞媽,哭得媽媽都煩了。
媽媽們碰到腸套疊時,首先要鎮靜和圖書,讓小孩禁食,注意小孩的體溫及脈搏,然後儘速送醫。
腸套疊是嬰兒三至十個月大之內比較多見的疾患,一至二歲的幼童有時也會發生。腸套疊就是部分的腸子塞進了另一段腸管中,小腸可以套入小腸或大腸內,甚至大腸套入大腸的情況也有。一旦腸套疊發生,病兒腸內的食糜就無法順利通過,出現嘔吐及便祕https://www.hetubook•com•com現象,而且供應腸子營養的血管(腸繫膜),也會一起被拉進去,經過一段時間後,就產生血液循環障礙。如果未能及時復元,腸壁會逐漸壞死而產生血便現象,再不處理,會有生命危險。
腸套疊的真正原因不明,主要原理是腸子活動力增加及過度的蠕動,使前後腸管協調不佳而套上。急性腸炎、先天和_圖_書性腸子旋轉不良、腹部受傷、腸中瘜肉或囊腫,甚至感冒引起腸繫膜淋巴腺腫大,都可能是致病的原因。如果未能矯正真正的致病原因(如腸中瘜肉),腸套疊可能一發再發,筆者在馬偕醫院曾碰到過前後發作六次的病例。
到了中午,媽媽才餵了一點奶,小華卻吐了起來。媽媽不死心又餵了幾次,每吃必吐。因為近來盛行腸胃炎,媽媽也不和_圖_書在意,讓小華餓了兩餐,不過情況並沒有改善。她的肚子稍微的脹了起來,脈搏跳得很快,臉上蒼白的皮膚上也滲出了汗水,同時媽媽也注意到小華整天沒有排便,就買了浣腸劑替她灌腸。
治療上要爭取時效,以免套疊過久而不易解開。一般是用鋇劑的「高度」壓力使套入的腸子退回原位。如果不能成功,則需開刀治療,一般灌鋇劑的成功率有九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