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人家的房屋、圍牆等,都喜用柔軟不光亮的色彩,他們要讓房屋部分沉靜,而讓花圃部分熱鬧,花圃不妨色彩繽紛,五色忙亂,而房屋則雅淡無華,不忙不亂。臺港的人一去,不明白這種設計,把房屋改用亮麗的黃牆紅瓦,就失去了動靜對比的調配秩序。再則歐美人家是以庭園為主,住宅為副,草皮廣袤是美的重點,近年為了迎合臺港去的買主,造了許多庭園與居室不成比例的「巨獸屋」,歐美人士視為醜陋而厭惡,而臺港人士卻居以為傲。
我最欣賞清人焦循的累石法,他反對用石灰彌縫石隙,變成假山https://m•hetubook•com.com死景,他把園庭中的一百多塊石頭,隨意散置,稍一移動,性情意致就隨著變換,每逢心情鬱塞,思路不通,他就移置石塊,石塊變態百出,他也思緒泉湧,窗櫺因怪石而活,就像欄檻因蓮菱而活一樣,其中寓著蓬勃的生機,原來園石也全是活的!
庭園中最可喜的是水,有水就有音樂性與生命。池水漣漪或泉水涓涓,有聚有分,有靜有動,有亭有橋。橋不宜高,亭不宜整,池不宜方,水不宜直。有人說庭園的水是眼波,石是瞳子。有源頭流動的眼波,十https://www•hetubook.com•com足表現出活力的豐饒。
中國庭園喜取一個可愛的名字,有一個堂叫「堂堂堂」,有一個洞叫「洞洞洞」,別出心裁,表現出園主人的性情境界,主人不文,園也俗氣,而寓有深意的園名,產生意想不到的個性與活力。
其實中國人是最早也最懂得欣賞庭園的,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把中國人稱為「世界園林之母」呢!只是近年在臺港各地被侷促臭髒的居家環境教得太現實,只想改建加大,只圖坪數實用,不明白什麼庭園比例之美,反成為歐美人士白眼的對象。
庭園花木,最忌縮和_圖_書大為小,蹙直成曲,矯揉綑綁,缺乏生氣。愛它生機自長,使枝枝葉葉,充滿率真的野趣,散發活生生的逸趣。園中最可貴的是老樹,古人看它不是金錢所能購備,所以寓有千秋萬世的精神意義。
中國庭園總是懂得「有餘」,通道之餘有迴廊,屋頂之餘有飛簷,前軒之餘有後宅,前庭之餘有中庭,中庭之餘有后|庭,熱鬧的樓之餘有幽藏的閣,有餘才能接納風月。又懂得留白,虛白之中方有靈氣往來,在其中安神遊息,樣樣活。
中國由於思想文化豐厚,所以對庭園的欣賞也極為深刻多趣,不過,依我看,千言萬語,只要掌握一個和圖書「活」字就能知曉其精髓了:
各種洞門具有框景作用,逐步移動框景也移動,所謂尺幅窗,透視過去能步步換景、刻刻異形,乃是一幅活的畫。
庭園的藝術原來就是思想文化的表現,魏晉南北朝注重逍遙脫出塵網,所以愛的是灑脫自在、魚鳥親人的自然式造園。唐人注重詩禪,又逢國力鼎盛,高亭大榭,池塘竹樹,總帶著詩意的抒情式造園。兩宋人理學發達,花草樹木,都賦以哲思,奇石盆栽,賞蓮頌竹,成為哲人式造園。元明人受了文人畫的影響,講求境界,講求林泉迴遊的秀潤,喜造有畫意、有詩情、有音樂趣味的文人式庭園。清人
https://www.hetubook.com.com受外國番供的好奇炫耀心理影響,引入西方噴泉綠籬,出現中西合璧式庭園。
中國庭園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依山就勢,迎坡築亭,逢石留景,護樹垂蔭。更懂得「借景」的趣味,利用天窗或矮牆,仰借高山遠塔為景,俯借萬家燈火為景,鄰借巨樹叢竹為景,因而無中生有,化小為大,借得妙就靈活。
小徑通道不管成曲線或弧形,都是花園肢體語言的一部分,解說著主人的精神意義,必須布置得有層次有深度,小徑是活的。
在擁擠的臺灣,人擁擠,房舍更擁擠,沒有幾家人可以欣賞庭園,所以每當身臨歐美人家,最賞心悅目的就是他們住家的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