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靈的提昇

忍耐是處境第一法,安詳是應事第一法,退讓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若將富貴、貧賤、死生、變常置之度外,是養心第一法(呂坤)——忍耐、安詳、寬容、視富貴等如浮雲,都從懂得退讓培養出來。
事神不如事心(林芳)——心在神就在,舍心而求神,敬心之外哪裏還有神靈?
以上談「靜」,「靜」是凝聚自身生命力量的好方法。
此心常見在(王陽明)——心在就是敬,無一刻不在就是至誠無息。而要心常在,就不能讓物慾所錮蔽,雜入物慾,此心就時在時不在了。
唯忍足以治心(沈楙德)——治心要用忍字,治事要用恕https://m•hetubook•com•com字,克己要用平字,服眾要用公字,四者以忍為本。
多權者害誠、好功者害義、取名者賊心(二程粹言)——只爭取自身有利,往往損害別人,也容易墮落自己的心性。
快心事來,處之以淡(陳藎)——看穿爵祿財貨只能榮身,不能榮心,不必為快心所惑。
一爭兩醜,一讓兩有(呂得勝)——有利益可攫取,就常忘禮義;有職位可進身,就常忘廉恥,凡見事功可爭,常入權謀鬥爭的醜境。
心動神疲(千字文)心定氣平(薛敬軒)——說話隨便是心的浮蕩,做事嗜速是心的浮躁,心劇動者六神和_圖_書無主,心寧靜者安和舒泰。
心病要怎樣治?其實宋明以來的儒者,都以畢生的實踐,探索過一些藥方,歸納起來,不外乎「敬、靜、不爭、清、淡、退、忍」八個字,下面用最簡短的例句,說明他們的思想,不知對現今社會還有多少用處?
正心、存心、洗心,去人欲盡之矣(魏象樞)——清除人欲,是提昇心靈的不二法門。迷於人欲的,像醉酒的人,人不堪其醜,而醉者自己卻不曉得。
以上談「退」,「退」是退守著道,把禍福得喪看透,不是逃避。
照管此心,無事若有事,有事若無事(蘇濬)——無事時兢兢然不教心落空,有事時和圖書坦坦然不教心散亂。
多營累心,多藏累身(徐禎稷)——貪多務得的人,機心複雜,財多身弱,最後壓垮自己,也敗壞社會。
以上談「敬」,「敬」是使一切德行會聚持久的第一步。
以上談「忍」,「忍」不是冷血懦怯,而是熱血熬煉,忍可以戰勝命運,何況其他?忍保全祥和之氣,為社會造福。
學吃虧、淡嗜欲、習勞苦,求福弭災之道(魏禧)——妒心、名心、爭心、不淡下來,總難以消災。
以上談「清」,「清」的要務在去累,陸九淵所說「內外無所累,自然自在」,就是清的境界。
心靈的提昇、心靈的改革,最近成為一種緊急的呼聲,在宗www.hetubook.com.com教、政治、學術、社會盲亂成一團棼絲之時,大家發現一切病根在於人心的墮落腐爛,於是心病想求心藥,以圖起死回生。
以上談「淡」,嗜欲淡了,心才不為形所役,不做物欲情慾的奴隸,心才能成為自由的主人。
以己為嚴師(張橫渠)——聖人並不在遙遠的國度或古老的年代,不出門就有好老師,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的良心。
君子難進易退,小人易進難退(黃瑜述古語)——君子守道寡欲,所以易退;小人逞才無恥,所以難退。
惟其難忍也,是所貴乎忍之也(沈楙德)——忍貧賤容易,忍富貴就難;忍威武容易,忍柔媚就難;忍怒罵容易,忍譏m.hetubook.com.com刺就難。愈難忍愈見修煉的境界。
心多散亂,清淨難期(陳蓋)——富有富的散亂,窮有窮的散亂,清才是每個人守持牢固的方法。
良心喪而民趨迷,民趨迷而公論淆(崔銑)——如果「愛拚才會贏」成為人人的信仰而不講是非,結果必然是「人慾流而何所極」,全是爭權奪利的場面。
大其心、平其氣,天下無難處之事(潘府)——能恕能容,功夫全在忍。
所守者靜,雖不常有福,但常無禍(孫汧如)——妄行的人,剛受福,不久就受禍;剛立功,不久就獲罪。
以上談「不爭」,「不爭」教我們多克己,少爭勝,晁說之認為:「一心爭勝,連枯木朽株都將成為眼前仇敵。」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