囹圄為福堂?

所以志士仁人,才把坐牢當做反省自修的好場所,俗語道:「一人在牢獄,舉家如觳觫。」居然都不怕。明代的楊文琦還在獄壁上寫道:「此時正可親聖賢,嚴訓勤奉敢廢歟?」把監獄當作人生難得的修道聖地;而陳仁錫更說:「人生事業,閉戶第一;閉戶事業,獄中第一!」中國知識分子竟將坐牢當作莊嚴的事業來看待了。
中國人談「囹圄為福堂」,大抵是效法周文王,必然是在時事不可救藥的時代,豪傑反被罹禍,文王被囚後就演《周易》,司馬遷效法他便在宮刑後努力寫《史記》,即使到了明代https://m.hetubook.com.com的李夢陽,也三次下獄,才成為一代詩宗;盧柟與徐文長,都在械繫以後,文名遍天下。好像困辱幽憂,常常乃是天要開啟他的衷腸,以宣洩他的不平。一生創作的巔峰高潮,常在蒙難階段,平生逸豫以後所寫的東西,反而再也趕不上風波險惡之時了。
但是事情總該有個是非的前提。在今天,壞事被漂白,好事被抹黑,造反有理,出名第一,只要三家以上傳播媒體搶著一炒作,就像攪混了的爛泥水塘,永遠分不清是非黑白了。多少惡魔都引用《聖經》和圖書替自己辯護,誰搞得清楚你是地藏王菩薩入地獄?還是小太保罪有應得,被鞭笞決不為過?普天之下因坐牢而升大官、發大財、成大名的,比比皆是,誰來投下千噸明礬,澄清這歷史的爛泥水塘呢?
笞刑可能淵源於中國,明代的錦衣衛最盛行笞刑,被笞者血肉淋漓,喘息奄奄,何止是新加坡的「終身屁股留疤」而已?明代的忠臣楊爵,得罪了奸相魏忠賢,就下錦衣衛被笞,被笞還得叫做「蒙笞」,蒙主上的恩才笞的!當時刑部員外郎錢洪甫、御史浦鈜兩人上諫救楊爵,又一齊「蒙笞」!三個被打得hetubook•com•com皮開肉爛的忠臣,同被丟置於牢房一角,楊在奄奄一息時,居然以《易經》「困卦」的「困亨貞,大人吉」來勉勵同監的僚友,錢也以「古人作聖之功,就是要在這種地方『收攝精神』呀」來相互寬慰,不久錢浦兩人都囚笞鞭太重而死,只有楊還活著,天天摸著滿身的血斑研究《易經》,堅信天地的理數,乃是「大抑鬱必有大亨通」,還作詩道:「心日灑然塵世外,誤看囹圄作蓬萊」,只要堅持著信心,把多凶多懼的囹圄,作為「進修之地」,囹圄還不止是「福堂」,而竟然是「蓬萊」仙境呢!所https://m•hetubook.com•com以「囹圄為福堂」乃是在忠肝義膽的血淚交迸下鍛鍊出來的一句沉痛的中國話。
又據麗莎的「華盛頓傳真」說:「美國著名強|奸犯巴伏塔才坐幾天牢,就被電視塑造成英雄。『去勢』案中巴比杜夫婦對簿公堂,均獲判無罪,反到處演說拍片,牟取巨額利潤……」讀罷這一連串新聞,倒要為「囹圄為福堂」這句話莞爾一笑!想想中國的法律祖師爺管仲,講了一輩子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全被洋人學走啦!
中國有一句古語,彷彿以「矛盾」為語法,那就是「囹圄為福堂」,說監獄生涯是福氣的由來呢!乍聽之下https://m.hetubook.com.com,誰會相信?
可是一位美國少年費麥可,在新加坡用噴漆在他人汽車上塗鴉,塗髒了六輛車,被新加坡警方關入牢獄裏,並且判以笞刑,要笞六鞭。這事驚動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為他求情。麥可的母親居然趁勢大上美國電視,指笞刑殘酷野蠻,連英國、日本的電視也頻頻出現請願赦免的消息。使這個撒野的小太保,立刻成了全世界的知名人物,出版界、電影界竟紛紛爭購這位「英雄烈士」的笞刑故事,所談價碼足以造就一位美國新富翁。麥可的母親要兒子在牢裏儘量寫些「雜感」之類,準備發財,後來只挨了四鞭,可能便有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