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你可以讓自己不再動氣
我議人人,人人議我

記住,你的言談和思想無時不在影響你的人格和下意識,沒有求證就不要亂說;談到別人時,要覺得他們彷彿就在你眼前,你不會給他們下不了臺。
一個女孩在庭院中玩耍,鄰居太太來訪,跟女孩的媽媽聊天。鄰居太太在談話中,禁不住把自己孩子的許多問題提出來跟女孩的媽媽商討。由於音量過大,在庭院中的女孩全都聽到了。
你可以看到喜歡道人長短的人,他們自己的心態也和圖書都有問題;而當一個人心存邪惡時,就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錯誤。所以,責備別人的人,才是真正需要責備的人,他的譴責,正是內心邪惡的表現。
——小提奧多.羅斯福
我總對一句菲律賓格言極為崇敬:「閉口則蒼蠅不入。」

在我們的生活裏和*圖*書,確實可以體察到處處充斥著「議論系統」,個人的舉止常常會招到「評判」;更糟的是,評判者很少會當面說,卻在背後說閒話,交換一些「不可告人」的流言。那種感覺如同「芒刺在背」,摸不到看不見,卻隱隱作痛,真是「欲除之而後快」。我們既憎恨被別人議論,可是卻又樂於議論別人,於是形成了「人人議我,我議人人」的糾結與矛盾。
女孩說:「懂了。」
和_圖_書背後對他人的議論或扭曲,就像口頭禪一樣,只是一種壞習慣。我們只是做慣了,而養成評論別人的個性。這種個性常是由於某些不愉快的記憶所產生;而責備和議論,則是自己過去罪惡的註解。
為什麼要批評別人?答案很簡單,但不易承認。因為,我們全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從自己的角度向外看,又時常把事實與自己有限的了解混淆在一起。
古云:「不責人過、不發人陰私、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可以遠害矣。」
女孩說:「當然不能。」
鄰居走後,女孩的媽媽覺得所談的問題對那位孩子的關係影響很大,怕女兒聽了傳出去不好。於是把女兒叫到身邊,問她:「假使鄰居那位媽媽把錢包留在我們家,我們能不能把錢包送給旁人?」
從此以後,女孩知道人家信任自己而說的一段悄悄話,或者一些閒言閒語,只能留在心裏,絕不能說給旁人聽,甚至加和圖書以論斷。
我開始檢討,在人生不同階段裏我對別人的批評論斷,不禁使我的心生出罪惡感來。我又問自己,我是否也在背後論斷別人?這時,就更覺得羞愧,因為我也犯了這種毛病。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有批評別人的毛病。
媽媽說:「今天她留下了比錢包更寶貴的東西在我們家,她在這裏說的許多事,會使某些人不愉快。這些事情,都不是我們的。雖然她留在這裏,但仍是她的,我們絕不能拿來送人,妳懂不懂?」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