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一、假如你投稿

要懂得把稿子寄給誰。如果稿子是為某一家雜誌寫的,通常是寄給這家雜誌的編輯部。如果為報紙寫稿,報紙有副刊、有專刊,並且一家報紙往往不止一個副刊也不止一個專刊,你得在信封上指明是寄給那個副刊(或那個專刊)的,不能籠統的寄給「編輯部」。有些投稿人,在報頭下看見發行人或社長的名字,就把他的一首小詩「投」給發行人,那是弄錯對象了。
有時候,摺疊後的稿紙仍然嫌大,裝入封套以後漲得滿滿的,在剪開封口的時候,很容易被剪刀剪破。加以封口的地方被漿糊黏住,非撕破一塊抽不出來。好好的一篇文章,因此弄得支離破碎,太可惜了。
姓名和地址,必須一筆一畫寫清楚,因為姓名和地址無法根據上下文「推知」,潦草不得。很多刊物的稿約上說:「如需退稿請附貼足回郵寫好地址的信封」。這一條,投稿的人最好能忠實履行。
一篇描寫寒冷的文章,在夏天寄出,也很難得到發表的機會;絕大多數編輯相信,它應該在冬天刊出。如果你寫的不是寒冷而是高山避暑,情形一定不同。
有些投稿人在信中歎病訴窮,迫切需要稿費,希望編輯能從寬選用他的稿子,編輯會不會照辦呢?雖然沒有一個編輯肯公開承認,實際上他審稿的態度不會因此「網開一面」。他要的是好稿子,祗要稿子好,不問那作者家產萬貫抑或貧無立錐,身強力壯抑或病愁懨懨。他不是社會問題改良者,也不是在慈善機構供職,他祗是編輯而已。
所謂寫得不夠好,意思是:不能勝過跟你同時向這個刊物寄稿的那一批人。須知:每一次投稿是參加一次大競賽。
經常寫作的人大都委託文具印刷店代印自己專用的稿紙。有人喜歡用長而狹的稿紙,有人喜歡在稿紙上部留下很大的一片空白,有人喜歡印比較大的方格,有人用比較厚的紙。有人選用很薄的紙,把他的文章複寫成兩份,一份投出去,一份自己保存,以防稿件在編輯臺上遺失。自印專用稿紙的人,喜歡在紙端印上自己的名字。

退稿

m•hetubook.com•com
退稿,對投稿人是一種打擊,令人沮喪。大家都這樣說。可是,這是一種無可避免的打擊。人生途中必定有挫折,人經歷種種挫折達到目標,也通過一次又一次「打擊」變得堅強成熟。投稿如此,其他上進的途徑也莫不如此。

通訊處

有人希望他的稿件在他指定的日子見報。一個初次投稿的人,萬勿對編輯抱這種期望。即使是投稿很有經驗的作家,與編輯平素相識,他也要先與編輯商量,問有無困難,如果答案圓滿,他再將文稿寄出。
有人寫地址祗寫街道門牌,不寫縣市名稱。於是問題來了,你究竟住在臺南?嘉義?花蓮?固然,郵戳上有地名,可是,郵戳有時模糊不清,結果,這稿件成了「死稿」。這是作者的損失,而這損失是作者自己造成的。
稍長一點的文章都可能「過重」,過重郵件要加貼郵資。投稿的人要養成判斷郵件是否過重的能力。

稿紙

這樣的信,一定使編輯精神一振,對你那篇文章另眼相看。
最可能的答案是:寫得不夠好,或者,文章雖好,與他們的刊物「性質不合」。
投稿人把稿子寄給編輯的時候,要不要附一封信呢?
有些人要求:稿件如果在十月以前發表,請將稿費寄往甲址,如果在十月以後發表,請將稿費寄往乙址。你也不可如此要求。
你一定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人被退稿七百次,被退回來的稿件裝滿了一隻箱子。後來,這位投稿人成名了,所有的刊物都向他拉稿,他打開那隻箱子,把從前退稿一篇篇拿出來,結果都登出來了。
有人在習慣上把通訊處寫在稿末,有些徵稿啟事也都要求「稿末註明通訊處」。題目和筆名在稿端,真名和通訊處在稿末,分散兩地,處理稿件的人要「瞻前顧後」,並不是理想的辦法。
除非有特殊理由,寄稿時也不必以編輯人為受件人,祗寫明那個副刊(或專刊)的編輯室就行了。
如我們在前面所說https://m.hetubook.com•com,編輯每天要處理幾百封信,工作十分忙碌,有經驗的投稿人,會設法使編輯在處理他的文稿時,省掉任何不必要的動作。編輯要看的祗是稿子,是不是好的稿子,信,是他的額外負擔。
投稿人最好能知道編輯檯上的工作習慣,為配合他們的工作習慣,最好把通訊地址和真實姓名寫在稿紙第一張第一行的邊線旁邊,讓它和文章的題目及發表時的筆名聚在一處,一覽無遺,便於處理。
這個故事諷刺編者也諷刺了作者,但是,它在告訴我們,退稿對作者所能產生的意義,如果不經過七百次退稿,那位作者後來能否成名,大成問題。
投稿人先盡其在我,平復退稿引起的憤怒之情,然後研究:為什麼會退回來?
有些初次投稿的人,自己用鉛筆、複寫紙在白紙上畫格子,有人用油印。使用這種不美觀的稿紙,也是「外行」和「資淺」的標記,編者很可能因此低估你的水準。
通訊地址不明的稿件,如果不合刊用,無法退還,如果被採用,又無法匯付稿費,以致報刊的編輯部經常有許多稿費待領,和更多的無主「死稿」。
稿子如果不止一頁,(通常都不止一頁),要用迴文針或大頭針「別」起來,以防其中一頁散失。
許多賣文者,一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賣文章,第二個階段賣名,第三個階段賣關係賣交情。最可貴的還是賣文章。
當然,凡事不可一概而論,例如下面這封信:
有時候,來稿不用封套裝起來,而是捲成一個緊緊的圓筒,外加一張白紙做筒皮,收信人的地址就寫在筒皮上。「揭皮」時一不小心,傷筋動骨,連裏面的文章也撕破了。
在習慣上,印的文稿可以照印刷品貼郵資寄遞。郵局對寄遞印刷品的規定是:封套不得密封,信內不得夾寄信函,也不能在稿前稿後有「附言」。這些規定,寫稿的人一定要遵守。
永遠不要怕退稿。退稿是鍛鍊,是生長。一個投稿者,何時畏懼退稿,他的創作生活何時開始萎退。
按情理,作者把hetubook.com.com自己的心血結晶交到別人手上以後,一定非常關心對方的反應,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可是,有人卻把他和對方唯一的交通線切斷了,他忘了寫明通訊地址。犯這種失誤的人比比皆是。
編者先生:
稿紙是一種印上格子的紙,由文具店出售,通常分三百字、五百字、六百字三種。
稿子寫好以後,要裝入封套,裝封之前,先加摺疊。摺疊,最好使第一頁有題目有名字的地方露在外面,以便查閱。有些人在投稿的初期,喜歡把稿子反疊起來,寫字的一面朝裏,摺疊時又像學生做手工,直疊斜疊,摺出許多花樣,拆開的時候好麻煩。除了浪費雙方的時間之外,沒有別的用處。
稿紙如果反光,作者和編者的眼睛都容易疲勞,應該避免用反光的紙。
稿紙也有三百字的,二百五十字的。稿紙的下角照例印明這張稿紙一行多少字,全頁一共多少行、多少字。
寫稿為什麼要用「有格稿紙」?因為作者和編者都需要計算一篇文章的字數。就計算方便而論,最好用五百字稿紙。為什麼要計算字數呢?因為,一、文字與大眾傳播工具發生密切關係,二、文學商業化。這兩件事實,使某些人把一篇文章拿在手上的時候,迫切需要先知道這篇文章在報上占多大篇幅,在廣播中占多少時間,以及這篇文章的金錢代價是多少。
有些投稿的人要求:稿件如果發表,請將稿費寄往甲址,如果退稿,請退乙址。你不可如此要求。
有人在稿件寄出三天之後,忽然想起忘了在稿端註明真實姓名,再發一封信去要求增補。也有人在稿件寄出一周之後,又想起在第四段和第五段之間應該另加一段,第二段的某句起到某句止應該刪去,於是把要加要減的地方寫出來,請編者代為動手。這一類的希望,在稿件浩如煙海的編輯檯上,究竟能否變成事實。那就完全要訴之於渺不可知的運氣了。
我是一個計程車司機,晝夜駕車在馬路上跑,因此看見許多你們看不見的事情,有些事情發生在車內後座上,那裏是一個小世界。我現在把幾件特別有味的事情寫出來——hetubook.com.com

文章的段落太長也可能造成退稿。我們常常發現,一篇三千字的文章祗分成三,四段,這也會造成工廠作業的不便。段落要短,在報紙副刊上發表的文章,段落尤其要短。
如果文稿較長,有經驗的作者,多半在稿外作一簡明的提要,使編輯能立即判斷這篇文章是否合乎他的需要。寫提要與其用信,不如寫在稿前,使之成為文章的一部份,此稿如獲選用,提要也會一併刊出。
用無格的稿紙寫稿,無異自己告訴編者:「我是一個不夠格的投稿者」。
有些作者,不知道體諒編輯的處境,他把自己的住址寫在信封上,把筆名寫在稿紙上,把真實姓名寫在附給編者的一封信上,這樣處理稿件的人,要從三個不同的地方去搜集這位作者的通訊資料。他每天要處理幾百封信,你想,這豈不大大的增加了他的工作負擔?
答案是不可以。你每一封信、每一件稿都得重新註明地址,都得附上貼足回郵的信封。常投稿的人,最好把通訊地址和真實姓名刻成一枚橡皮圖章,隨手蓋用。
投稿人對退稿先要有心理準備:這完全是一件可能發生的事,甚至接二連三的退稿都有可能。我們先把它列入「預算」,準備支付代價。
同樣的理由,寫稿不要用太淡的墨水和太細的筆尖。
何況,文稿內夾信,違反郵章,構成欠資。欠資的信,很可能被收發退給原寄件人。
有些作者認為,我已向你投過三次稿,前三次都已註明通訊處和真實姓名,第四次還不可以省略嗎?
如果你要搬家,最好在搬家以後再投稿。如果在稿件寄出之後搬家,你最好自己安排轉信的問題。
當然,編輯可能「瞎眼」,可能漫不經心,忙中有錯,可能真的在搞「小圈子」。不過,在今天的編輯行業中,這都是極少的事例。

有人祗把筆名和通訊處告訴編輯,沒有真實姓名,開稿費的人誤以為那筆名就是真名,可是郵局又偏偏憑m.hetubook.com.com身份證領款。結果,他只有請報社開他的「真名」重匯一次,報社增加麻煩,作者也不能在預定的日子裏收到他應得的報酬。

封寄

投稿的人必須在他的稿上註明自己的通訊處。如果文章用筆名發表,還得註明真實姓名。
分辨某種文章適合某種刊物,是一種能力,培養這種能力要較長的時間。在未獲得這種能力前,唯一的辦法是把退稿改寄給另一個刊物,如果又被退回,再換個刊物試試。
一個刊物也不能見「好」就登,它有它的立場,有它的發行旨趣,它的風格。它對來稿有選擇,它排斥「氣味不投」的文章,即使那是一篇好文章。  如果你把你寫的新詩,投給一群老先生集資印刷的刊登駢體文和律詩的園地;或者把一篇贊成離婚的文章,寄給天主教辦的刊物;或者把一掬感傷的眼淚,擲向戰鬥性的編輯檯,或者對「中國語文」的讀者談飛彈的發展,其結果不難想像。

附函

接著,像處理我們所受到的其他「打擊」一樣,把它轉化為教訓和經驗,轉化的方法是反省與檢討。
如果你把文章寫在無格的白紙上,勢將每行字數不一定,每頁的字數也不一定。這樣的原稿,會在編輯排印的作業中引起許多麻煩,所以,這樣的稿件極少有被報刊採用的可能。
投稿人所以要在稿前或稿後附一封信,自有他打算藉寫信達到的目的。事實上,這多半是徒勞。舉例來說,投稿人在信中很客氣的說,他的程度很差,這次是第一次投稿,自己知道寫得很壞,希望編者先生指教。編者在看到這樣一封信之後,最可能的反應是,立即把稿件退回去。他不能考慮利用一個「程度很差」的人所寫的第一篇稿子。
經過反覆不斷的投與退,原稿上會顯出弄髒弄皺的痕跡,編輯一望而知是「走投無路」的舊稿。有些編輯的自尊心很強,不願用被別人拒絕過的文章。這時你最好把原稿重抄一遍再投。
有時候,退稿是由於令你想像不到的因素。例如,一張紙兩面書寫,兩面書寫會使印刷工廠造成作業上的困難。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