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他追上了太陽,可是,他也累死在路上。他的頭髮變成森林,他的眼睛變成星星,他的骨骼變成山脈。(□注意一連三句句型相同。)他的故事一代一代傳下來,變成中國的神話。——完了。
问:感覺更逼近了。
问:苛政怎麼會這麼可怕,苛政究竟是甚麼樣子?
问:這豈不是「繁」比「簡」好?
答:這是寫夸父逐日的動機。原來的資料沒有提到動機,而人物的動機是很重要的。
问:把題材「吹」起來之後,還要不要簡潔?
问:記得,第一句是「孔子過泰山側」,——
答:對,它對文義沒有多大影響,對「文氣」很有影響,有了它,不增加讀者的了解,沒有它,卻削弱了讀者的感受。在這裏,「可是」是一個急轉彎,它暗示你,你期待的你焦慮的事件要發生了。你繼續念吧。
问:於是,他起了一個念頭:跟太陽賽跑。他自信比太陽的馬車跑得更快,可以讓太陽王子認輸。
问:那漁人又是怎麼回答的呢?
答:非但沒寫他失敗,還繼續寫他的強大。不能讓他一下子就失敗,失敗得太快,就不是「吹」了。夸父雖然還沒有失敗,他的弱點已經暴露出來,後來終於失敗,也就很合理。你念下去。
答:以《桃花源記》為例,漁人進了桃源以後,住在桃源裏的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然後又「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寥寥幾筆,也是簡潔得很。近代有人用七律的體裁加以發揮,有一首是:「漁舟誤入港三叉,屋舍儼然笑語嘩。洞口桑麻傳幾代?」(〇這句問得有意思,我每逢看見大樹,總是忍不住要想:這棵樹甚麼時候種的?多少年了?)「庭前雞犬屬誰家?」(〇對,對,我們到親戚家去,看見親戚門口一群鴨子,當時就曾經問他:這是你們家養的鴨子嗎?)田園豈植靈芝草?(〇這一句的意思是?)世外桃源不是仙境嗎,仙境應該有靈芝草是不是?下一句是「兩岸何多碧桃花?(〇對,對,我也有這個疑問,人家寫世外仙境,多半寫松柏參天,陶淵明寫的是一望無垠的桃花林,我也奇怪。)借問村翁示一二,快聆高論舌粲花。」
问:有些故事,好像是一開頭兩個球隊就打起來了,慢慢看下去才弄清楚雙方的面貌。
答:中國的古典神話,有一條是「夸父逐日」。書架上有《辭源》,你把「夸父逐日」查出來看一看。
答:公認繁本的文學價值高。https://m.hetubook.com.com
问:桃源裏的人怎麼回答?
问:萬里無雲的好天氣,怎麼會下雨?地上的人覺得奇怪,一齊仰臉望天。他們望見一團黑影靠近太陽。太陽的半邊被黑影遮住了。又過了一會兒,太陽完全被黑影遮沒了,太陽的光線只能在黑影四周瓖上一道白邊兒。這時,寒冷的雨點嘩啦嘩啦撒滿大地,陰慘慘的風吹得人人心驚。怎麼啦?難道有甚麼怪物把太陽吃掉了嗎?受驚的人們大哭大叫,大聲祈禱。——哇,精彩!
问:我喜歡柳宗元的寫法,一句「無苛政」畢竟太簡單,不夠味兒,不過癮。他的這種寫法,我也可以學嗎?
问:下面是:可是,他離太陽近了,才知道太陽光那麼熱,他在寒冷的北海裏住慣了,熱得有點受不了。(□注意,這一段開頭有個「可是」。如果沒有這個「可是」,對「文義」並沒有影響,你念出來試試看。)他離太陽近了,才知道太陽光那麼熱,他在寒冷的北海裏住慣了,熱得有點受不了。(□你和上一段連起來念念看。)太陽王子!看你往哪裏逃!他暗暗得意。他離太陽近了,才知道太陽光那麼熱,——
答:《水滸傳》有所謂簡本和繁本,你知道吧?(〇不知道。)據學者研究,《水滸傳》這部小說,在很長的年代裏,經過好多位作家補充修改,作家把很多情節「吹」起來。這種版本叫繁本。後來開書店的人另有想法,他認為一般讀者看小說是要看更多的情節,於是增加了梁山好漢征遼和征方臘兩件大事,這樣一來書更厚了,印刷成本太高了,書店就找人動手刪減,把「吹」起來的部分簡化了,很多地方變得簡略了,這種版本叫簡本。你將來到大學裏研究中國文學,——如果你在這方面有興趣,——不妨拿繁本簡本對照閱讀,看看能有多少發現。
问:對,對,很有意思。陶淵明先生當初為甚麼不這樣寫呢?
问:好像斷了氣。
答:柳宗元的「苛政猛於蛇」,是從「苛政猛於虎」發展出來的,那苛政兩個字,到了柳宗元筆下,放大成一大段文章。泰山側的婦人只說了三個字,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了多少字?由他汪然出涕算起,一共兩百二十多個字,我們要注意的,就是他把「苛政」放大成兩百多字。
问:吹?——怎麼吹?
问:下面是「太陽王子!看你往哪裏逃!他暗暗得意。」這一行又是單獨成段的,也是要引我們特別注意嗎?(□是的,要拉長時間,加強你的期待和焦慮。拖得太久也不行,下面該揭曉了。)
问:好,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八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簡古得很!m•hetubook.com.com
答:最高潮後面不能立刻剎車,得有一些迴蕩。上面這段文字,在氣勢上是迴蕩,在意義上是解釋夸父失敗的原因。
答:我們沒有理由問這個問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等一的好文章,《家語》記載孔子過泰山側那一段也是一等一的好文章,——至少也是一等二的好文章。剛才我舉這兩個例子給你聽,僅僅是說怎樣使題材膨脹,讓許多細節呈現出來。這跟文章的好壞沒有絕對的關係。
问:北海的氣候非常寒冷,而且永遠一片漆黑,即使是太陽從天上經過的時候,也不過是在遙遠的天外出現了一個白點。(□介紹了太陽王子和夸父之後,接著寫兩個人的處境不同。由於處境不同,夸父受到刺|激,才去和太陽一爭長短,兩個不相干的人這才發生了糾纏。所以這幾句話很重要。)孤獨的夸父,蹲在那兒很不快樂。他知道太陽王子那麼英俊,那麼活潑,那麼受人歡迎,(□注意這一連三個「那麼」的用法。)心裏很不服氣。他想:「我甚麼地方不如太陽?太陽憑甚麼那樣驕傲?」
问:在遙遠的北方,叫做北海的地方,住著一個巨人。他的身材太大了,一只腳可以踩沉一條輪船,一口氣可以吹走一座冰山。(□注意這兩句的寫法,兩件事並列,兩句話句型相同,這叫排比。)他蹲在那兒也像一座山那麼大。這個巨人的名字叫夸父。
问:我怎麼沒有這個感覺呢,老虎快把她一家人吃光了,她居然不搬家,不逃命,「無苛政」三字怎麼能算是充足的理由呢。
问:寫得好!寫得好!文章應該這樣寫是不是?
问:怪可怕的。
问:我來找。題目:追太陽。本文:太陽是個英俊的王子,他住在東海裏面一棵大桑樹上,那棵桑樹大得像一座山。(□日出扶桑。)每天早晨,太陽王子駕著白色的馬車,帶著金箭,出來旅行。他從萬民頭上經過,一天之內走遍世界。人們仰起頭來看他,只能看見一團白光。(□太陽神是坐車的,用六條龍拉車。)晚上,太陽王子回到那棵大桑樹上休息,第二天早晨再出發。他每天不停地奔馳,從來沒有間斷過。——好像是個兒童故事?
答:就《水滸傳》來說是如此,別的作品又未必,我們不能任意推論。
答:哪種寫法比較難?
问:有一天,夸父遠遠望見太陽在天邊出現,就邁開大步,飛奔直追。他的腿是那麼和圖書長,(□注意:前面先介紹了他的高大。)三步兩步就走出北海,跨上太陽的軌道,太陽在他前面越來越大,(□不說越來越近而說越來越大,更能表現逼近的感覺。)不再是一個小白點,而他的影子也越來越長,從天空一直落到北海裏。
答:柳宗元有篇文章,叫《捕蛇者說》。(〇我知道,這篇文章我見過。)這篇文章是說「苛政猛於蛇」,苛政兩個字到他手裏就具體得多了。你記得不記得那個捕蛇的人怎麼說?(〇他好像說,收稅的差役到了鄉下凶惡得很,那些句子我是不記得了。)他說:「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我們不必背誦原來的句子,只要引述他的大意。你想想看,《捕蛇者說》是怎麼寫的?
答:我也沒看見漁人的回答。也許寫詩的人認為不需要回答,單是這些問題就很有意思了。
答:文字十分淺顯,適合少年兒童閱讀。不過這個故事的意義很豐富,我們也可以看。文章開頭先介紹太陽。
答:泰山旁邊有老虎出沒,把一個婦人的丈夫吃了,把她的孩子又吃了,可是那婦人還不肯搬家,甚麼原因呢,因為當地「無苛政」。這無苛政三個字真是簡潔,讓人看了像聽到一聲迅雷。
问:這個「放大」,有甚麼具體的方法沒有?
问:《水滸傳》的簡本、繁本都太遙遠了,手邊眼前有例子沒有?
问:這一句是:他離太陽越來越近了。
答:作者換了個角度,寫地上的人群看見了天象的變異,這是側面描寫。競爭的劇烈,夸父的強大,夸父的危機,都從側面表現出來了。有了這一番描寫,不但夸父逐日是一件大事,夸父的失敗也是一件大事。這一段文字,就是所謂「最高潮」。下面呢?
答:寫了太陽越來越大,接著再來一句影子越來越長,你有甚麼感覺?
答:最後這一段,也是一個迴蕩。這一段在文義上有餘不盡,好像夸父死得不甘心,死了還要表示反抗,使人覺得回味無窮。高潮和迴蕩,你好好地玩味一下,下次你到了海邊上,別忘了看那海浪,海浪一個接一個滾過來,越滾越大,高高地撲在岩石上,落下去,往後退,變成小浪,小浪再湧到岩石底下,再退回去,再湧回來,再退回去。然後才消失。
答:要不,太史公怎麼遊歷了名山大川之後,文章才越寫越好呢?
答:當然要。不過用這種籠統的詞語來說明寫作技巧是有困難的,我們還是探討實例。「苛政」由兩個字演成兩百多字,是一個例子,武陵人和漁人之間和_圖_書
本來只有兩個話題,現在多出來八個話題,又是一個例子。
答:「苛政猛於虎」的故事,你還記得吧?
答:好,下面柳宗元就描寫當地老百姓的苦況。捕蛇者三代住在永州,從前和他祖父同時住在這裏的人家,十家之中賸不下一家了,和他父親同時住在這裏的人家,十家之中只賸下兩三家了,和他自己同住在這裏的,十家之中於今不到四五家了。那些家庭都哪裏去了?「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為甚麼呢,稅太重了,官府催稅催得太凶了,老百姓活不下去。那捕蛇者說,即使我明天被蛇咬死,我也比別人活得久,比別人活得舒服。
答:當然,「簡潔」好,「簡略」不一定好。像「孔子過泰山側」那樣的文章,後人尊之為「簡古」,簡古又和簡潔、簡略都不相同。
答:這一句單獨成段是不是?(〇是。)為甚麼要單獨成段呢?(〇不知道。)這表示這一句非常重要,把它放在醒目的地位。這是分段的一種技巧。(〇這一句為甚麼特別重要?)這一句寫出了夸父一直在追,已經追了很久,已經接近目標,一旦追上了,真不知道會發生甚麼樣的事情。這一句製造了緊張和懸疑。你再念下去。
答:當然可以。(〇要怎樣做呢?)這個辦法可以稱之為「放大術」。(〇放大?)你看,雖然兩個字變成兩百多字,也只是把「苛政」兩個字放大了,說來說去不離開苛政的範圍,只不過是苛政更明顯、更惹人注意了。
答:他沒有針對這些問題把答案一條一條寫出來。他另外有一首詩,替桃源裏的人出了幾個題目問漁人。這首詩是:「自從攜眷入花汀,世外珍聞絕耳聽。徐福求仙可返境?」(〇徐福帶著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出海求仙,那可是當時的大新聞!)「蒙恬鶴壽到遐齡?」(〇名將蒙恬,早教趙高李斯給害死了,老百姓還指望他長壽呢。)老百姓還關心萬里長城修好了沒有:「長城萬里民苦役?」老百姓還關心愚民政策推行到甚麼程度了:「竹簡燒殘誰識丁?」下面是結束:「願借清談告消息,人間掌故要細聆。」
问:剎那間,黑影突然消失了,大地震動了幾下,依然是晴朗的天氣,一切恢復正常。(□仍然從側面描寫,可是下面要回到正面的主線上去了。)原來當夸父追上太陽,正想要超過太陽的時候,他實在支持不住了。他累得難受,也渴得難受,終於倒了下來。他倒下來的時候,造成地震。他倒在大河旁邊,一口氣喝乾了河水。(□這是正面寫夸父失敗,和側面互為表裏。)當他快要追上太陽的時候,他的力氣就已經用盡了,汗已經流乾了,那時他過於興奮,照樣支撐下去,等到他忽然倒下來,就再也不能爬起來了。(□注和圖書意三個「了」字的用法。)他的生命已經消耗得乾乾淨淨。
答:下面正式進入正題了。
答:書架上有一套讀本,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用這段簡古的記載「吹」成的。
问:汗水從他身上流下來,滴在地面上,好像下了一場大雨。(□你看夸父多麼高大!)太陽的強光也逼得他睜不開眼睛。(□作者趕緊補上一筆:太陽也不是弱者!兩強角力,這才驚天動地。)「我一定要追上太陽,超過太陽!」他的決心一點也不動搖。他閉上眼睛,(□因為前面說太陽的光很強。)張著大口,(□前面說過太陽光很熱。)拼命前進,他吐出來的氣吹走了滿天的烏雲。(□前面說過夸父非常高大,不是一個凡人。後面這些話,都是前面發展下來的,前後照應,也是行文常用的技巧。)我以為「可是」之後,夸父就失敗了,怎麼還沒有?
问:海浪跟作文居然有關係?
答:介紹完了太陽,接著介紹夸父。這種寫法,有點像電視轉播球賽,開賽之前,電視記者先把甲隊乙隊介紹一下。這種寫法清楚明白,技巧也不困難。
答:少了「可是」,有甚麼感覺?
问:沒有「絕對」的關係?是不是有時候也有關係?是不是過於簡略也不一定好?
答:那是因為你年紀輕,不知道到底甚麼是苛政。孔夫子周遊列國,考察政情,深知民間疾苦,他一聽到「無苛政」,馬上就明白了。他不必再問任何問題,就告訴弟子:「小子志之,苛政猛於虎也。」
答:下面一句是甚麼?
答:還有呢?
问:請你再多舉幾個例子。
问:簡本和繁本,哪一種文學價值高?
问:他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這種蛇奇毒,它爬過的地方連草木都活不了,但是這種蛇的肉可以入藥,是治大麻瘋少不了的藥引子。(□以毒攻毒!)太醫需要蛇肉來配藥治病,政府就定下辦法,永州的老百姓可以用蛇抵稅。有一個人世代以捕蛇為業,(□他每年到了繳稅的時候就繳一條蛇。)他家裏有幾個人被蛇咬死了。(□死的是他的祖父和他的父親,他自己也有好幾次差一點送命。)柳宗元勸他改業,(□柳宗元問他要不要改變一下,以後別捕蛇了,和別人一樣繳稅。)那人馬上流下眼淚來說不行。
答:寫劇本的人管這種方法叫「吹」,這個「吹」字,比放大更容易領悟。(〇吹?吹牛的吹?)是吹氣球的「吹」。你把氣球吹漲了,吹大了,氣球還是氣球,你吹進去的氣都在汽球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