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問

问:這四句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有很多意思沒有說出來。(□有餘不盡。)他沒說出來的,好像並不是落花。(□言外之意。)這就得請你解釋一番。
问:同學。
答:誰寫的?
答:我來替他補充一個吧。春風春雨有時好/春風春雨有時惡/春風不吹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同樣是寫落花,這四句比較有味道是不是?
答:你再念念「今年花似去年好。」
答:詩比文更難說個明白。詩有詩理,跟文理不完全相同;詩有詩法,跟文法不完全相同。
问:句子明白,整首詩的意思也很明白:他要找一個失去的人,可是怎麼也找不回來。
答:你可以說它毫無意義,隨手摔進字紙簍裏。你也可以解釋它,發揮它,演講兩個小時。讀詩讀了名家的解說,你才知道解詩和作詩同樣不簡單,從簡單一句話背後找出豐富的意義,所有難懂的地方都能懂,所有不連貫的地方都連貫起來。「名高好題詩」嘛!名氣、地位到了那個程度,讀者不再用成見排斥你的詩,敞開心靈接納你的詩,自動跟你合作體會你的詩,一首「越看越不懂」的詩可以變成「越看越懂」。
答:這又分兩種。你聽這一首:在那忘了名字的地方/登嶺摘星/形影飄飄羽化/夢裏醉裏/那山越來越高/那星越來越大/年年月月/摘星的人兒變小了/是什麼時候/你,我,都已縮到地平線下?/你覺得這首詩怎麼樣?
答:好,這是一種。下面介紹另外一種:每天/打開房門/只看見地球自轉/尋人廣告呼喊你的名字/天涯海角都傳遍/海枯石爛/迴聲一雁/奈何天/浮雲片片/
答:那,你就寫另一種詩。你聽:往事如煙,過去算了/舊夢無憑,醒來算了/碎琉璃,黏不牢和圖書/留得青山在/春天會再來到/江南岸,又綠了/三月花開得比二月茂/今年樹長得比去年高/啊/往事如煙,過去算了/
答:也還言之過早。詩的韻不只是腳韻。我們索性把你的詩再改一次:冬天依然寒冷/而春天遙遠/老農默默/床邊藏著一罈種子/在這四句詩裏面,天,然,寒,遠,邊,罈,也都是韻。
答:如果詩心所凝的那一點是手,詩心所聚的那一刻,我覺得是回程的車上。去的時候,注意力在手上,回來,注意力仍在手上,熱鬧好玩以及風景都不重要。你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到了徐志摩: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到了你們,手裏握不住海浪,握不住海鷗,握不住帆影。可是你們的手仍然緊緊握著。
答:寫詩怎麼會是大事?
答:詩,要講究「韻」,但是不一定「押韻」,押韻是在詩句最後一個字安排腳韻。現在有很多新詩都不押韻。不過,如果你初學乍練,沒有把握,那就押韻吧,押韻比較安全,如果你寫出來的東西不大像詩,押了韻就像多了。
答:就拿你的遊記來說吧,你們出發,唱歌,喝汽水,埋空罐,取龜蛋,由頭到尾,是一連串,是一整天。如果你不寫遊記,寫詩,你多半得把一連串縮成一個點,把一整天縮成一刻。
问:剛才把夏天說成一樹蟬叫,是把抽象的說成具體。(□不錯。)把冬盡春回的希望說成老農收藏的種子,也是把抽象的說成具體。(□對。)
答:不然,詩常常把具體的說成抽象的,又把抽象的說成具體的。
答:這四句很好,不押韻也可以。如果你想押韻,這回恐怕得改動句子。冬天到了/春天在哪裏/那邊住著一個老農/你去問他的種子/
问:下面我寫的是:冬天到了/春天還很和_圖_書遠/只有老農夫不聲不響/藏起他的種子/
问:不同的地方在那裏?
答:老師有沒有舉正面的例子呢?
答:也押了韻。你也許現在應該寫這樣的詩,這種詩引起的抵抗力比較小。——我是說「也許」,「現在」。
问:沒有。他說到這個地方,下課鈴響了。
问:詩的語言很抽象嗎?
问:我們老師說,詩應該明白如話。(□好。)可是整首詩也應該有言外之意,不要太淺太露。(□好!)他舉的例子是: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他說這四句詩明白是夠明白,可是沒有餘味,不過是歎惜自己老了,——老了又怎樣呢?落花不掃又怎樣呢?
问:這一刻呢?
答:我可不敢替你出主意,你最好去問你的老師。聯考作文題為什麼一直沒有詩?主要的原因是,閱卷評分的標準難定,比散文更難客觀公正。喜歡某一種詩,愛之欲其生;討厭某一種詩,惡之欲其死。
问:人家不說是牽強附會嗎?
问:昨天,我們的作文課堂上發生了一件大事,老師忽然出了個題目要我們寫詩。
问:這麼一比較,還是應該押韻,押了韻才像是詩。
问:秋是裸體的女神,落葉是她的隨從。——這句詩怎麼樣?
问:下面落葉一句呢?
答:他有詩才。「裸體」使人想到水落石出,木葉盡脫,也想到涼風起天末。如果能含蓄些更好,例如,「秋,你是裸體的嗎?」
问: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魏,蔣沈韓楊,還是不像詩呀。
答:如果作詩,你也許得說去時握的是物質,來時握著一個生命。詩有詩的語言。和-圖-書
答:也很好。如果稍作修改,可以寫成「在落葉的前呼後擁中走來。」不過,詩有一種手法,上一句和下一句不一定很連貫,每一句像一個島嶼沒有安排渡船,不過它們仍然是一組群島。「秋,你是裸體的嗎?」下面一句不妨是「你把布告寫在落葉上。」一葉落知天下秋嘛。再下一句不妨是「每一張日曆上都堆著蕭瑟。」三句中間沒有什麼因為,所以,以致——
问:這一個點是什麼?
问:這詩什麼意思?
问:押韻不是就不自由了嗎?
答:他們有沒有想到,萬一聯考作文要你們寫詩怎麼辦?
问:是啊,有備無患。詩該怎麼樣寫?究竟要不要押韻?我們很有一番爭論。
问:詩,不是也有韻腳響亮,句法整齊,句句清楚明白的嗎?
答:你可以用這個比喻寫到底:由第一筆到最後一筆/都貯在農家的種子裏/你也可以撇開這個比喻:農夫默默的抽煙/心裏只懸念他收藏的種子/
问:每一句明白如話,可是整首詩是什麼意思呢?
答:如果是這四句,你即使想牽強附會,能附會上去嗎?
答:你認為能,就能。
问:冬,刮乾淨了畫布/春天還在準備顏料/農夫默默的抽煙/只懸念他收藏的種子/沒有韻了?
问:現在照你的定義,這詩理詩法是怎麼回事?
问:這是拿畫油畫作比喻。
问:可是同學們直抱怨呢。
问:考試領導教學嘛!聯考作文幾時有過詩啊?和-圖-書
答:春風不吹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這兩句詩有比喻的功能,讀了這兩句詩,我們可以立刻想起許多事情來。父母總是愛子女的,有人說,如果世上沒有母親,所有的兒童都會在四歲以前死於麻疹。「春風不吹花不開」。可是,父母對子女如果一昧溺愛,該自立的時候不讓他自立,該受挫折的時候不讓他受挫折,到他十五歲二十歲的時候還要用襁褓包住他,那反而把他害了。「花開又被風吹落」!
问:去時握的是空罐,來時握的是龜蛋。
答:依我的感受,是你的手,你的手是個關鍵,先握著汽水罐,後握著龜蛋。
答:那大概是指從前的律詩吧,現代新詩押的是「自由韻」,不難。如果「小河」不協韻,「小溪」也許就可以了;如果「小溪」也不協韻,「細流」或者「微波」也就可以了。三年也可以說是三載,三秋,三歲,也可以是千日,千天,千個晨昏,地球一千次自轉,由你挑選。我想押韻難不倒你,押韻反而訓練你,使你對詞彙更能靈活運用。
问:詩,和散文的差別越大,我越喜歡。詩,我希望它給我另一種文體的喜悅和冒險。你聽:隋堤死了/老柳替它活著/朝陽和夕陽孿生/晚霞洗掉凝脂/星群蘸水磨去古鏽/草原把天空黏住了/白雲怎麼逃得出去/
答:寫詩也可以鍛鍊文字。你們的老師是一位良師,他在從各方面增進你們的作文能力。
问:因為我們的作文從不寫詩。
答:你自己呢?說說你自己的意見好不好?
问:聽你這麼說:我覺得寫詩很有趣。我想學詩了。
问:這,我不知道。你看我學哪一種好?
问:我們怎會有那個資格?
问: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m.hetubook•com.com
问:我沒有押韻:我等待春天/只等來聲聲蟬叫/秋使我看清楚了/後面是個嚴冬。我是這麼寫的。
答:這只是初步的腹稿,用韻得進一步潤色。
问:這幾天,歷史老師正在講二次大戰,他說那時候德國很厲害,把很多小國都佔了。英美這方面用各種方法鼓動這些小國的人民抗德,英美的宣傳人員對那些小國的人民說,這是你們的土地,怎麼可以讓德國人佔據,你們民族有光榮的歷史,怎麼可以讓德國人騎在頭上。要反抗呀,要自主呀,要維持自己的尊嚴呀!當時這些國家的老百姓都參加了游擊隊打德國兵,他們英勇得很!(□春風不吹花不開。)可是,大戰結束了,德國失敗了,英美勝利了,那些小國紛紛獨立自主,也都不像戰前那樣聽英美指使了!(□花開又被風吹落!)難道那四句詩也能包含這段歷史變化?
答:你想不想押韻?如果想押韻,只消稍稍改動一下:我等待春天/只等來一樹蟬聲/秋使我看清楚了/後面是個嚴冬/你看,你並沒有喪失多少自由。
答:現在再把你的詩修改一下。冬天到了,不妨改成「冬,刮乾淨了畫布」。春天還很遠,不妨改成「春天還在準備顏料」。
答: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晨,晨宿列張,就幾乎像詩了。辛棄疾的「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把它單獨摘出來,脫離了韻腳的隊伍,也就幾乎不大像詩了。
答:為什麼以前沒寫過詩?
答:這要詩人來說。這要詩人寫一本書來說。我提出這個名詞來,只是告訴你詩和文不同。你要經常體會、玩味兩者不同的地方。
答:這又是一種。你喜歡哪一種?
问:這一首很好懂,而且有積極的主題。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