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問

答:研究中國文學是維護、陳列這些好東西,而我們不以此為專業,只是高興了就拿出來把玩一番。
答:人,多半是在父母膝前長大的,父母,不管是甚麼性格,甚麼背景,處於甚麼樣的環境,面對多大的利害!總是為孩子想。而孩子心目中,父母最單純,最容易了解,父母在甚麼樣的刺|激下會產生甚麼反應,他能預測。孩子慢慢長大了,和家庭以外的人接觸,那些人不是他的父母,那些人由於性格,背景,環境,利害,某甲和某乙不同,此事和彼事不同,今日和明日又不同,你在父母那裏累積得來的經驗就不夠用了。這時,唯一的辦法是多和別人接觸,包括通過文學作品和作家創造的人物接觸。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人心雖然千變萬化,倒也有個極限。
答:第二,如果你是工程師,你蓋樓,人人承認你蓋了樓,沒人會說你挖了個坑。如果你是作家,你寫了一部長篇小說,你自以為蓋樓,可是別人也許認為你是挖坑。所以,工程師好做,作家難做。「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恐怕只有科學吧,文學多半是團團轉的。
问:有第三沒有?

答:他如果發表了那些照片,公主回國以後就狼狽不堪,人民可能不再尊敬她,而她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天真女孩!為了保護這個女孩,那記者把黃金機會放棄了。當他把照片還給公主的時候,他的形象驟然高大起來。這就是境界。
问:我怎麼不覺得有規律?
答:文學有用,它的第一個功用,是娛樂。
     三、生活境界的提高
答:我想,大概是,他們發現你也有別的才能。比方說,他們認為你將來可以做醫生,那麼何不朝做醫生的路上走呢?你如果「也」有文學天才,做了醫生還可以做業餘的作家。
答:多數人喜歡公主,但是一談到境界,我喜歡那個記者。這部片子的故事背景是美國,美國的新聞事業競爭激烈,記者的工作壓力很大,他無意中發現失蹤了的公主,獨自得到一條全世界都注意的新聞。他如果把新聞發表了,他會出名,會得獎,會加薪。
答:你在想甚麼?www.hetubook.com.com
答:雲裏霧裏,是它感性的一面。幾個月後再看一遍,就可以把雲霧撥開了。抒情詩是作者的交心運動,長篇小說是作者指揮的人性大演習。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與人不一樣,你要同中求異;人與人也有共同的規律可尋,你又要異中求同。
答:中國文化的遺產屬於每一個中國人。人人可以自動地自由地去取它用它,沒有任何限制。這不像分房子分地產,你多一分,我就少一分。這種遺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答:你以後寫論說文,不妨先列這麼一個大綱。
     二、人情世態的了解
问:這和研究中國文學有甚麼分別?
问:你最後才談到寫作。在前面,你說文學提供娛樂,提供知識,都沒有針對學習寫作的人。
答:你用「滋味」兩個字,很好。你做出來的事情別人看著有滋味,自己事後回想有滋味,這就是有意義,有境界。有一部老片子叫《羅馬假期》——
答: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得到許多知識。這又分三方面,一是文化遺產的承受,二是人情世態的了解,三是生活境界的提高。
问:我喜歡公主。
答:有。假如人生像排隊一樣,有很多很多人排在作家前頭。你有排隊買電影票的經驗,排在前面才買到好位子;你有排隊吃自助餐的經驗,排在前面才吃得到好菜。
答:能。一般來說,人以享受樂趣的心情去接近文學。那是星期六的心情,不是星期一的心情;是上俱樂部的心情,不是上教堂的心情;是退役的心情,不是入伍的心情。
答:能。我們所謂娛樂,是指身心放鬆,現實的壓力解除,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圓滿自足的小世界裏。這些,小說,詩,散文,都能給我們。
  (三)培養專長
答:可以,但是這個職業並不好。
问:文學能給我們的,應該不只娛樂。文學的第二種功能是甚麼呢?
答:不錯,我的意見並沒有改變。影劇對你擴大人生經驗有幫助,對你增進寫作技巧也有幫助。不過在談作文的時候,我強調文學,強調詩,散文,小說,也許可以加上一部分劇本。這些用文字寫成的東西,對作文有直接的幫助。https://www.hetubook•com•com
问:難怪小說總是暢銷,小說的娛樂價值很大,誰不喜歡感人的故事呢!詩和散文,我們能用娛樂的眼光去看它嗎?
答:功課壓力這樣大,本來是不該有的情形。不過我在這裏不批評今天的教育。我只說你在學校裏學習終要告一段落。以後,你多半不能一天用二十五個小時來工作。你會有閒暇。
答:當他說「人心難測」的時候,他已經測到東西了。
答:第一,他使用語文的本領超過一般人,猶如鋼琴家,使用鋼琴的本領超過我們。鋼琴,我們也能彈,但是只有稱為鋼琴家的人才彈得最好,才把鋼琴的性能發揮到極致。作家,鋼琴家,畫家,都是藝術工作者,甚麼是藝術?藝術是人人都會,只有你最好,並不是人人不會,只有你才會。
问:總得選一種「有益」的活動。
问:不是說「人心難測」嗎?
答:人的境界有高有低。「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是一種境界,如果一看見明珠,就投進別人的懷抱裏去了,那是另一種境界。兩種境界並不一般高,是不是?(〇是)如果既不肯歸還明珠,也不肯改嫁,魚與熊掌通吃,那又是一種境界,是不是?
(全書完)
问:哦,是這樣的——
     一、文化遺產的承受
问:這麼說,作家並不可怕,為甚麼長輩都警告我別當作家?
答:人有工作的時候,有休閒的時候。「工作」有工作時的問題,那些問題不能用文學解決。(〇所以有人說文學無用。)休閒有休閒時的問題,文學就派上了用場。
问:文學作品怎樣幫助我們?文學作品裏的人和事,總是在雲裏霧裏,真真假假。
问:如果「還君明珠不垂淚」呢?m•hetubook•com•com
答:你想,你是在甚麼條件下常常去買書?物價穩定的時候,爸爸加薪的時候。如果家庭經濟發生問題,買書的支出首先要從預算表上刪除,除非是買教科書。由小喻大,作家和社會可以共安樂,難以共患難。如果你是醫生,人人衣食足而後想長壽,共安樂沒有問題,即使是傳染病流行,大禍臨頭,人人更會抱住醫生不放。
问:那就是做作家嘍?
问:第二?
问:人家談作文都會談到文學,你也談談文學吧。
问:還君明珠雙淚垂,還君明珠不垂淚,不還明珠不垂淚,垂淚但是不還珠。——還君明珠雙淚垂比較有滋味。
问:人有了閒暇,也不一定閱讀文學作品吧?

问:不能以寫作為職業?
问:人心難測,那就是人心很壞咯,人生境界又怎能提高呢?
  (一)提供娛樂
答:我們並不特別提倡文學。你愛做甚麼就做甚麼。
问:上個月重演,我看了。
答:你要我怎樣談?
问:如果我不朝做醫生的路上走,朝專業作家的路上走,那就只能做作家,不能做醫生了?(□對啊。)可是我並沒有進醫學院的才能。長輩們說作家不好當,一定另有原因。
答:文學不只屬於有志寫作的人,也屬於無意寫作的人,而有志寫作的人少,無意寫作的人多,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寫作,就把視野局限了。現在我們把眼光回到自身,文學作品可以幫助一個人發揮他創作的才能。
答:選一種「無害」的活動也可以,無害的活動可以防害,所以無害就是有益。人在工作的時候總盼望休閒,到了休閒的時候才知道休閒的時候比較危險,工作的時候比較安全。從前,我的家鄉,農人從早忙到晚,只有陰曆年前後一兩個月是「農閒」,農閒期間一過,不是有人自殺,就是有人出走,因為一到農閒的日子,到處都是賭局,有人賭得昏天黑地,把一年辛https://m•hetubook•com.com辛苦苦的收成輸光,還欠下很多賭債。他也許把太太氣死了,也許把母親氣死了,也許自己後悔死了。現代人的休閒時間比古人多,休閒的時候做甚麼,非常重要。
答:在這方面文學作品可以幫助你。文學作品是專門表現人心的,人心隔肚皮,文學卻是一面透視鏡,人心海底針,文學卻是一付探測器。
问:你今天談話綱舉目張,條理分明,好像是提出一篇論文。我記得你以前說過,中華民族好比一個大家庭,李杜韓柳溫蘇都是久藏的家珍,身為中國人應該一件一件玩賞過,至少也該看過清單。你說「文化遺產的承受」,大概還是這個意思吧。
问:人有兩種心情?(□可以這麼說。)兩種心情都很正當?(□都是人之常情,都應該予以滿足。)兩種心情有兩種不同的需要?(□拿破侖上火線的時候需要軍用地圖,下了火線他需要《少年維特之煩惱》。)這個二分法,倒是把爭論解決了。
答:你喜歡哪個人物?公主還是記者?
问:可是他最後把照片送給公主,新聞也一個字沒寫。
问:第一?
问:我們學生,寒假暑假也天天補習功課,只恨一天沒有二十五小時,哪裏還講究休閒活動啊。
答:我先介紹一下兩個極端的看法。一個是,文學有很大的力量,可以移風易俗,可以治國安邦。另一種意見恰恰相反,認為文學是沒有用的文人做的沒有用的事情。
问:有一次,爸爸帶我參加宴會,我們到得比較早,就和主人一面聊天,一面等待。爸爸問:「今天你請了哪些人?」主人念出七八個名字來。爸爸告訴他,某人可能遲到,某人可能缺席,某人大概不待席終就要告辭。這天晚上,爸爸的預測一一都應驗了!真奇怪,我到現在不知道他怎麼會有這些本事。
问:文學究竟有甚麼用處?
答:人,有他的才能。「右手計算彗星軌道,左手描述人生百態」,這是一人具備兩種才能。「文章以外無能事」,這是只具有一種才能。每一個人都該充分發揮才能,完成自我。一個人,若是性近文學,別無所長,他就到文學裏完成他自己吧。
问:作家也有定義吧,他是甚麼樣的人呢?hetubook•com.com
问:休閒活動,方式很多,有甚麼理由特別提倡文學?
文學的功用
答:不一定閱讀,也不一定「不」閱讀。辯論術裏面有一種「戳汽球」戰術,汽球雖大,你只要在上面戳個小孔。誰說人在休閒的時候需要文學?沒看見電影院、體育館裏那麼多人嗎?電影院、體育館就是在汽球上戳成的小孔。其實這種辦法並不能把對方真正駁倒。不錯,電影院裏坐著那麼多人,可是那些人並不永遠坐在裏面,他們回家以後呢?不錯,電影院裏坐著那麼多人,可是電影院外面呢,人豈不更多?整個狀況是:有人要進夜總會,有人要進電影院,有人要進體育館,有人要進書店;不僅此也,人,有時要進夜總會,有時要進電影院,有時要進體育館,有時要進書店。
问:這兩種意見,你大概都不贊成。(□不錯。)請你把第三種意見提出來吧。
答:為甚麼有人缺席、有人遲到、有人早退?因為人是不一樣的。為甚麼令尊大人能夠預測他們的行為?因為甚麼樣的人,在甚麼樣的條件下,會怎樣做,大致有個規律。
问:下面一個小項是「人情世故的了解」,這個標題對我很有吸引力。我們年輕,常常覺得別人很難捉摸,向長輩請教吧,他們總是笑一笑:「你長大了就會明白。」長大?要長多大?
答:第二,他是增加文學遺產的人。我們不是談到承受文學遺產嗎?遺產是哪裏來的?是一代一代的作家留下來的,那麼這一代的作家會不會也有東西留下來?文學作品由一累積到一百,今後誰來增添到一百零一?這是作家的責任。
问:我在想第一第二第三,你這種布局安排。你看,我做了筆記:
问:談到電影,我想起來,你有一篇文章,勸我們從影劇了解人,擴大人生經驗。
答:或者,他們是希望你將來有很好的職業。
问:那麼,第二?
  (二)傳遞知識
答:那跟「還君明珠雙淚垂」又不一樣。
问:娛樂?娛樂價值和文學價值能並存嗎?
上一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