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秦策二
楚絕齊齊舉兵伐楚

陳軫的大計在楚國得不到賞識,他也就開始向秦國獻計獻策了。他的言說充分運用了類比、暗喻、寓言等形象的修辭手法,無疑是一流的口才。

譯文

楚國與齊絕交後,齊發兵攻打楚國。陳軫對楚懷王說::「大王實在不如把土地送給東方的齊國求得諒解,然後再跟西方的秦國建立邦交。」於是楚懷王派陳軫出使秦國。秦惠王對陳軫說:「賢卿本來就是秦國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於寡人不能識才,對於處理國家大事又欠周詳,以致使賢卿離開寡人去給楚王服務。如今齊、楚兩國互相攻伐,有的人認為救援有利,有的hetubook.com.com人認為不救援有利。賢卿為何不在為楚國效忠之餘,也為我出一點主意呢?」
第二個故事說明了秦國可以等到兩敗俱傷時坐收漁利,直觀明白,最具有信服力。在說話、演說時我們要切記多講一些故事、寓言,將一些深奧的道理直白化,讓受眾更易於理解,對一些複雜的不能直說的隱情也可以用故事來暗喻。
第一個故事說明了他自己的處境:他雖為楚臣,但在楚國得不到善用,如今來到故鄉秦國,向秦王獻計獻策,恰似生病的人思念故鄉時唱家鄉的一支歌,如此既表達了思鄉之情和感謝秦王的知遇之恩,和圖書又對自己以楚臣的身份替秦國謀劃作出了委婉地解釋,其中的微妙非常豐富,語言不能詳盡,而用故事卻能十分貼切的講明一切,意蘊深厚,頗耐人尋味。

提要

楚絕齊,齊舉兵伐楚。陳軫謂楚王曰:「王不如以地東解於齊,西講於秦。」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親國事也,故子棄寡人事楚王。今齊、楚相伐,或謂救之便,或謂救之不便,子獨不可以忠為子主計,以其餘為寡人乎?」陳軫曰:「王獨不聞吳人之遊楚者乎?楚王甚愛之,病,故使人問之,曰:『誠病乎?意亦思和圖書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與不思,誠思,則將吳吟。』今軫將為王『吳吟』。王不聞管與之說乎?有兩虎諍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諍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齊、楚今戰,戰必敗。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計聽知覆逆者,唯王可也。計者,事之本也;聽者,存亡之機。計失而聽過,能有國者寡也。故曰:『計有一二者難悖也,聽無失本末者難惑。』」
陳軫用兩個故事形象、直接的說明了事和_圖_書理。
陳軫說:「大王難道沒聽說過吳國人到楚國去做官的故事嗎?楚王很喜歡這位客卿,可是某次這位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問候說:『是真生病嗎?還是思念吳國呢?』左右侍臣回答說:『不知道他是否懷鄉,假如真是懷鄉的話,那他就要唱吳歌了。』現在我就準備為大王唱『吳歌』。不知大王有沒有聽說管與的故事?這個故事是說有兩隻老虎,因為爭吃人肉而打鬥起來,管莊子準備去刺殺這兩隻虎,可是管與趕忙來制止說:『老虎是貪狠的大蟲,人肉是他的最香甜的食物,現在兩隻老虎為爭吃人肉而打鬥,小虎必然因鬥敗而死,大虎也必然因苦鬥而傷和*圖*書,你就等著去刺殺那只受傷的大虎吧!這是一舉而殺兩虎的妙計,不用費殺死一隻老虎的辛苦,實際上卻能兼得刺殺兩隻虎的英名。』

評析

「如今齊、楚兩國既然正在苦戰,戰則雙方必有傷亡,那時大王再度救援,既能獲得救齊的好處,而又沒有伐楚的危險與害處。是否聽從我的計謀,預知事情的反覆逆順,那就全看大王自己定奪了。計謀是做事的根本,聽從良計是國家存亡的關鍵。計謀錯了,或聽從錯計,而能保住國家的君王很少。所以說:『計謀要再三反覆思慮才不會錯誤,聽從必然事物、本末兼顧才不會迷惑』。」

原文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