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嵇康的被殺,其近因固然在於他的被牽連到呂安的「撾母」所謂不孝的事件裡面去,而遠因卻又更為複雜,大約不外有以下幾種:一、與魏宗室為婚,對司馬氏又一貫採取決不敷衍的態度。二、與司馬氏的寵臣鍾會有私仇,至為其所譖。三、在他與山巨源絕交書中有「每非湯武而薄周孔」之語,這就更刺痛了正謀篡奪魏室王位的司馬昭的心。四、則是他的一貫違反禮法的叛逆精神。至於甚麼呂安不孝事件,只不過當時統治階級殺害善良的一種借口罷了,其實是並不重要的。
在魏晉之際,封建貴族階級當中曾經產生過一些優秀的藝術家,即當時所謂的「竹林七賢」。這七賢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七位。因為他們常遊竹林,所以被稱為「竹林七賢」。「竹林」的所在地傳說有二,一說在山陽,一說在懷縣。他們聚會的時候,大都以飲酒清談,彈琴賦詩為主;他們清談娓娓的題目又大都以分析論辯老莊的哲理為主。在他們當中也有二三人喜歡操體力勞作,如嵇康的「好鍛」(打鐵),向秀同呂安在山陽的「灌園」。而且這些人,在某些方面都可稱之為詩人或思想家。不過我們不要誤會,以為他和-圖-書們會如漢代的「黨錮之禍」的黨人,或如明代的東林黨那樣,喜歡慷慨激昂地譏評朝政,月旦人物,而其實並不這樣,他們大都是「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主張「喜怒不形於色」的。不過其中有一點,即用老莊哲學的放蕩精神來反抗為當時統治階級所尊重、所利用的儒家禮法,他們七人,在當時都很一致。當然,這就不能不與最高統治階級有所衝突,且為他們的爪牙禮法之土們所嫉妒,欲得而甘心的了。
這七個人幾乎全都出身於貴族階級。其中的山濤、王戎、阮咸三人,以後還忠心、顯達於晉朝。而阮籍、劉伶二人,即以遠禍,復依維敷衍於司馬氏之間(如陪燕侍坐之類)。只有嵇康和向秀對司馬氏一家卻始終採取輕蔑和不合作的態度。嵇康、呂安的被殺,正不能不與此點有關。
⑩呂安字仲悌,小字阿都。與嵇康極相友善,「每一相思,輒千里命駕」。以被兄呂巽誣告,與嵇康同時被殺。
(全書完)
③嵇紹字延祖,嵇康子。後仕晉為侍中。在八王之亂中,以衛護晉惠帝,於永興元年(三〇四年)在蕩陰為亂兵所殺,https://m.hetubook.com.com
以致「血濺帝衣」。他也長於音樂,有文采。嵇康死時他才九歲。文中他幼年時的形象是從他日後忠於所事的剛烈性格中推想出來的。
他是老莊派哲學思想家,詩人,音樂家。文學成就散文大於詩作。他的形象,據他本傳是「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
他自洛陽回來,路經山陽,因追悼嵇康、呂安作《思舊賦》,序中曾說「嵇意遠而疏,呂心曠而放」,算是對他屈死的朋友為人的一種品評。這篇短賦,文長不過二百五十七字,而言簡意長,情辭悱惻,可稱為悲悼文中的珍品。故劉宋時的濤人顏延之在《五君詠》中,詠《向常侍》,有「流連河裡游,惻愴山陽賦」之句。
⑦阮籍字嗣宗(二一〇~二六三),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在絕交書中說「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著有《詠懷詩》八十餘首,感慨頗深,為後代詠懷詩流派之宗,在思想及藝術的成就上均極大。
⑥向秀字子期(生卒年待考),別號「飲客」。河內懷人。竹林七賢之一。在竹林七賢中最為好學,著《莊子解隱》二十www.hetubook.com.com卷,內中只《秋水》、《至樂》兩篇未注。後郭象注《莊子》時,據說已將他的意見納入自己的註解以內。又在嵇康集中載有他的《難嵇叔夜養生論》。
⑨呂巽字長悌,東平人。冀州刺史呂昭之子。初與嵇康為友,後黨於司馬氏,又與鍾會相勾結,任大將軍長史。因姦污了美貌的弟媳徐氏,遂誣弟不孝撾母,致使呂安屈死於非命。嵇康曾與他寫過一封絕交書,義正詞嚴地揭發出他的陰謀和罪行。
②嵇妻曹氏,為魏武帝之孫沛穆王曹林的孫女,封長樂亭主。
在嵇康被殺的第二年,眼看司馬氏的屠刀就要臨到自己的頭上來了,他不得已,乃「應本郡計」,到洛陽去見司馬昭,很屈辱地接受了他的官爵。後轉晉朝的黃門侍郎、散騎常侍。但他並不曾實際參加司馬氏政權,所以在他的本傳中說「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
他後以伐蜀之役,謀竊據蜀,死於亂軍之中。
又在嵇康自己著作中,時常使用「季世」(語源出於《左傳》)二字,意即「末世」。在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中也時常使用此二字,可能就是從嵇康著作中借用來的。而且從此兩字的命意中,也可以看出嵇康對於當時政治和社會的不滿心懷。
嵇康的性格,和_圖_書說來也是頗為複雜的:他有崇尚老莊,信任自然,飲酒放蕩的一面,也有任俠的一面。但關於他的任俠,究竟作何表現,則歷史記載很不具體,難於加以說明。復次,他也還有庸俗落後的一面,如他教他的兒子如何小心翼翼地對人對事(見他所作的《家誡》),以及自己相信導養服食(服五石散及餌術黃精)可以長生不老之類。但他主要和可貴的,還在於他有「剛腸嫉惡」,「不堪俗流」,「非湯武而薄周孔」,反抗傳統禮法的一面。
在嵇康被殺的次年,他便死去了。他時常大醉七日七夜不醒,可以說是被酒醉死的。
①嵇康字叔夜(二二三~二六二),譙郡侄(今安徽宿縣西)人。後徙居山陽。竹林七賢之一。與魏宗室為婚,拜中散大夫。他的集子有魯迅先生手抄手校本《嵇康集》凡十卷,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影印發行。他被殺害時年僅四十。
這篇故事是想通過嵇康、呂安的無辜被殺,來反映一下在魏晉易代之際,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爭奪王位和政權,一些具有反抗性、正義感的藝術家們,曾經遇見過怎樣的一種慘痛不幸遭遇。像嵇康、呂安這樣的人,如果生在今世,我們不難想像,是要在作家協會或音樂家協會的負責同志中才能找到他們,然和圖書而他們就是那樣在最高封建統治階級曹氏和司馬氏兩家內部鬥爭中白白作了犧牲。
⑧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鍾繇的少子。貴公子出身的青年野心家,為司馬氏一家的寵臣、智囊。他因為嵇康不理他而結成仇怨,故屢向司馬氏進讒,竭力主張殺掉嵇康。殺嵇康時,他正做司隸校尉。司隸校尉這個官是督察畿輔的奸猾,專管逮捕刑獄等,權勢極重,略同於後代的京師警察總監。
④嵇喜字公穆。嵇康兄。入世派。仕晉為揚州刺史。遷太僕宗正。他因謹守禮法,頗不禮於嵇康的朋友們:如阮籍曾以「白眼」待他,呂安曾喻他為「凡鳥」。
⑤山濤字巨源(二〇四~二八三),河內懷人。竹林七賢之一。與司馬氏有親戚關係。仕晉位至吏部尚書,封新沓康伯。卒年七十九歲。他為人寬大縝密,極有識度。嵇康雖與他去過一封絕交書,但到臨終時,卻對他的兒子嵇紹說,「山巨源在,汝不孤矣!」又隔二十年,山濤復舉嵇紹出來在晉朝作官,可見他們的友誼和相知是很深的,並不因有絕交書而便真正絕交。
因此本文中所描寫和所提到的人物時常名、字、小字互用,恐易於混亂,所以特將較為主要的人物及一部分歷史事實分別簡單介紹如下,以節省讀者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