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短經》,所謂「長短」,泛指「是非、得失、長短、優劣」。《長短經》一書與《資治通鑒》背道而馳,從反面講謀略,其靈魂精華全在一個「反」字上。《資治通鑒》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為歷代統治者不但學習、運用,而且不斷地宣傳出版;而對於《長短經》則是用而不宣、避而不談。《資治通鑒》多是對歷代君王聖賢、英雄豪傑等成事者豐功偉績的讚頌,而對他們的錯誤失敗之處著墨很少甚至一筆帶過,統治者運用並宣揚它,就像人們都喜歡揚己之長避己不足一樣正常。《長短經》則不然,它以十分睿智的逆向思維方法,肯定的同時注重批判地記錄評價歷史,放大舛誤,針砭見血,刺骨入髓,深深刺到了統治者的痛處。或者正因如此,才令統治者不願談及,但因《長短經》有警策鏡鑒之效,又不得不學習並加以運用。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長短經》其實比《資治通鑒》更具實用價值。
《長短經》的整體框架以謀略為經,歷史為緯,交錯縱橫,蔚然成章,加上譯注者深厚的古今漢語功底,使《長短經》行文有如流水、通俗易懂。書中所引的前代著述經史子集幾乎無所不包,所引書目中更有今已散佚的著述,如《玉鈐經》、吳人張微的《墨記》等。《長短經》集政治學、謀略學、人才學、社會學為一體,以振聾發聵的商論和令人警策的歷史教訓,為現實生活中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實業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謀略武器並展現了無限生機。書中充滿了富於洞察力且實用的建議,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發人深省。《長短經》這本書兼具了文學、史料、鏡鑒三重價值。
讀《長短經》,以古為鏡,慎察既往,以戒今失。春風得意時不會得意忘形,樂極生悲。窮途末路處也許正是柳暗花明時,得失之間,坦然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