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第六
樓下黃金樓上人

這在教育上是一個大問題,世界上誰不想作好人做好事?都想做。有很多人知道應該怎麼做,道理都懂,可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前面我也曾經提到,許多人「看得破,忍不過。」比如說:算了吧!生活簡單一點吧!這是看破了,但到時候卻忍不過。看到不義之財,第一個念頭是不要;多看一眼,眼睛就亮了;再看一眼,眼睛就發紅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是說人的智慧不能和-圖-書平齊,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別。中人以上的資質,可以告訴他高深的理論;至於中人以下的資質,在教育方面,教導方面,對他們就不要作過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點的要求。但中人以下的人,他們的成就,又不一定永遠在中人以下,只要他努力,最後的成就,和中人以上的會是一樣的。
歷史上有個故事,是說三國時的管寧與華歆,管寧是有名的高士,後來他一生不下樓。最初與他的同學華歆一起讀書,兩人一起挖地和_圖_書。管寧挖到一塊黃金的時候,視黃金如泥土一樣地丟開了,看都不去多看一眼。而華歆走去多看了一眼,才不再去管它。就這樣管寧和華歆絕交了,或許有人會說管寧未免太不近人情。但古代歷史記載簡單,事實上他們兩人同學,感情如此好,管寧已經觀察華歆很久了,再加上這一件事情,他斷定華歆是不安於淡泊的。
還有「想得到,做不來」,有許多事情我們都想得到,但做起來的時候,就硬做不來。也就是說學問、道理雖然懂得和-圖-書,身體力行時,卻做不到。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對做學問必須養成習慣,一日不可無它。第一篇《學而》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習」字就是要「好之」。「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好它,喜歡雖然喜歡,並不認為是生活中的一件樂趣。以現在最流行的打太極拳來說,決沒有打麻將那麼受人歡迎。因為打麻將的人視此事一樂也,坐在那裡快樂得很,而打太極拳,知道對身體有利益,是知之者,天天打,是「好之者」,可是摸兩下,覺得和*圖*書今天好累,明天再打,那就還不是「樂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說到這裡,孔子又轉了另一個道理,他認為要把學問作好,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果然後來華歆扶助曹丕篡漢,成了千古罪人,雖然文章非常好,但是他變成了反派的文人,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小人之儒。所以管寧當華歆地位高了,他就永遠不下樓,意思是你雖然有了政治的權力,但我就不踏在你的土地上,這就是華歆看和-圖-書得破,忍不過的道理。
這在歷史上可以舉很多的事例來說明的。凡當過老師的,作過領導人的,都能體會孔子這一段話是絕對正確的。
欲期學問的成就,進入「樂之」的境界,就太不簡單了。我們對於部下或者子女的教育,就要注意這一點,看他樂於哪一面,就在哪方面培養他。就算愛打麻將,也可以培養他,當然不是培養他去打麻將,而是將他打麻將的心理轉移到近似的正途發展。這才是師道的原則,不但對人如此,對自己修養學問也要如此,但是孔子下面又說一句話: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