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冉有在被孔子這樣訓了一頓以後,他怎樣答覆呢?
上面講了半天,都是內部本身的政治修明、經濟安定。國家能夠做到這樣,國際政治上一定發生影響,其他國家一定信服了。假使還有遠人不服,於是用軍事去侵略人家,叫人家硬來順服,那就是霸道;王道不是這樣,人家還不服,要反省自己:國家的政治德望,以及個人的德業修養是否還有欠缺?從文化基本上著手;發揚自己的文化,奠定自己的國格、人格,充沛自己的德養,人家受了感化,自然會來。到了那個時候,「既來之,則安之」。全世界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天下太平。這是基本原則。我們要知道這不止是孔子思想的基本原則,也是孔子思想所表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則。
孔子現在的結論,直罵他的兩個學生了。他說,子路、冉求,你們兩個人在季家當輔相,(等於現在美國的基辛格),遠人和_圖_書不服,(好像中東一直就不妥協,不服氣,到處吃癟。)而不能來也;人家不服你的氣,你的政治道德無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沒有來結交納好。在國內則弄得分崩離析、意見分歧,表面上看是整體的,內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離心離德,遲早要崩潰的。這種情形是守不住的,因為內部分崩離析,難以自保,只好向外發展,轉移人家的視線,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孔子說,你們因為許多內政問題不能解決,於是只好用兵,在外面發動戰爭來轉移內部的注意力。在我看來,你們很危險,季家最大的煩惱、痛苦、憂愁,不在顓臾這個邊區的小國家,而是在蕭牆之內,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間。孔子說了這個話不久,後來季家兄弟果然發生了問題;所以後世內部發生禍亂,就用「禍起蕭牆」這句話,在文學上典故,就是從孔子這句話來的。
冉有被孔子訓得沒有辦法,只好講了真話了。他這一套話是謀略家的思想,後來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謀略家也叫作縱橫和-圖-書家,如蘇秦、張儀這兩位年輕的讀書人,基辛格比他們差得遠。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捨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這一段文字的大概已經解釋完了。在進入本文之先,我們曾提到過一點:中國文化的精神在「興滅國,繼絕世。」第二點:如何完成一個高級幹部幕僚的臣道。綜合來說,中國文化政治道德的必備條件,要濟困扶危,抑強助弱。所以國父的思想,提倡聯合弱小民族,確是中國文化的一貫思想。在個人而言,幫助顛沛流離、有艱難、有困苦的人。如果大臣不能幫助老闆這樣做,孔子認為這是根本不對的。同時也講到,只曉得擴充軍備、發動侵略,而內部民不聊生,國民經濟不能安定,是歷史的大過錯、社會的大毛病,也是政治的大問題。這一段同時還講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經濟思想,也就是國父民生主義思想的根源,講均衡的道理。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m.hetubook.com.com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所謂縱橫,還有個名詞叫長短術,也叫作鉤距術。將來讀到古書上這些名詞,都要知道是什麼東西,也就是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原理。普通人不懂這個原理,對方一千斤的拳頭打過來,自己起碼要一千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抵得住。如果自己只有九百九十斤的力量,就一定吃癟了。可是四兩撥千斤的原理,一千斤的拳頭打過來,自己略略向後閃讓,讓到距他拳力所到的地方一分遠,隔一件衣服就挨不了打。卸去了他的力量,然後自己身子側一下,讓開一條路來,兩個手指頭幫他一點小忙,牽著他的拳頭,順著他的千斤來勢,沿著他的去向輕輕一帶一送,變成一千五百斤的力量,向空間裡沖,他仆倒了。可是這一閃後,一側身是很m.hetubook.com.com難的,我看見練太極拳的人在那裡一摸一摸的,如練到能扭過來,擰過來就行了。否則人家的拳打過來還扭不動,擰不轉,那就完了。這些原理就叫長短術、鉤距學。用長可以制短,用短可以制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了。這也是謀略家。戰國的時候,這些謀略家就是所謂遊說之士。基辛格到處跑,在形態上就是實行遊說,動之以利害。這一套東西,要熟讀《國語》、《戰國策》,裡面全有。可是要注意,學這一套,要以道德為基礎,不要亂用,應該知而不用。為了救別人、救國家、救社會,不得已而用之則可。如果經常用這套整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這就與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思想有關,也就是中國政治思想、經濟思想的基本。
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現在我們看到冉求完全拿謀略家的姿態出現了,被老師一罵,就被罵出真話來了。他說,老師!話要說回來,顓臾這個國家,緊靠我們魯國邊境的費https://www.hetubook.com•com城,現在如果不把它拿過來,將來魯國的後代子孫,會成為大問題。現在乘他衰弱的時候,正好把它拿過來。這才是冉求的本意,可見冉求參加了季家的軍事會議,他到底是一個參謀長。
孔子又罵冉求了,他說冉求!我告訴你,一個君子最討厭的事情,就是明明心裡想要這個東西,卻裝模作樣說:「不要!不要!」把這件東西丟開了,然後又另外編一套理由,用很多好聽的話,把它拿過來。這種態度是君子人最厭惡的。不但個人的道德不應該,政治的道德更不應該。
孔子說:據我所知,不但是一國,乃至一家人家,不怕少而怕不能均衡。以政治觀念來說,不能平等;以經濟觀念來說,收支不能均衡。不怕窮而怕不安,內部要安定。個人而言,要安貧樂道。安於貧也是一件很難的事。這幾句話發揮起來很多了,在我們個人方面,作人也好,做事也好,這幾點都很重要。均衡了就無所謂貧。不管均貧也好,均富也好,就無所謂貧富了;和了就沒有多少的問題;真正安定了,就沒有危險。這是三個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