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第十八
眾鳥高飛盡

為什麼把柳下惠的事放在微子、箕子、比干三人的記載後面?柳下惠並不是殷紂時代的人,而是春秋戰國孔子這一時代的人,還可能稍稍早一點,比孔子大幾歲,不過已是一個天下聞名了不起的人物,這裡先記載他的事,柳下惠的這幾句話,也說明了前面三個人的事情。所以中國的古文,如《論語》的文章一看起來好像是法律的條文,一條一條,好像連不起來,實際上仔細一讀,它是長篇文章,連接得非常好。換句話說,微子、箕子、比干、有的願殺身以成仁,如比干;被趕出去就走了,如微子;為奴就為奴,如箕子。為什麼和圖書他們不彎一彎呢?態度稍微改變一下,去拍個馬屁,也會好好用他們,更何況他們本來就是皇族。可是他們為什麼不這樣做?這就說明個人作人也好,在國家社會中立足作一普通人也好,大原則上人格的重要。反過來,就是如果以枉道事人的話,隨便哪裡都可以幹,如果堅持以正道、直道事人,又何必離開?所以引用柳下惠的這幾句話,等於是為上面三個人的事,作了一個註解,這就是《論語》的編輯方法。
柳下惠作士師,等於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強比作現代的司法部長或最高法院院長。他三次上台,三hetubook.com.com次都被罷免下台,於是有一個人對他說,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魯國做事,出國去吧!你自己國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別的國家說不定有更好的地位。柳下惠答覆他說,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來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是一樣會有問題,都要吃虧,會被擠下來的。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來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貴為榮耀,並不想真為國家社會做事的,那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呢?祖宗都在這裡,一樣可以做事。換句話說,隨便在哪www.hetubook.com.com裡,決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會都是一樣比較困難的。柳下惠的人品就在這裡,為了貫徹人格的思想,為了貫徹傳統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處世,忽視於功名富貴,那是身外事,並不在乎,這是他的人格。這裡先記載他的事情,後面孔子還要提到他的。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這是殷紂引起了西周革命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紂王是很暴虐的人,因受悠久文化的影響,還是有很多忠臣,可是幾個人向他建議,(古代下對上為「諫」,m•hetubook.com•com上對下為「勸」,現代通用為「建議」了。)而紂王無道,不聽這些建議,把微子廢掉,離開宗室了,後來微子的後代,由周朝封於宋,就是春秋戰國時的宋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特色,「興滅國,繼絕世」。周朝起來革命,成功以後,並沒有對紂王之後滅絕,還一定把前朝的後人找出來,使他們繼承祖宗的香火。箕子是紂王的叔父,也被降為奴役,箕子後來還是沒有死,帶了殷商的文化,由遼東渡海到朝鮮去了。比干是被紂王殺死的。這三個人都是紂王時代的忠臣,而遇到一個這樣暴虐的君主。時代的衰敗挽不回的時候,走的走,被關起來的和_圖_書關起來,死的死。孔子認為這是古代的忠臣,雖然他們本身死了,可是對於國家文化的精神,永遠留下了千秋萬代的榜樣。所以稱他們是殷商時代的三位仁人,成仁取義的人。
下面跟著說到柳下惠,魯國的人,大家都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這還是小事情,歷史上坐懷不亂的男人或女人有很多,不過古人以柳下惠作標榜,我們也不必再另外舉別人的例子了,而坐懷不亂並不是柳下惠最高的一面,他最高的一面在這裡: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