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齊國想出兵打魯國,在這以前,孔子曾經一度當司寇,國際上各國諸侯都很害怕,魯國如真起用了孔子,就不得了,大家想盡了辦法,用各種手段,使孔子下台,同時國內的環境也不許可他展開抱負,所以干了三個月就下來了。後來齊國為了使魯國更趨衰弱,以現代話來說,就利用了女間諜,選了一批非常漂亮的名女人(為女樂),送給魯定公,當時孔子主張不能接受,否則魯定公這個人靠不住,意志會沉迷下去,影響到國家。而當權的季桓子,自動先接受了齊國的女樂,果然,政府規定每https://www.hetubook•com•com天必定舉行的早朝——朝會,都接連三天不開,大家去看女樂了。孔子一看這情形,知道齊國這一手很厲害,魯國的前途完了,孔子馬上出國了。
講到這裡,我們知道,古人對於該不該出來當官,所謂立身出處,是很慎重的。現在我們的教育變了,每一個考進來的,都是為自己的職業問題著想,這是美國化、西方文化的影響,所謂杜威等人的思想,「生活就是教育」,他們教育與生活、技術配合在一起。人家的文化基礎同我們和圖書完全兩樣,我們今天沒有搞清楚自己的文化精神,對別人的也沒有搞清楚,別人的東西是不是適合我們的國情,今天還在考驗中。今日考進來的學生,目的是為了職業,既然為了職業,那麼做醫生是職業,做公務員也是職業,職業的下面,就只有價值問題,也就是待遇如何?首先問劃不劃得來。過去我們的思想,從不考慮個人待遇問題,所謂「為官心存君國」,講好的一面,是犧牲自我。為什麼要得到權位?是為了實行自己的理想,好替國家做一番事,如此而已。在歷史上許多大臣,死了以後可憐m.hetubook.com•com得很,像秦檜害死岳飛,抄家的時候,什麼都沒抄到,破書而已,像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重大問題。
上面是說孔子離開齊國的關鍵,下面是說當時孔子為什麼離開魯國:
孔子去魯、去齊這兩次的離去,說明了一個人的去留之間,是非常有分寸的,中國文化講究的,一個知識分子、讀書人,立身處世,進退之間大有分寸,絕不會顧慮到生活問題,這是一個大問題。過去每逢過年,很多家庭無論作裝飾,或是附庸風雅,都會懸掛朱柏廬《治家格言》,治家格言中:「讀書志在聖賢,hetubook•com.com
為官心存君國。」是很有份量的名言。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為什麼要出來做官,現代叫做公務員,現在公務員的觀念和以前官的觀念,的的確確兩樣,所以有時候拿現代的公務員比過去的官,我也認為大不妥當。過去一個讀書人,十載寒窗,一旦考取了功名,那真有味道,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出來時還要鳴鑼開道,老百姓還要迴避,坐在轎子裡比汽車舒服得多了。最小的官是典史,勉強等於現在縣裡的警察局長、監獄長,這是編制內的人。皂隸之和_圖_書類都不在編制內,由縣令自己想辦法在節餘項下開支。以前一個縣衙門裡,編制外不過一二十人辦事。像清朝康熙時代,全國官吏,上自宰相,下至地方小吏,只有一萬七千人,而做了那麼多事。這個問題我們今日還是值得研究的。那個時候,考取功名出來做官的,四萬萬人中只有一兩萬人,的確是很光榮。現在當然兩樣了,是公務員,替人服務了。但是大家還有一個毛病,把公務員與官的觀念始終混在一起,如果這一點真正分開了,搞清楚了,那好辦了。很遺憾的,幾十年下來,這一點還沒有搞清楚,以致產生了政治上、社會上很多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