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範圍」的意義和彌綸差不多。中國文化非常重視文字藝術,一個呆板的觀念,在文字上藝術化,用同義字,以不同的文字藝術來表達。這裡範圍比彌綸在形態上小一點,彌論的含意深遠和_圖_書得多。這句話是說《易經》的學問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國文化認為天地宇宙一切萬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變化而來,所以中國道家的名詞「造化」,後來變成運氣不好為造化不好。https://www.hetubook.com•com實際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說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變化的,所以我們中國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物理hetubook.com.com自己的變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後再來,物化而已。《易經》的道理,循環往復,在佛教為輪迴,在文學上的描述為「羽化而登天」,等於化成飛鳥。如我們古籍中的沙鹿,道家www•hetubook.com.com古書上說是海邊的鯊魚化的,現代的自然科學對這事不承認。我相信現代科學,也喜愛我國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譚峭著的《化書》就是這樣說的。比如香菇,他說是化生的,樹爛了種子下去,另外出一個生命,是化生,細菌培養的是化https://m•hetubook•com.com生,萬物都是細菌化生,但把化生這個名詞翻過來說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認為是科學。這個「化」字包括了很多意義,包括了現代化學、物理的各種科學,所以孔子說《易經》包涵了天地宇宙萬物的變化,都逃不過《易經》的原則,什麼學問都包進去了。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