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至至之 知終終之

這還不算,下面他繼續發揮:「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可難了,這也是精義所在。這裡是說,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對自己、對人、對事,知道機會到了,要把握機會,應該做的就做。看歷史就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幾個人變法,第一個是春秋時的商鞅變法,還有一個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秦以前原來是公田制度,商鞅變法,一變而為私有財產制,結果商鞅自己弄到被五馬分屍。但是他的辦法好不好呢?好得很,自商鞅變法,秦漢以後,因為私有財產制,產生了最古老的私有思想,社會繁榮富足。到了宋朝和*圖*書王安石,也想走變法的路子,最後又失敗了。但王安石的所謂新法到底好不好呢?後世評論他是了不起的大政治家,但他不能「知至至之」,那個時代的趨勢還沒有到,他雖有高度的思想,高度的辦法,可是沒有用處,所以要「知至至之」,時機到了便做,則剛剛好,就可與幾也。什麼是「幾」?就是知機,未卜先知,就是知這個幾?等於看電視,手剛搭上開關,在即開未開之間,那一剎那就是幾,要有這樣恰到毫巔的高度智慧,看準了,時間到了,應該做就做,對了便可改變歷史。「知終終之」,就是看見這件事,應該下台的,就「下次再見,謝謝!」立即下台,永遠留一個非常https://m.hetubook.com.com好的印象在那裡。但這個修養很難做到的,孔子、老子都是這個思想。老子說的「功成、名遂、身退」,就是知終終之。但「知終」的「知」很難,如懂了這個道理則「居上位而不驕」,雖然坐在最上的位置,也不覺得有什麼可驕傲的,這如同上樓下樓一樣,沒有永遠在樓上不下來的;那麼在下位也無憂,因為時代不屬於自己的,所以人生隨時隨地要瞭解自己。所謂乾乾因其時而惕,要認識自己,時間機會屬於自己就玩一下,要知道玩得好,下來也舒服,這樣縱或有危險,但不至出毛病。從這裡就看到孔子的思想就是一個「我」,人生如何去安排我,每一個人把自和圖書己的自我安排對了,整個大我也安排對了,有許多事往往是因為這個「我」安排得不好,把整個事情砸爛了。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這裡孔子解釋乾卦第三爻的爻辭,可作為每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標準。進德的意義,這要注意,看到秦漢以上的書中的德字、道字,不要拿後世「道德」的觀念連起來用。這裡的「德」字,雖然有後世道德和圖書的觀念,但在五經中「道德」兩字連在一起的很少。古書中的德字是指行為,多半是代表「成果」。進德就是說求進步,修業則包括了學問、技能。孔子研究第三爻的結果,認為是指一個人欲如何進德修業,都要這樣戰戰兢兢的小心。他並解釋,「忠信,所進德也。」什麼是「進德」?在孔子人文文化的思想中,人的修養,要做到「忠信」這兩點。所謂「忠」,就是前面所說的「閒邪存其誠」。古代的「忠」字,不要用唐以後一定要殺了頭,才算忠臣的「忠」字觀念來註解。古代對於「忠」字的解釋,是對人對事沒有不盡心的為忠。言而有信,信自己,信別人為信,這是進德。至於修業,要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者也www.hetubook.com.com。後世將文章寫好稱作修辭,文學院有「修辭學」的課程,研究怎樣把文章寫得美,古人稱推敲。《易經》中的修辭,假如也是這個意思,那麼好了,古人教人修業,只要把文章寫得美就行了,當然絕對不是如此。《易經》上的修辭所含的意義,包括了言語、文字和行為,要和辭章一樣。古代「辭章」的觀念,並不是限於白紙黑字的文字著作,而包括了待人、處世、做事乃至於都市建築的設計,都是修辭。所以「修辭立其誠」,就是說言談舉止方面,做人要誠懇,這是居業的條件,無論做任何事業,做官也好,做工程師也好,乃至當清道夫也好,講話要得體,風格很夠,本位站得住,這就是修業,這是孔子對進德修業的解釋。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