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回:「你貴為一朝大臣,功高位重,正是奸人側目的時候,怎麼可以輕忽一字,況且如今已是天下一統之際,為何獨獨你心恨天下太平呢?」
宋人張詠,曾經所作的詩句「獨恨太平無一事,m.hetubook.com.com江南閒殺老尚書」中的「恨」字,被友人改為「幸」字,張詠看到,問:「是誰改了我的詩?」
因為張詠懂得給人一點因緣,才得小差吏振奮起精神,傾心奉獻hetubook•com.com行事。
張詠有容乃大,在他與下屬的對待中,也時有展現。一回,他無意中撞見一名小差吏在打瞌睡。張詠把他叫醒,溫和地問道:「怎麼了,是不是家裡發生什麼事?」小m•hetubook•com•com
差吏唯唯諾諾地回答:「母親病痛纏身,哥哥又出門在外,久無音訊……」張詠派人到小差吏家中了解後,便安排一員前往照料,並說:「哪有人敢在公廳裡睡覺,一定是心有牽掛、心裡煩悶吧!」hetubook.com.com小差吏感激之餘,更是鞠躬盡瘁,賣力做事。
友人謹慎誠意,張詠謙遜受教,兩人連一字都不隨便的精神,我們是否能引以為鑑,慎言而自重呢?
張詠聽後如雷貫耳,即刻恭恭敬敬接受友人指正,說:「你可是我張和_圖_書詠『一字之師』啊!」
處理事情能著眼在「為人設想」上,問題必定能達到圓滿,人我平和。世間人我的情感與互動,可貴在放下自己,心中有人。常想到,對方的立場,對方的心情,細心明理、深觀因緣,自然能得人心,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