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的藝術

「像一尊佛。」
「學士,你看我的姿勢如何?」
每個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無形繩索,貪情著愛、追名逐利、心繫過去、貪執未來、比大小、爭高低,看別人是過失、是低劣,看自己卻理所當然。如果這一條條無形的繩索www.hetubook•com•com不能覺察、不能捨去,我們就無法活得瀟灑自在!
「像一堆牛糞。」
蘇東坡以為自己終於佔了優勢,無比欣喜,卻被蘇小妹迎頭一棒:「禪師心如佛,所以看你似佛;你心如牛糞,看https://m.hetubook.com.com禪師當然像一堆牛糞!」
「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如何?」
清末名儒辜鴻銘,學貫中西,博通法、德、希臘、拉丁等九種語言,還將《論語》、《中庸》譯成德文及英文。雖然飽讀西學,辜鴻銘卻www.hetubook•com•com相當推崇和宣揚中國傳統文化。他回國後,立即復古,留起小辮子。
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兼容並蓄,辜鴻銘被請去當教授。他一走進課堂,腦後那根小辮子便引來學生哄堂大笑。他不動聲色,緩緩走上講台,說:和-圖-書「你們笑我,無非是我這根辮子。這根辮子是有形的,容易剪掉;然而,諸位腦袋裡面那根無形的辮子,就不是那麼好剪啦。」一席話,說得學生一片靜默,啞口無言,這才知道被自己認為的迂腐傳統繫縛住;真正活在過去的是自己,而不是台上的教授www•hetubook.com•com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打坐時的一段對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是否常被心中無形的繩索繫縛,而不能坦蕩自在?
當我們在指責別人不是,取笑、看輕、譏諷他人時,是不是也察覺到心中那一條條無形的繩索,正捆綁著自己?是不是清楚那只是自我意識形態的反映。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