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提出淺而易明的道理來說:例如神經病人,因精神錯亂,則時喜、時怒、時悲、時恐動作失常而不能自控。這難道也不是人體之內的精神變態事實嗎?
按《索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論述的「天癸至」之言:歷來的醫家,有認為是指婦女生長到十四歲時期的「月經至」所說的,由於又見到論男子生長到十六歲時期亦有「天癸至」之論,所以有的醫家才認為「天癸至」並不完全是指婦女的月經所說的,只能懷著不可理解的疑團而已。直到現在有了現代的科學儀器,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統作觀察證明,才認識到《素問》中所說的「天癸至」乃是指女性生長發育到達排卵期;男性生長發育到達「排精」期。
古今的賢哲總結經驗規定有:寒、熱、虛、實、陰、陽、表、裡之八綱辨證以作中醫的診、療規則。筆者認為:其「八綱」的顯像乃是「十二經脈」運動所轉化出的枝、葉表現,雖然能起到在臨床辨證的診斷作用。但m.hetubook.com•com
是,由於人體「十二經脈」的生理及病理機能猶如「樹身樹根」,所以更應該要瞭解到這「樹身樹根」之陰陽發源道理、才不致被陰、陽之極化分相和乖變所惑。醫道皆言:調平了人體之內的「陰陽」,疾病即愈。如果不明人體「十二經脈」正常的陰、陽運行規律,怎能有目的去調整不正常的陰、陽偏差,所以中醫瞭解「十二經脈」的基理是至關重要的。
祖國中醫學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歷代醫家所著「醫籍」甚多,各有自家的心得已見,若聚集起來真是條理紛紜、浩如煙海,卻令習中醫者眩目。貧道初學醫時、見到各家的醫理立言頗不一致,真感到遵此則失彼、遵彼即失此故常迷惑於醫道之中。後蒙道機賜緣使我明白到人體之中這個潛藏難得的簡捷陰陽機理之總綱,才能理解到其各家創論的獨到之處,乃是陰、陽化象所分之目,所以若把握著這「十二經脈」的陰、陽總綱再去https://www•hetubook•com•com觀目,即可一目了然胸有定見。
再者,關於人體之內這個無形無象的「十二經脈」結構之名稱:在《素問》《靈樞》經典醫學中稱它為「十二經脈」;在現代醫學中稱它為「神經組織系統」,但現代醫學解剖學所說的「神經組織」只不過是「十二經脈」正負運行所促使人體組織的動態而已。因為「神經組織」乃現代醫學中的精神感覺系統,如果人死之後解剖觀察,其有知感的「陰、陽出入靈機」已經消逝離體,經云:「出入廢,與神機化滅。」所以只可以見到「十二經脈」的運行途徑,而不能夠見到這無形無象之「陰陽神機」。故現代醫學所說的「神經組織」路線,與古聖人所論述「十二經脈」的「靈樞運動」路線是有差異的。經云:「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古聖特別重視人體之內這個無形質的「遊行出入」神機。
經云:「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hetubook.com.com精出入者謂之魄。」按醫理定位:肝屬東方,心屬南方,東南方位屬陽,隸屬於人體的左側,故肝藏魂、心藏神是人體左側精神往來活動的代名詞。由於人體左側屬陽主升,人怒則氣上、喜則氣緩皆是受情志刺|激使精神提升之故,所以喜、怒過度則傷害人體的左側精神。
肺屆西方,腎屬北方,西北方位屬陰,隸屬於人體的右側,故肺藏魄、腎藏精是人體右側精神出入活動的代名詞。由於人體右側屬陰主降,人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全是受情志的刺|激使精神下降之故,所以恐、悲太甚則傷害人體的右側精神。所以人在正常情況時,即屬魂、屬神、屬魄、屬精;在反常情況時,即轉化為怒、喜、悲、恐等。這全屬人體之內無形的精神轉化所演變,故為醫者必須瞭解其因原,在臨床診療精神變態的疾病時,才以精神理論分析來作診斷依據。但醫生治病,對於精神和物質均要重視,物質靠精神來轉化;精神賴物質以濡養,故精神與和圖書物質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是不可分割的,在診療中必須二者兼顧,才能獲得良效。
再根據貧道所取得的「十二經脈」機理,更能證明古聖的著作中沒有一句虛言,全是論述有事實存在的真理。如果我們還不能瞭解的道理,只能說我們的研究認識還沒有達到古聖的境界,而不能以個人觀點來否認。相信靠現代科學以協助研究核實,就能使祖國的醫學理論而逐步地被人類所承認,並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會圓滿成功地運用於臨床。
因為人只要有生命,其體內的「十二經脈」就恆常存在運動不息,故依據人體內在的這個陰陽命蒂之正、負機理,就可以隨機應變去醫治百、千、萬種疾病。《靈樞.經脈篇》云:「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所以敬望讀者潛心參考,根據人體之陰、陽、正、負機理來定方立法,從而擬定出治風、治痰、治氣、治血、治虛、治實、治寒、治熱、治濕、治燥的等等調治的對症藥方,或針灸調治的穴位選擇。
但現https://www.hetubook.com.com代新出版的個別中醫書籍,對肝藏魂、肺藏魄多有刪除,就失掉了祖國醫學的精華。這魂與魄是人體內精神活動的代名詞,亦如人體「十二經脈」的機能活動一樣,雖然見不到它的形象,但在人體之中,卻有它的實際能量。
關於醫學理論定要遵重事實,在臨床中不能有半點含糊。因祖國醫學理論,是古聖人對宇宙大自然陰陽之道的認識,來結合人體的陰、陽生理結構與宇宙同體,認為我們的人體是宇宙的一個縮影,故全是以天、人合一的理論觀點來概述其宇宙間、與人體內的生理相聯繫,都是有事實道理存在的立論。
如果沒有進化發展到現代科學儀器觀察出來,這個疑問將會永久難以得到解釋。由此,這不能不令人驚訝,數千年以前的解剖實驗等科技十分落後,而古聖們對人體之內卻瞭解得多麼精微透澈!就如這一「天癸至」之例,而一直到今高科技時期才證實無虛,就可證明古聖先哲們有無量的大智大慧,才著作出《黃帝內經》的素問與靈樞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