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段記載,可爲解說如下:
奉迎的盛況,遠過於元和年間,「資治通鑑」卷兩百五十二記載:「廣造浮圖、寶帳、香轝、幡花、幢蓋以迎之,皆飾以金玉、錦繡、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道路車馬,晝夜不絕,夏四月壬寅,佛骨至京帥,導以禁軍兵仗、公私音樂、沸天燭地、綿亘數十里,儀衛之盛,過於郊祀,元和之時不及遠矣。富室夾道爲綵樓及無遮會,競爲侈靡。上御安福門,降樓膜拜,流涕霑臆,賜傑及京城耆老嘗見元和事者金帛,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出置安國崇化寺。宰相以下,競施金帛,不可勝紀。因下德音,降中外繫囚。」
端午節讀聯合報「東京、香港報導」,謂西m.hetubook•com•com安附近扶風縣法門寺掘出大批唐代宮廷珍品及釋迦牟尼的指骨舍利;有讀者來電,謂拙作「鳳尾香羅」中談到唐憲宗迎佛骨入禁中,韓愈上表切諫獲罪,當是一事;小說中語焉不詳,可否細談?佳節稍暇,姑爲漫筆。
三、唐朝長安皇城西面兩門,北曰安福門,正對外城的開遠門,佛骨自西而來,進開遠門,故懿宗御安福門相迎。
一、查「兩千年中西歷對照表」,是年四月壬寅爲初八,是扣準道路里程,於浴佛節這天,迎至京師。
清「一統志」:「法門寺在今陝西扶風縣北二十里崇正鎮」,但唐朝記載,寺在鳳翔府岐山縣,又據宋人筆記鎮名祁陽。岐https://www.hetubook.com.com山與扶風接壤,當是後世改隸,鎮名改爲崇正,是否表示尊崇韓愈的正論,已無可考。
其時的韓愈,官拜刑部侍郎,上表切諫,他說:「自黃帝一直到周朝文王、武王,都享高壽,百姓安樂,當時並沒有佛。從明帝時,始有佛法,此後亂亡相繼,皇帝運祚不長。及至南北朝以後,事佛漸謹,而壽命更爲短促。只有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次捨身佛寺,但竟爲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隨之而亡,事佛求福,反而得禍。」以此作爲闢佛的證據;最後要求「以此骨付有司,投諸水火」;又說:「佛如有靈,能作禍福,凡有殃咎,宜加臣身。」
四、安國崇化寺,當作大安國和圖書寺,在朱雀門東第四街北首第一坊的長樂坊,本爲睿宗居藩舊宅,景雲元年立爲安國寺;後漸傾圮,宣宗欲修未果而崩,懿宗卽位,繼承遺志,修復於咸通七年,改名大安國寺,内供宣宗服御之物。東禪院西北廊有吳道元弟子所畫「天龍八部」壁畫。
歿五十四年,憲宗之孫懿宗成通十三年三月又遣使至法門寺奉迎佛骨,羣臣紛紛奏諫。
憲宗見表大怒,要殺韓愈,幸而宰相裴度、崔羣力救。但死罪雖免,活罪難逃,貶爲潮州刺史。憲宗亦於奉迎佛骨剛滿一年時,暴崩於大明宮中和殿,年四十三。據說死因是由於他服了金石藥,性情躁怒,左右宦官,常獲罪而死,人人自危,故爲內常侍陳弘志所弒。是則禍福無門,惟人自m•hetubook•com.com
召,與佛骨無關。
至於報導中所說的「惠安皇太后」,姓王,懿宗封爲貴妃,生子卽僖宗,故追尊爲惠安太后,但惠安歿於咸通七年,身分猶是貴妃,奉佛不應稱「皇太后」。此處有待獲得進一步的資料,才能考證。
報導中所謂「重建倒塌的法門寺寶塔」,此塔名「護國眞身塔」。宋邵博「聞見後錄」:「鳳翔府祁陽鎮法門寺塔,葬佛指骨一節。」按和尚圓寂,遺體火化,名爲「荼毗」;骨灰葬於塔中。由此可知「護國眞身塔」乃爲葬佛骨而建。所謂佛骨,師從骨灰中撿出來結晶物,名爲舍利。「法苑珠林」:「舍利,西域梵語,舍利有三種:一、骨舍利,白色;二、髮舍利,色黑;三、肉舍利,色赤。若佛舍利,推打不破https://www.hetubook.com.com;若弟子舍利,推擊便破。案:佛骨卽舍利也。」但舍利通常只米粒大,而據報導:「其中有一支長約四英寸、重約十六點二公克。」此大異事。
二、「無遮」在釋典爲不私、平等之意,於通衢大道設道場,布施齋級稱「無遮會」。
唐憲宗元和十三年,主祠祭的官員上言:「鳳翔法門寺塔有佛指骨,相傳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安。來年應開,請迎之。」見「資治通鑑」。所謂「一開」,頗爲費解;今知「一開」爲開地宮,供善男信女瞻仰佛骨。憲宗於是年十二月初命中使率領高僭數百往迎;十四年正月迎至京師,界禁中三日,「乃歷送諸寺、王公士民瞻奉捨施,惟恐弗及」。名列「物帳」的「晉國夫人」,當是元老裴度之妻;裴度封晉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