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雖然占領了饒鳳關,但是損失慘重。這種勝利屬於慘勝,對於金軍來說根本划不來,完全是撒離喝因為自己的面子才打的。撒離喝心想,你以前讓我哭,我現在也讓你哭。但是,吳玠沒有哭,只是退了回去。金軍沒有給養,不能久待饒鳳關,只好撤軍北去。吳玠見金軍北撤,趁機率軍進攻,繳獲了金軍大量輜重。據說,這一次金軍「墮山澗死者數以千計」,人馬損失慘重。所以,饒鳳關一戰,金軍並沒有占到什麽便宜,最後的結果仍然是吳玠取得了勝利。朝廷因此晉封吳玠為少保,充陝西路制置使。這種官職歷來都是由文官出任的,武將不能擔任,足見朝廷對吳玠的肯定。這樣一來,吳玠就成了當地的最高指揮官,總領當地的軍務。
和尚原一戰,吳玠大獲全勝,以幾千人的軍隊打敗完顏宗弼所謂的十萬大軍。但是金國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很快就又捲土重來,這就爆發了饒鳳關之戰。
到了夜裡,宋軍又一次夜劫金營。據說,宋軍中有武藝高強的首領,手持一種長把的陌刀,這種刀很厲害,「當其刀者,人馬俱碎」,一刀下去,連人帶馬就被劈成了兩半。一見這種情景,金兵皆膽寒,士氣大减。這實際上就是人的一種心理。按說金軍這麼多人跟宋兵打,不是不可能取勝,但是一看宋兵這麽厲害,誰願意去送死啊?其實,也許前兩個人被劈了,第三個人上來就能把這個宋兵殺死,但每個人都不願做被劈的那兩個,都想做那第三個人,這樣一來,宋軍在士氣上就占了很大的優勢。最後,仙人關之戰金軍大敗,宋軍收復了被金軍占領的地區。
宋軍的軍械裡面有一種祕密武器,對付騎兵是最有效的,就是床子弩。今天軍事博物館古代戰爭館裡,有按一比一的比例復原的床子弩。床子弩可以並排放五支箭,每一支箭都有幾公尺長,箭頭比長矛的矛頭還要寬大,人是拉不開這種弩的,得用絞車絞開。床子弩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據說,床子弩主要不是用來射人,而是用來射城牆的城垛。如果有人藏在城牆後面射箭,用床子弩可以穿透城牆,把人釘在城牆上。可想而知,這種武器的戰鬥力有多強勁,更別說用床子弩對付騎兵了,弩一絞開,五支箭一射,人馬俱碎,不管騎兵身穿多少層重甲,照樣連人帶馬一箭釘在地上,拔都拔不出來。
吳玠想出一招,就是招募敢死隊,賞銀千兩,下山殺敵。吳玠在招募敢死隊的時候,是有原則的:父子同在軍中的,父親留下,兒子回去;兄弟同在軍中的,結婚有後的留下,沒結婚的回去。但是,敢死隊最後招募的成員,卻很多都是父子兄弟一起來的,因為士兵們都不肯回去,說願隨將軍殺敵,打死無怨,只要大宋國朝能夠保住,自有後來人。吳玠聽了非常感動,讓人開銀箱,要給這些士兵分銀子。士兵們笑說,命都不要了,要這銀子幹什麼?將軍您留著吧,將來還用得著。
金軍從川陝地區再次進攻南宋,宋高宗命文臣張浚統兵抗金,但張浚和西北守軍將領曲端發生了衝突,導致將帥失和。武將吳玠因與曲端素有嫌隙,於是趁機推波助瀾,借刀殺人,向張浚獻計害死了曲端。富平之戰,張浚大敗,金軍直逼四川,張浚因此被貶職。那麼,吳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富平之戰失利後,金軍又連續發動了和尚原之戰、饒鳳關之戰、仙人關之戰,意圖奪取蜀地。而此時張浚已被貶職,因此,抵抗金軍入川的重任,就落到了吳玠的肩上。但當時吳玠手下只有千餘殘兵敗將,那麼,吳玠利用了一種什麼樣的特殊武器,抵擋住了金國鐵騎暴風雨般的瘋狂進攻呢?和-圖-書
吳玠所部的誓死抵抗,再一次打破了金軍入川的計畫。金軍豈能善罷甘休,於是捲土重來,再次派完顏宗弼率領大軍攻蜀,拉開了仙人關大戰的序幕。這一次,為了一舉拿下仙人關,金軍調整了戰略,但是吳玠也早有設防,誓死捍衛仙人關。那麼,面對吳玠的頑強抵抗,金軍會採取哪些新的進攻策略呢?
金國人這次進攻川陝,本來準備消滅吳玠之後,就進蜀地安家,所以把老婆、孩子、傢俱、僕人都帶來了。但是讓金國人沒想到的是,和尚原、饒鳳關、仙人關三戰竟全都失敗了。金國人認識到,吳玠守的這個地方是天塹,難以逾越一步,於是開始在陝西一帶開荒種田,做好了跟宋朝長期對峙的準備。從此,金國人再也沒有攻入蜀地一步,宋金兩國就在陝西長期對峙下來。
吳玠用床子弩這個祕密武器,成功地阻止了完顏宗弼大軍的進攻。金國人一看,吳玠不出戰,老拿箭射我們,這怎麼辦呢?於是,金國決定設奇兵,繞道去攻打吳玠。吳玠早料到金軍會來這一手,沒等金軍偷襲的部隊到達,吳玠埋伏的部隊就殺出來了,金軍又被打了個大敗。
但是,金軍畢竟是百戰名軍,他們的戰鬥力還是很強勁的。而且,撒離喝為了洗刷自己「啼哭郎君」的恥辱,也是不惜一切代價,不計傷亡數字,一心要打敗宋軍,攻下饒鳳關,取吳玠首級。所以,金軍這次攻打饒鳳關時,是「一人先登,兩人擁後」,就是一個人進攻的時候,兩個人在後邊跟著,前面的人死了,後面的人踩著同伴的屍體往前衝。面對金軍的猛烈進攻,吳玠身先士卒,親自登城,拄著戰刀,冒著箭雨,在城樓上指揮戰鬥。「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宋軍士兵一看,主帥都不怕死,那還有什麼說的,都玩命似的殺敵。
吳璘駐守四川將近三十年,比他的哥哥吳玠還要長。臨到病逝的時候,吳璘給孝宗皇帝上遺表,說:「願陛下毋棄四川,毋輕出兵。」告訴皇上不要放棄四川,不要主動出兵去跟金國人打仗,不要動不動就嚷嚷北伐。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吳璘的話是對的,宋朝後來的幾次北伐都失敗了,可以說,吳氏一門對宋朝忠心耿耿,正是由於吳氏兄弟在川陝的堅守,南宋的半壁江山才得以保存。
饒鳳關是臺地山城,山上有很多巨石。宋軍將士就地取材,把山上的石頭往下推,金軍士兵被砸得死傷無數。吳玠還事先命人用草堆成草垛子,綁成圓球,等金軍進攻時,就點燃這種大草球,推下山。這一招非常有效,攻城的金軍見一個個大火球迎面而來,趕緊回頭就跑,但人哪有火球跑得快啊?而且,大火球火星四濺,金國人的制服又以皮毛為主,沾火星就著,根本躲避不開。金軍哪裡見過這種打法,又一次慘敗而歸。
《宋史.吳玠傳》中記載說,吳玠「與敵對壘且十年,常苦遠餉勞民,屢汰冗員,節浮費,益治屯田,歲收至十萬斛」。就是說,吳玠與敵國對壘將近十年,覺得老百姓賦稅的負擔本來就很重,再讓他們交糧餉,負擔就更重了。於是他能夠不用的人,就儘量不用,軍隊裡每一個穿軍裝的,都是能夠上陣殺敵的。所以,老百姓都非常擁護他。他還讓軍隊屯田,一年能收十萬斛糧食。還有一點,就是吳玠「馭下嚴而有恩,虛心詢受,故士樂為之死」。雖然是慈不掌兵,但是將領在樹威信的同時,也要注意恩威並用,吳玠就很注意這一點,所以很得人心。吳玠守蜀多年,但四十七歲就英年早逝。吳玠死時,他的弟弟吳璘
,也已成長為一員名將,皇帝看到吳氏兄弟勞苦功高,也知道只有吳氏兄弟才能保四川不失,所以鑲吳璘接替了吳玠的職位。
和-圖-書
當時,吳玠面臨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形勢呢?史籍上說是「朝問隔絕,人無固志」,意思就是,跟朝廷的聯繫都被金國人阻斷了,很多部下也打算投降或者開溜了。就是在這樣的境況下,吳玠率領著幾千人馬,死守和尚原。吳玠以忠義感召大家,「將士皆感泣」,說願隨將軍殺敵,身死不退。不但如此,百姓也非常感動,都偷偷地給吳玠的部隊送糧食。吳玠鎮守和尚原,就成了金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金軍卯足了勁兒,要把和尚原打下來。和尚原之戰就這樣爆發了。
一開始,金國人沒拿吳玠當回事,覺得吳玠只有幾千殘兵敗將,和尚原又適合騎兵馳突,吳玠怎麼可能擋住戰無不勝的大金鐵騎呢?所以,金國只派了兩個偏將,兵分兩路,來進攻和尚原。吳玠的應對策略是,不管金軍幾路來,宋軍就一路去,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因為吳玠只有幾千士兵,如果一起跟金國人拼命,士兵太疲憊,所以決定首先打擊金軍一路,讓部隊分成數隊,輪番出戰。我們知道,仗一打起來就不分時辰,有時候會從早上打到晚上,士兵連飯都吃不上。吳玠讓部隊分成數隊,假設分成十隊,五隊先出戰,剩下五隊休息,在場外埋鍋造飯,飮酒吃肉,等雙方漸成僵持,宋軍漸成不支之勢的時候,休息的這五隊上,把那五隊替換下來。金軍一看,傻眼了,心想哪有這麽打仗的啊?我全軍上陣,我打累了,你換替補隊員了,這誰受得了啊?這樣一來,這路金軍就被打敗了。這時,另一路金軍遠道趕來,想來打配合,結果沒等趕到戰場,吳玠已經打勝了,而且已經集中人馬,做好準備,所以另一路金軍也被打得慘敗。
兩路金軍圍攻和尚原的企圖宣告失敗,金國人非常震驚,發現吳玠這個人並不好對付。於是,主將完顏宗弼親統十萬大軍,要來攻打吳玠。當然,十萬大軍也可能是詐稱。古人說領兵多少萬,我們千萬不能信,就像《三國演義》裡說,曹操領八十三萬大軍南下,那怎麽可能?當時全國才有七百萬人,他一下就領八十三萬大軍,而且官渡之戰的時候,袁紹還被幹掉了七十萬,真要按這樣計和*圖*書算,中國就沒人了。古人之所以這麼對外號稱,用的是疑兵之計。那時候打仗是越張揚越好,嚇唬敵人,每個士兵舉一桿旗,看上去旗幟如林,無邊無際,敵人還以為有多少人呢,實際上也沒多少。完顏兀術親率十萬大軍來攻打吳玠,造浮橋過了渭河,安營紮寨十餘里,準備跟宋軍決一死戰。
金軍攻打仙人關,屢攻不克,於是想出了新的方法,就是利用雲梯和撞車。金軍士兵手持雲梯往城牆上搭,又用撞車撞城門。撞車和城門樓一樣高,前面是一個大木錐,用來撞城門。撞車上面還有碉樓,士兵藏在碉樓裡面,用牛皮做成的巨盾護住身體。吳玠觀察了金軍的軍械,說「賊易破」。他讓士兵用撞杆把金軍的雲梯撞碎,用開水和熱油順著雲梯一鍋一鍋往下澆。這樣一來,衝上來的金兵都被燙熟了不說,雲梯上還沾了油,拿火箭一射,就全都著火了。撞車就更好對付了,都不用澆油,因為上面是牛皮,直接拿火箭一射就著了。金軍的新方法最後還是不奏效。
富平之戰失敗後,張浚被貶職了,統帥川陝一帶作戰的重任,就落在了吳玠肩上。吳玠率部退保和尚原,命人造土堡,豎柵欄,攢軍糧,準備死守。陝西黃土高原,地形支離破碎,千溝萬壑,到處都是一塊塊的臺地,和尚原就是這樣一塊臺地。有人勸吳玠,說這個地方無險可守,是死地,不如退保漢中,以保全蜀地。吳玠回答說,我守此地正為保蜀,如果不守和尚原,退守漢中,那麼漢中守不住,就只能退往四川,這麼一步步退下去,要退到什麼時候啊?我守在此地,金賊絕不敢越我而過!
為了打通入川門戶,主將完顏宗弼率十萬金兵,誓死要拿下和尚原。面對來勢洶洶的金國鐵騎,吳玠使出了殺手鐧,用一種特殊的武器專門對付金國騎兵。那麽,這個祕密武器究竟是什麼呢?
吳玠沒有上撒離喝的當,他得知撒離喝想從宋軍防守薄弱的饒鳳關入川,就親率主力,日馳三百里,趕到了饒鳳關。吳玠很有計謀,到了饒鳳關之後,先派使者去給撒離喝下戰書。不過,他可不像張浚那樣幼稚,跟金軍約好哪天打仗。吳玠讓人帶了幾大筐橘子給撒離喝送去,同時附書一封,說:「大軍遠來,聊以止渴。今日決戰,各忠所事。」你來了我給你橘子吃,今天這件事咱倆是各為其主,各忠所事。吳玠的橘子一送去,撒離喝就魂飛天外了,他以杖拄地,大喊吳玠怎麼可能來得這麼快?吳玠的心理戰術玩得很成功,用幾筐橘子就把撒離喝嚇得魂飛魄散。所以,這一仗還沒打,金軍的氣勢就矮了一截。
我們前面提到,在吳玠這個人身上,體現了人性很複雜的一面。他因與曲端素有嫌隙,竟向張浚獻計,害死了曲端;而在張浚被貶職以後,吳玠卻擔起了抵抗金軍入川的重任。南宋初年,有所謂的中興四將,即岳飛、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實際上,張俊未見得有多少武功,只不過他的軍隊多,而劉光世是個有名的「長腿將軍」,打起仗來只會逃跑。吳玠雖然沒有位列中興四將之中,但論武功,吳玠遠超過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是與岳飛在伯仲之間的。南宋與金交戰,有兩大戰場,就是關陝和中原。中原地區是岳飛表演的舞臺,而關陝地區就是吳玠和他弟弟吳璘表演的舞臺。吳家三代為宋守蜀,一直到吳玠的孫子,還在守四川。實際上,吳玠在宋朝歷史上,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在中國古代名將史上,都是値得大書特書一筆的。和_圖_書
就在完顔宗弼苦戰的時候,撒離喝騎著馬繞著城轉,苦苦尋找打敗宋軍的辦法,忽然,他看到宋軍西北方向的敵樓好像防守比較空虛,就心生一計,命人抛巨石擊打這個敵樓,想把敵樓打塌,從這兒攻進城去。吳玠不敢怠慢,親自趕到一線,看敵樓要傾覆了,趕緊命令士兵用網套住,把敵樓拉正。吳玠帶領將士在敵樓死守,金國人又射火箭,想把敵樓燒掉。吳玠早有防備,心想,我就是玩火的,你還拿火來燒我?於是讓人拿水一澆,火就滅了。金軍沒辦法,只好放棄。
《宋史.吳玠傳》中說,吳玠少時「沉毅有志節,知兵善騎射,讀書能通大義」。中國古代選拔武將,最看重的就是馬上的騎射功夫。考武舉的時候,要看你能拉開多少石的硬弓,能舉多少斤石鎖,射箭命中率是多少,而不是像電影裡的大俠那樣,看你能不能飛簷走壁。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尤其騎馬作戰,雙方一個回合就勝負立現,如果騎射功夫不夠,一照面就被對方打下去了,不像評書裡說的,動不動就大戰三百回合。真要打三百回合,不用敵人打,自己就累死了。所以,吳玠作為統軍將領,弓馬嫺熟這一點非常重要。另外,吳玠還讀書知大義,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將領。他年輕的時候就投身西北軍,跟西夏打仗,屢有戰功,後來又平河北巨盜,平方臘。靖康之變以後,吳玠在關陝地區跟金軍作戰,也是斬獲頗多。論戰功,吳玠在陝西諸將當中應該是排前十名的,在戰爭當中,他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不斷壯大。
富平之戰失利後,和尚原就成為南宋阻擋金軍入川的首要防線。可是,對於駐守此地的大將吳玠來說,和尚原既無險可守,又無兵可援,僅憑手下的千餘殘兵敗將,如何才能抵擋住來勢洶洶的金國鐵騎呢?
金國人在川陝戰場上沒有成功,就再次把戰爭的矛頭轉向了中原。而中原大戰,就成為名將岳飛表演的舞臺。
金軍一看,吳玠老是玩火,我們攻山頭,你給我們弄個大火球,我們攻城,你又用火箭,這誰受得了啊?數個時辰打下來,宋金雙方竟然還是戰了個平手。這個時候,完顏宗弼有點失去理智了,居然命令金軍將士用繩子連在一起,進攻的時候一隊人全上,同生共死。一隊人都身披鐵甲,連在一塊兒爬雲梯,第一個掉下來,帶著一串都得往下掉,這麼一來,同生的可能性不大,只能共死了。完顏宗弼還下令,如果這一仗再失敗,每隊抽籤殺一個人。所以,金軍玩命似的強攻,而宋軍也死守不放,雙方仍然僵持不下。最後,金兵死屍堆積如山,後面進攻的士兵都不用雲梯了,踩著死屍就往上衝。
這個時候的金國部隊,已經不像當年攻打北宋時的金國鐵騎了。隨著金軍南下,占領中原地區,金國軍隊的組成也發生了變化。在金軍當中,女真人並不占多數,而是以契丹人、渤海人和漢人為主。這和圖書些漢化已久的士兵打仗,是要有糧草供應的,不可能再是騎著戰馬,嚼著肉乾,喝著優酪乳就來打仗了。所以,金國軍隊原來戰爭成本低的優勢,這時已經不具備了,宋金雙方都有短處握在對方手裡,如果一方糧道被掐斷,就等於不戰自敗了。因此,吳玠就派人偷襲金軍,斷掉了金軍的糧道。金國人頓時亂成一團,只好就地設圍堅守,好不容易熬到了天黑。古代人打仗,沒有夜視器材,一般打到天黑,雙方就要鳴金收兵,等天亮再戰。金軍打了一天仗,水米未進,體力消耗盡了,本來想趁天黑歇口氣,沒想到,吳玠居然夜襲金營。吳玠對這個地方的地形很熟悉,敢於夜戰,於是縱兵四出,打得金軍大敗虧輸。這個時候,就連主帥完顏宗弼也只好逃命了。完顏宗弼怕被別人認出來,就拔出佩刀,把鬍子割下來了。中國古代的男子一成年,必然要蓄鬚,沒鬍子的是太監。古人特別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誰要是把別人的鬍鬚毀了,這是對他人一種極大的侮辱。但是,完顏宗弼為了活命,也顧不得鬍子了,自己割了鬍子就逃跑了。
就在敢死隊將士抱著必死決心,整裝待發的時候,金軍突然從天而降。原來,吳玠軍中一個小校犯法,依律當斬,但這個小校趁看管不嚴,逃下山去投奔了金軍,把宋軍部署的虛實都告訴了敵方。金軍就沿著一條小路爬上了山,因為這個小路鮮為人知,所以宋軍沒有設防。本來宋軍人數就少,是乘高憑險才守住饒鳳關的,現在天險一失,金軍從天而降,宋軍顯然支撐不住了。饒鳳關失守,吳玠邊打邊撤,退到了三泉這個地方,準備在這裡會合其他餘部,與金軍再戰。
饒鳳關一戰,金軍使出渾身解數,誓死也要贏得此戰。吳玠雖率領所部頑強抵抗,但畢竟力不及彼、寡不敵眾,實在難以抵禦金軍的瘋狂進攻。此時的宋軍,已經人困馬乏、彈盡糧絶,身處絕境。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吳玠會想出什麼辦法來應對呢?
和尚原之戰、饒鳳關之戰、仙人關之戰,金軍不惜血本,一次又一次地發動入川戰役,這究竟是為什麼?川蜀之地又為什麽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
金國人不甘心和尚原的慘敗,於是重新派出一員大將來頂替完顏宗弼,繼續對宋作戰。這個人就是被稱為「啼哭郎君」的撒離喝,他曾經是吳玠的手下敗將。為了洗刷掉「啼哭郎君」的惡名,撤離喝設計迷惑吳玠,企圖避開和尚原,從宋軍防守薄弱的饒鳳關入川。那麽,吳玠會不會上撤離喝的當呢?
我們知道,後來忽必烈滅南宋,就是先攻入蜀地,然後由蜀地傾長江而下,才攻占了江南。如果直接進攻江南,江南卑濕,地域廣大,是很難攻下來的。所以,吳玠守住了川陝,對於保住宋室的半壁江山,意義重大,甚至可以說,他是「中興武功第一」。如果不是吳玠三戰三捷,死守川陝以保蜀地不失的話,南宋就非常危險了。因此,南宋朝廷拜吳玠為少師,封節度使。
撒離喝怒不可遏,決定親自上陣指揮,並在軍中懸賞殺吳玠。當然,這次肯定不是驢一頭、布一匹了。撒離喝率領金軍強攻六晝夜,死屍堆得跟山似的,就是不退兵。吳玠見金軍這麼玩命,拿人不當人,心想,這麽下去不行,火球快用光了,能用的巨石也快用完了,弓箭也快射光了,不能這麼耗下去。中國古代有這麽一句話,叫「殺人一萬,自損三千」,宋金兵力本來就相差懸殊,吳玠即使再用兵有方,這麼耗下去也是經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