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一門黨羽,用盡手段把持朝政,把南宋朝廷攪得暗無天日。我們從一件事上,就能看出秦檜專政的時期,黑暗到什麽程度。有一次,秦檜的孫女,當時被封為崇國夫人,丢了一隻獅子貓。這下可了不得了,臨安府畫影圖形,到處張貼海捕文書,出動所有的捕快,上街給秦檜的孫女找貓。後來,秦檜嫌衙役捕快不夠,又命令御前司兵士,也就是皇宮站崗的兵士,都出去滿大街找貓。秦檜給臨安府的官員下令,限期幾天破案,否則臨安府所有治安機構的官員都別幹了。臨安府的官員趕緊命令兵士衙役們,挨家挨戶搜査,只要見到獅子貓,不管是不是崇國夫人那隻,全都抱回來,一隻一隻地抱給崇國夫人過目。可是臨安城的獅子貓基本上都被逮光了,就是沒有崇國夫人丢的那隻。崇國夫人不幹了,說你們這不是糊弄我嗎?一點辦事能力都沒有,怎麼當的官?最後,臨安府的長官實在沒辦法,只好跪在秦檜的孫女面前,苦苦哀告,崇國夫人這才恨恨作罷。我們看,就因為秦檜孫女的一隻貓,竟把整個臨安城弄得雞飛狗跳,足見秦檜當時權力熏天。
從這三個人的遭遇,我們可以看出,秦檜及其黨羽清除政敵的手段是非常殘酷的。
不顯山不露水,就把事情辦妥了,秦檜這手段用得多高明。幸虧此時高宗皇帝對秦檜這種張揚跋扈的做法,早已看不下去了。最後,到了御筆親點狀元的時候,高宗皇帝一看,秦檜的孫子秦塤排第一,馬上就知道是秦檜事先安排好的。再看秦塤的文章,跟他爸爸秦熺的文章差不多,肯定都是找人代寫的,所以高宗皇帝朱筆一揮,把秦塤弄了個第三。即使是第三名,那也是探花,像秦塤這種胸無點墨的紈褲子弟,居然也做成了探花。
另外,秦檜還特別注重跟宮裡人來往。高宗的元配邢氏死在北國,消息一傳回來,秦檜就力主立吳氏為皇后。我們前面講過,這個吳氏曾經搭弓射箭,射死幾個亂軍,掩護高宗上船,算是有功之人。吳氏做了皇后,自然對秦檜非常感激,還跟秦檜做了親家。吳皇后非常長壽,她本身比高宗皇帝小很多,又活了八十多歲,歷經了高宗之後的好幾朝。後來,秦檜這個禍國殃民的權奸倒了之後,居然滿門無事,就是因為有吳皇后的大力保全。
更有意思的是,高宗皇帝厲行節儉,已經到了摳門的程度。按照慣例,每到過年過節、祭祀慶典的時候,皇帝要對大臣有所賞賜,可是當時南宋國用大窘,朝廷沒錢,再者就是高宗從內心來說也不想賞賜,怎麼辦呢?高宗就給大臣開支票。他拿白紙寫上要賞賜給大臣的東西,蓋上玉璽,往下一發,文武百官接到支票一看,頓時哭笑不得。高宗皇帝給大臣們賞的什麽呢?馬半匹,公服半領,金帶半條,汗衫半領,褲一隻。大臣心想,皇上給我半匹馬、半領公服,也不知道是左右裁開還是上下裁開,腰帶也給半條,汗衫也給一半,褲子只給一條腿。古人說的褲是套褲,只有褲腿,中間是沒襠的,有點像現在女士穿的長統襪,是成對的。高宗賞賜大臣為什麽都只給一半東西呢?皇帝的意思是,另一半下次再賞。下一次,皇帝又是馬半匹,公服半領,金帶半條,汗衫半領,褲一隻,這下倒是湊成一對了。可是,大臣們又傻眼了,因為皇上只說賞賜,卻沒寫明上哪兒去領這些東西。實際上,高宗皇https://www.hetubook.com.com帝就是不想賞賜,想節省而已,所以大臣們說他太刻薄了。
由於宋高宗的寵信,奸相秦檜大權在握,其黨羽遍布朝野上下。而且,秦檜一黨專橫跋扈,就連秦檜的孫女丟了一隻貓,都可以鬧得滿城風雨,足見秦檜的權勢之大。那麽,秦檜的種種失德不臣之處,宋高宗難道一點兒都不知道嗎?宋高宗究竟為什麼如此重用秦檜呢?
秦檜不但心狼手辣,而且工於心計,他通過不斷收買宋高宗身邊最親近的人,把宋高宗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那麼,這樣一個奸相,把持朝政十餘年,將會給國家社稷帶來什麼樣的災難?秦檜專政時期的政治究竟有多黑暗呢?
公元一一三八年初,宋金兩國正在商談第一次議和之際,秦檜從金國回到南宋都城杭州,馬上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升任宰相之職,只是不久便被罷免。事隔六年,秦檜再一次登上相位,而這一次,秦檜的宰相之位再也無人可撼了。此後,他權傾朝野,排除異己,為所欲為,殘害忠良。他獨居宰相之位長達十七年之久,是高宗一朝最黑暗的時期。那麼,宋高宗後來為什麼如此寵信秦檜?秦檜到底使用了哪些手段和陰謀,來不斷鞏固自己的權位?宋高宗和秦檜之間究竟有怎樣的一種微妙關係?寵信奸相的宋高宗到底是不是一個十足的昏君呢?
秦檜從北國回到南宋後,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寵信,升任宰職。高宗皇帝那麼摳門,賞賜起秦檜來卻是不遺餘力,不但金銀絹帛無數,還親自為秦檜的住處題寫匾額,秦檜家裡每有婚喪嫁娶,高宗皇帝也必定前來捧場。秦檜之所以能夠控制宋高宗,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非常注意運用手段打擊政敵,提拔親信黨羽。
秦檜當宰相的十幾年裡,幹的禍國殃民的事不計其數,他蠻橫專權,排除異己,挾虜以自重,殘害忠良。尤其是他害死岳飛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千古罵名。從明朝至今,秦檜、王氏、張俊和萬俟卨四個人的鐵像,就一直跪在岳王的墳前。後人有詩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秦檜的養子秦熺,在禮部主持的會試中,中了進士。一般人中了進士,都是先從縣官,也就是七品官幹起,然後一步步往上升,過個十幾二十年,才修成正果。而秦檜的公子中了進士,六年就做到了樞密使。這下好了,老爹是宰相,兒子是樞密使,文武兩班被他爺倆全占了,老爹抓全國的行政,兒子管全國的軍事。上朝的時候,大臣裡領頭的第一個是老爹,第二個就是兒子。
當天晚上,宮裡就傅出了聖旨:秦檜加封建康郡王,致仕,秦熺升少師,致仕。這道聖旨的意思,就是給秦檜父子一個很高的頭銜,然後讓他們退休。接到詔書,秦檜當晚就咽氣了,秦府上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抱頭痛哭。當然,高宗朝對秦檜還算是不錯的,到了孝宗執政的時候,秦檜的所有封銜一概取消,諡號改成了「謬醜」。秦檜這樣一個誤國權奸,最終總算是沒落得好下場。
實際上,高宗皇帝這樣寵信秦檜,也是被迫的。宋高宗也知道,由於紹興和議的達成以及岳飛之死,老百姓都罵他是昏君,所以他需要找一個人來替他擋這個罪,所以他找到了秦檜。百官罵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就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既然要讓秦檜去堵百官的嘴,就要給秦檜足夠的權力。
曾經有一個叫施全的殿前司侍衛要謀刺秦檜,但沒有成功,被逮住了。秦檜問施全:「你一個小小的士兵,為什麼要殺我?」施全說:「全天下人都要抗金,你卻要議和,所以我要宰了你!」秦檜知道自己hetubook•com•com犯了眾怒,從此,只要出門就帶衛士,連進宮面聖都一樣。這麼一來,高宗皇帝心裡就很緊張,心想,我現在被你控制了,你萬一想害我怎麼辦?所以,他在身上藏把匕首,防備著秦檜。也就是說,高宗皇帝寵信秦檜,其實也是出於無奈,並不是自己願意的。當年,他把秦檜的孫子秦塤,由狀元貶成探花,就是向秦檜表明態度,讓秦檜不要這麼為所欲為。
關於高宗皇帝的這個簡陋宮殿,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鳳凰山麓植被很豐富,林木茂盛,所以烏鴉特別多。成千上萬的烏鴉,整天哇哇亂叫,高宗皇帝的辦公和休息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有時候高宗跟文武臣官討論朝政,都得大聲嚷,否則根本聽不見。晚上,烏鴉亂叫,高宗也睡不好覺。大臣們一看,這太不像話了,百官上朝聲音蓋不過烏鴉,皇上還被烏鴉吵得沒法休息,於是就找禁軍士兵裡射箭射得凖的,拿彈弓來打那些烏鴉。這些禁軍士兵累得都快散架了,總算把烏鴉打退了十五里。誰說大宋禁軍不能打仗,這不把烏鴉打退了十五里,取得大捷了嗎?可是沒過兩天,烏鴉又班師回來了。禁軍士兵苦惱不堪,這玩意怎麽對付啊?高宗皇帝微微一笑,說算了,你們也別折騰了,沒這烏鴉的叫聲,朕還睡不著了。
秦檜打擊政敵,手段狠毒,岳飛就是一個例子。在朝中,所有主戰派的大臣都是他眼裡的大敵,其中有三個人最遭秦檜記恨,也被他整得最慘。第一個人,是在他之前做宰相的趙鼎。趙鼎在朝中頗有聲望,也很受高宗器重,而且秦檜能夠被提拔起來,恰恰是趙鼎之功。秦檜被趙鼎提拔起來之後,卻開始排擠趙鼎,把趙鼎貶去做知州。一開始,趙鼎被貶到了紹興,後來又被貶到泉州,秦檜還不放心,將趙鼎一貶再貶,最後貶到了廣東潮州。我們現在一聽,會想到是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地方,但那個時候,潮州可不像今天這樣,當年那裡是專門流放犯人的。在古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大臣被皇帝貶謫,還要寫拜表感謝皇帝隆恩。趙鼎被貶到潮州後,就寫拜表說:「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意思是,我這一去是回不來了,我頭髮都白了,還把我貶到這個蠻荒煙瘴之地,所以肯定是回不來了,但是我丹心為國,九死不移。秦檜一看趙鼎的拜表,心想,此老倔強猶昔,都把你貶到那兒去了,你還跟我狂,既然你不怕死,那我就讓你死。於是,秦檜命令潮州地方官員對趙鼎嚴加管束,每天快馬進京,把趙鼎的一舉一動報告給朝廷。這樣一來,趙鼎的日子過得也實在沒勁了,他知道秦檜欲置他於死地,他不死,會連累全家。於是,趙鼎就上吊自殺了。
宋高宗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節儉君主。節儉到什麼程度呢?他在杭州城的鳳凰山麓修建的皇宮,一共只有十來間像樣的大殿。要知道,北京紫禁城的房子號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實際上也有七千多間。而且,宋高宗皇宮的十來間大殿是一殿多用的。比如,朝廷要舉行大典,「金鑾殿」就要換牌子,明堂大禮,正朔朝會,皇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換成「大慶殿」;如果是要發佈任命,就換成「文德殿」;趕上聖節上壽,皇上或者太后娘娘過生日,又換成「紫宸殿」;到了科舉殿試、進士唱名的時候,再換成「集英殿」。就這樣不斷換牌子,一殿多用,足見這個皇宮有多簡陋。
宋高宗雖然表面上對秦檜言聽計從,寵愛有加,但是内心深處早就對秦檜不滿了。紹興二十五年,六十多歲的秦檜病重,宋高宗將會如何對待秦檜及秦檜一黨呢?
秦檜專權跋扈,高宗皇帝早就對他心懷不滿,但又奈何不了他,因為紹興和議裡有規定,宋朝不能隨便換宰相,否則就算毀約,金國就要攻打南宋。如今,秦檜病重,高宗皇https://m.hetubook.com.com帝前去探望,表面上一臉沉痛,其實心裡已經樂開了花,心想終於盼到秦檜要死了。高宗到了太師府,秦檜的黨羽們就向高宗皇帝建議,說為了保證秦太師的路線能夠執行下去,應該讓太師的兒子秦熺繼任宰相之位。高宗聽了,不動聲色,進來看了一眼秦檜,秦檜這時已經有進的氣沒出的氣了,看起來是真要死了。高宗皇帝心裡非常高興,轉身就出來了。皇帝一出來,秦熺上前攔住他就問,如果秦太師歸天,下一任宰相是誰?秦熺是希望高宗皇帝當時就拍板定他做下一任宰相。沒想到的是,高宗皇帝瞪了秦熺一眼,冷冰冰地扔出了一句話,「此事卿不得與聞」,然後轉身就走了。
高宗皇帝對大臣摳門,對自己也一樣。宋金和議達成以後,他與大臣們討論擴建宮殿的事。負責這件事的大臣就向他呈報,說打算蓋三百間房子。高宗皇帝看了,大筆一勾,就減去了三分之二。他說,當年漂泊海上的時候,沒房子都活得有滋有味,現在國用都不足,何必要那麼多房子,有幾間遮風避雨就可以了。不僅如此,高宗皇帝對自己的飮食也有嚴格限制,他說自己只愛吃青菜、豆腐,山珍海味咽不下去,後來御宴上席都上素菜。我們知道,古代把當官的叫肉食者,老百姓叫蔬食者,現在連皇帝都不吃肉了,這是很少見的。高宗皇帝這是帶頭吃素,以節省國用。
我們看,高宗皇帝的前十九年,一直跟著徽宗在繁華的東京城裡過著精緻奢侈的生活,現在來到鳳凰山這個地方,整天聽著烏鴉叫,住著只有這麼十來間房子的宮殿,還覺得奢侈得不得了,這一點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宋高宗前半生顛沛流離,從十九歲一即位就受盡磨難,四處逃亡,不到三十五歲,頭髮就全白了。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都說他是個十足的昏君。事實上,宋高宗的人性也是很複雜的。
中國古代在宋朝之前,君權和相權之爭,始終是君進相退,是君權越來越尊,相權越來越卑。而到了南宋,卻出現了很大的反彈。高宗皇帝為了不挨罵,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聲,索性不管實事,自己放棄了一部分權力讓秦檜掌握大權,去處理朝中大事。這樣一來,高宗皇帝就給後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南宋後來的很多君主都受制於權臣,南宋的權臣奸相,秦檜是第一個,後邊的一個比一個奸。
宋高宗身為一國之君,也曾經勵精圖治、勤儉持政,努力想成為一代英主,但是由於他害死岳飛,寵信奸相秦檜,最終留下了千古罵名。那麼,宋高宗為什麼如此寵信秦檜?秦檜到底使用了哪些手段和陰謀,來不斷鞏固自己的權位呢?
宋朝對科舉考試是相當重視的。唐朝的時候,對參加科舉的人的身分是有限制的,三代以内不能是白丁才行。而宋朝則是英雄不問出身低,除了罪犯、倡優子弟,誰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所以,在宋朝的時候,大量的文人進入了仕壇。這裡就有一問題,平民子弟和官宦子弟都要參加科舉考試,為了保證公平,朝廷專門有兩點措施,一是糊名,即試卷要密封,跟今天的大學考試一樣;二是謄錄,就是閱卷之前,找工作人員把所有考生的試卷再重新抄一遍。我們今天的大學考試剛剛實現網上閱卷,考官還能看見考生的筆跡,而宋朝的考官則根本看不到考生的筆跡,因為試卷都是工作人員謄抄過的。這樣一來,想通過辨認考生筆跡作弊就不太可能了,可見宋朝對科舉考試公平性的重視。
在秦檜獨相專政的十餘年間,他為了打擊政敵和提拔黨羽親信,用盡了一切卑鄙的手段,完全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秦檜的兒子和孫子,更是年紀輕輕就做了高官,可見秦檜一黨的氣焰有多囂張。但是,面對秦檜的種種劣行,宋高宗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不問,甚至是有求必應。這又是為什麼呢?和_圖_書 我們從宋高宗的這些舉動可以看出,他並不是完全昏庸無能。按說他勤儉持政,有勵精圖治之心,是應當成為一代英主的。至少,他也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也算是中興之主。可是,史學家對宋高宗的評價,卻還不如他昏庸的爹,高宗皇帝如果九泉之下有知,肯定會為自己鳴不平。
南宋政治最黑暗的時代,就是秦檜當權的時代。秦檜重用的全是自己的親信黨羽,凡是跟他意見相左的人,全都被他排擠掉了。史書上記載:「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遠方。」意思是凡是有名望的士大夫,只要跟秦檜政見不合,全都被貶到遠方了。有一次,他的走狗羅汝揖跟秦檜聊天,無意中說了一句,反對議和的人,除了張玠之外,其他的都被處理掉了。羅汝揖本來是想表功的,沒想到秦檜一聽,臉色就變了,說羅汝揖你會不會辦事,既然除了張玠都處理掉了,為什麼不處理張玠?就這麽一句話,張玠就被貶謫遠方了。史書上說:「秦太師當國,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其頑鈍無恥者,率為檜用。」秦檜剷除異己手段狠毒,提拔起親信來卻是不遺餘力。他的家人鄉黨,只要五官不缺一樣,智商勉強能算正常的,全都能夠做大官。秦檜就喜歡用這些頑鈍無恥的人,因為這些人不會跟他的意見相左。
秦檜控制高宗皇帝的另外一招,就是把皇帝身邊的人全都給收買了。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也挺可憐的,中國的很多地方,可能都沒有去過。那麼,皇帝靠什麼瞭解天下大事呢?就是靠不斷的學習。皇帝每天處理完公務,就要上課,由經筵日講官給皇帝講課。於是,秦檜就讓自己的黨羽去給皇帝做經筵日講官。這些人不但經常會在高宗皇帝面前替秦檜說好話,而且一旦秦檜想整誰,就讓經筵日講官在皇帝面前詆毀這個人,先給皇帝一個壞印象,然後再把彈劾這個人的奏章一呈上,皇帝一看,准奏,這個人就完了。
第二個遭秦檜記恨的,是大臣李光。李光屬於主戰派,也做過宰相。李光被貶官後,也是先在紹興做知府。紹興和議將成的時候,紹興的百姓遊行,抗議朝廷簽署賣國條約。秦檜就誣陷李光,說李光煽動百姓遊行,動搖國本。這樣一來,李光百口莫辯,又被貶到了瓊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島。李光在海南島沒事可做,就寫寫筆記,記錄自己為官幾十年來的宦海見聞,想把這些文字傳給後代子孫。中國古代稱聖賢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李光想,我現在沒有立功的機會了,就立言立德,把史料傳給子孫,這樣也算是對得起祖宗了。沒想到,李光的筆記被秦檜拿到了,秦檜上表說李光私修野史,誹謗當今。這可是大罪,李光一家都受到株連,不但李光被迫害致死,連他的兒子也因此入獄,最後慘死獄中。
宋高宗其實對秦檜早有防備,他每次接見秦檜時,身上都帶著匕首,以防秦檜加害。當時,秦檜每次出門,都有五十名手持長戟的衛士跟隨。秦檜這樣做,是害怕有人殺他。
紹興和議達成以後,高宗皇帝和秦檜這對昏君奸相,開始在江南過起了苟且偷安的小日子,可謂「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相權在握之後,為了排除異己、獨攬大權,秦檜開始製造冤案,殘殺政敵。一時間,朝中不少主戰派的忠良志士,都慘遭迫害。然而,秦檜並不滿足,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他在打擊政黨的同時,也開始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宋朝一直都很重視科舉考試的公平性,那麼,秦檜是如何在宋高宗的眼皮底下,大肆提拔黨羽的呢?和圖書 再有一點,秦檜還拼命拉攏高宗皇帝的醫官。我們知道,高宗皇帝由於早年受到驚嚇,喪失了生育能力,一直沒有皇儲。高宗為這件事一直很著急,暗暗地遍訪名醫後來,高宗皇帝封一個叫王繼先的醫生做了醫官,專門負責醫治他的隱疾。於是,秦檜就費盡心機地去巴結王繼先。秦檜的夫人也姓王,《岳飛博》裡說,秦檜的夫人王氏極其歹毒,是她出主意害死了岳飛。秦檜讓王氏認王繼先為義兄,這樣一來,秦檜跟王繼先之間就成了郎舅關係。我們想,高宗皇帝連這樣的隱疾都交給王繼先治,可見對王繼先是非常信任的。王繼先整天在皇帝面前說秦檜的好話,高宗皇帝能不重用秦檜嗎?高宗皇帝曾說「王繼先是朕之司命,秦檜是國之司命」,他對秦檜的重視程度,由此可見。所以,秦檜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把高宗皇帝牢牢地攥在了手裡。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秦檜除了大肆迫害異己,還大力提拔親信。他的孫子秦塤,十歲就是三品官了,平時不學無術,無心向學,這樣的人怎麼指望他通過科舉考試呢?但秦檜就是有辦法。這一年,秦塤報名參加科舉考試。秦檜想,怎麼才能讓我孫子的卷子被考官看中呢?後來,秦檜想出了一招,他命人去把閱卷官請到家裡來。太師有請,誰敢不去?閲卷官趕緊顛顛地跑來了,可是秦檜家的下人卻說太師有事,請他先到太師書房坐坐。閱卷官就到秦檜家的書房等,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太師來。閱卷官百無聊賴,就四處看看,心想,這太師的書房怎麼連本書都沒有?再一看,桌上有一篇文章,他就拿起來看。一個時辰過去了,未見太師召見,兩個時辰過去了,還是未見太師召見。最後,閲卷官把太師桌上的那篇文章都倒背如流了,太師府的下人才來說太師沒空接見,讓他改天再來。閱卷官訥訥而退,心想,這一趟也不白來,還背了一篇文章。等到科舉考試的捲了收上來,閱卷官一看,呈到面前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他在太師府背過的那篇。閱卷官開始琢磨了,這文章是誰寫的?挑開一看,是秦塤。閱卷官馬上明白了:太師叫我去讀這篇文章,原來是這個意思,我不能不理解太師的一片苦心,於是,就給秦塤判了個第一名。
秦檜重點迫害的第三個人,是胡銓。胡銓堅決反對與金議和,當初就是他提出要把秦檜和王倫的腦袋砍下來,挑在竹竿上遊街,然後把金國的使臣扣下,激勵三軍將士討伐金國。胡銓曾經說過:「臣有赴東海而死爾,寧能處小朝廷求活焉?」就是說,如果你們要是跟金國議和,我寧可跳東海去死,也不願意在小朝廷存活。他這話一出,高宗皇帝龍顏大怒,本來是想把胡銓殺掉的,但是宋朝的袓宗家法規定不殺文人,所以高宗皇帝就把胡銓貶到了廣東,讓他去看倉庫大門。結果,秦檜的妻舅有一次到廣東視察,翻看犯人的名單,看到有胡銓的名字,就說了一句,胡銓怎麼還不過海?意思就是,秦丞相不喜歡這個人,這個人怎麼還能留在廣東,應該讓他過海。就這麽一句話,胡銓就被貶到了海南,幸虧胡銓當時還算年輕,命大,他咬牙堅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