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抵抗主義下的浴血抵抗
5.4 東北軍入關支持統一

因此,日本關東軍則利用這個分裂與內戰的時機,決定在華北放火,以牽制蔣介石,同時吸引更多的東北軍入關。因此日軍以專機,從大連運送晉軍領袖閻錫山回山西,再收買在河北的西北軍石友三部,以及策動主控山東的西北軍將領韓復渠,準備聯手攻擊張學良的東北軍。
不過,由於閻錫山回到山西之後,並沒有依日本的計劃再行出兵叛亂,韓復渠也採取觀望的態度,只有石友三興兵作亂,因此東北軍得以集中力量,迅和圖書速的解決了石友三部隊的叛變。那時張學良本人剛好患上嚴重的傷寒病住院治療,只好下令由其得力部屬于學忠負責帶兵平亂,先後又從東北調進五個旅的兵力入關支援,這樣原先已經兵力不足的東北,在九一八前夕,兵力就更爲空虛了。留守的直屬部隊多數是在遼西佈防接應,而竟然只有一個旅的兵力,再加一些直屬部隊來防守東北的軍政中心瀋陽。瀋陽近乎空城的佈署,就給予關東軍一個前所未有的用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時機。
這時候東北軍的主力,既然已經大部離開東北入關,也就暴露出東北邊防更爲空虛的問題。當時東北軍,共有二十七個步兵旅,五個騎兵旅,三個砲兵旅,兵力總m.hetubook.com.com數號稱在二十五萬人左右,而隨張學良入關的全是東北軍的主力,有十二個直屬步兵旅,兩個騎兵旅,以及全部三個砲兵旅。
但是在中原大戰平息不到一年的時間,一九三一年中國又再度發生戰爭與分裂,蔣介石企圖利用機會清剿在江西發展的中國共產黨紅軍,而此時廣州方面又爆發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分裂,因此一場新的內戰,又在中國的南部展開。
早在張學良帶兵入關,坐鎮北平之時,東北的時局,已開始日趨緊m.hetubook.com.com張。關東軍正在加強演練各種軍事攻擊的計劃,特別是在一九三一年的七月與八月之間,又爆發萬寶山事件與中村事件,都顯示出日本關東軍極有可能會乘機鬧事,在東北留守的各級軍政長官,先後多次專程到達北平,向張學良面報關東軍的威脅與野心,因此張也曾多次的向南京中央請示對策。但當時的蔣介石與南京中央政府,對於張學良唯一與不變的答覆,都是「不抵抗」。
一九三〇年,中國內部又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內戰,歷史稱https://www.hetubook.com.com爲中原大戰,這場動員百萬軍隊的內戰,造成中國另外一次生靈塗炭的悲劇,國民政府國庫因爲軍費的超支,而幾乎出現周轉不靈的財政危機。幸而東北軍的張學良在消弭內戰的號召下,於當年的九月十八日發表「巧電」,要求政治改革與平息內戰,張學良更率東北軍大舉入關,因而促成與南京政府對抗之閻錫山、馮玉祥聯軍瓦解,提早結束了這場內戰,張學良則以三十歲的年紀,出任國民政府的三軍副總司令,同時坐鎮華北,遙控東北,負責整編晉軍與西北軍。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