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自起兵以來,基本上依靠步兵車兵作戰,軍中沒有專門的騎兵部隊。彭城大戰,五十六萬聯軍被三萬項羽車騎兵奇襲擊潰,繼而被尾隨追擊,幾乎做了俘虜。吃盡了苦頭的劉邦,痛感騎兵的重要,於是下令集結軍中的騎士和戰馬,組建騎兵軍團。
正是因為這種地域的關係,劉邦軍進入關中以前,沒有專門的騎兵部隊。但是,兩次攻取關中,特別是由漢中反攻關中成功,正式將舊秦國作為漢王國的根據地以後,秦人和舊秦軍大量地加入到漢軍中來,在數量上逐漸成為漢軍的主體,他們懷著國仇家恨,死心塌地跟隨劉邦與項羽作戰,成為漢王國穩固的兵員和民意民力的基礎,與此相隨,大量的舊秦軍騎兵也進入到劉邦軍中來,不過,他們都分散在漢軍的各支部隊當中。
灌嬰是秦碭郡睢陽縣(今河南商丘)人,少年時候在家鄉販賣絲綢,算是一名小商販。二世二年九月,劉邦被楚懷王任命為碭郡長,領軍屯駐碭縣(今河南夏邑),灌嬰棄商從軍,加入了劉邦m.hetubook.com.com軍團,從此成為劉邦軍團中的一員驍勇戰將,未來漢帝國的開國功臣。
劉邦集團在關中建國,是外來的楚人統治本土的秦人。漢國國土以舊秦國為本,國民以舊秦人為主,但是,政權的核心和上層,始終是舊部楚人,新進的秦人,是進不來的,也難以得到貼心的信任。
李必和駱甲的擔心,自有地域的來龍去脈,也有人事的深刻道理。
劉邦善於審勢用人,聽了李必駱甲的申述,覺得有道理,於是任命灌嬰為騎將,全權負責騎兵軍團的組建和指揮,李必和駱甲為左右校尉,作為副將輔助灌嬰。從此以後,灌嬰的大名,就與這支傳奇式的騎兵部隊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爾後的戰爭中屢建奇功。
劉邦當即召見李必和駱甲,準備下達正式的任命。不料,李必和駱甲都堅決推辭,不肯就任。他們說:「我們都是舊秦國的臣民,恐怕得不到軍中的信任,希望大王在左右親信中選擇善於騎
和*圖*書術的人為騎將,我們願意盡力輔助。」
從二世二年九月到漢元年十月,短短一年時間,灌嬰跟隨劉邦轉戰各地,戰功卓著,先後被賜予七大夫、執帛、執圭的爵位,授予宣陵君和昌文君的封號。劉邦做了漢王以後,將灌嬰調到自己身邊出任郎中令,負責侍從警衛。進入漢中定都南鄭後,又任命灌嬰為中謁者令,負責群臣的請謁晉見,甚為親信看重。
組建騎兵軍團,首先需要任命一位將軍來做統領,有兩位人選被推薦上來,一位叫作李必,一位叫作駱甲。李必和駱甲都是舊秦國的騎兵將校,同樣出身於關中內史地區的重泉縣(今陝西大荔),如今都在軍中擔任校尉,是知曉騎兵的合適人選。劉邦表示同意。
李必和駱甲出身重泉縣,在秦王朝時屬於首都內史地區,項羽分封天下,分割秦國為雍、塞、翟三國,重泉縣劃歸了塞國。灌嬰出子午道攻取塞國,李必和駱甲隨同塞王司馬欣一道投降,從此成為漢軍的一員,配置在灌嬰麾
hetubook.com•com下。由此看來,任命灌嬰為新組建的騎兵軍團統帥,無論是從調和舊部新軍,還是從融合楚人秦人的角度來看,都是恰當的人選。
在反攻關中的戰爭中,灌嬰回到軍隊,被韓信委以重任,統領一支精銳的奇兵,假扮漢軍先鋒進入子午道,佯作攻取杜縣、大舉進入關中的態勢,吸引章邯軍東去。當韓信大軍順利由陳倉道進入關中,擊敗章邯軍大舉東進時,灌嬰又迅速領軍出子午口,一舉攻克塞國首都櫟陽,圓滿地實現了韓信所制定的明出子午,暗渡陳倉,東西兩路夾擊關中的計畫。從此以後,灌嬰更得到韓信的器重,視他為漢軍的奇兵之冠。
劉邦集團在關中建國,是外來的楚人統治本土的秦人。漢國國土以舊秦國為本,國民也以舊秦人為主,但是,政權的核心和上層,始終是舊部楚人,新進的秦人,是進不來的,也難以得到貼心的信任。在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構造和地域差異中,身為秦人的李必和駱甲當然明白,如果由自己來統領新建的騎兵,等於
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由舊秦軍將領統帥一支完全由舊秦軍騎士組成的騎兵,豈不成了漢軍中的異類?哪怕劉邦一時同意了,也得不到劉邦舊部、漢王國核心上層的認可,早晚要出問題。所以,李必和駱甲堅決推辭,務必請求劉邦任命一位可以絕對信任的將領來做主將,自己願意擔任副將竭力輔佐。
在劉邦軍團的元老諸將中,灌嬰年紀小,被戲稱為灌小兒,他的名字嬰,就是小兒的意思。灌嬰短小精悍,雖然年少、卻是機警靈活,作戰勇猛鎮定,歷經多次力戰,表現不凡,迅速在劉邦軍中竄起走紅,成為劉邦的親信愛將之一。
劉邦軍興起於淮北,早期劉邦軍團的成員,大都出身於舊楚國的泗水郡和舊魏國的碭郡地區。碭郡緊鄰泗水郡,項羽分封天下時,將碭郡劃歸了楚國,因此之故,有史家籠統地稱早期的劉邦軍團為碭泗楚人集團。碭郡和泗水郡所在的淮北地區,古來是穀物農耕區,在這個地區組建的軍隊,主要由農民所組成,他們接受的多是步戰和車戰的訓練,並無騎射的傳統和習俗。遠和_圖_書古以來,養馬和騎射的習俗,是在中原地區的西部和北部的邊境一帶,因為靠近草原,習染了遊牧民族的騎射風氣。以戰國時代的地域而論、擁有大規模騎兵部隊的國家,一是趙國,一是秦國,規模小一點的還有燕國。
正因為早期劉邦軍團的成員,大都出身於淮北的碭(郡)泗(水郡)地區,他們隨同劉邦起兵後轉戰各地,攻入關中,自然形成了劉邦軍團的核心和中堅。項羽分封天下,劉邦被迫到漢中就國,跟隨他前往南鄭渡過難關,又跟隨他反攻打回關中的基本力量,也是這支老部隊。從以後的歷史來看,這支老部隊,不但是劉邦賴以打天下的看家本錢,漢王朝建立以後,也順理成章地轉化為漢王朝統治階層的核心力量。
所以,劉邦集結軍中善於騎射的將士組建騎兵部隊,被徵調出來合於條件的,幾乎都是舊秦軍的騎兵,李必和駱甲,就是他們當中的出類拔萃者。從能力和經驗來看,由李必和駱甲出任新組建的漢軍騎兵部隊的將領,毫無疑問是合適的人選,但是,從政治信任的角度來看,卻存在大問題。